《万物枯荣:一个股民的挣扎沉浮》
第2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96年,我进了机关后,在XX处当了一名科员,我们处加我也一共只7个人,还包括一个离休干部老田。老田虽然离休了,但岁数并不太老,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听其他人说,老田是1988年从部队转业过来的军官,以前是空军里开轰炸机的机长,参加过越战,正团级。按照惯例,部队转业降半级安排职务,成了我们处的一名副处长。
  老田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不太懂得变通,因此干了好几年依然是副处长,于是他走仕途的心就淡了,那时恰好到了1992年,成都红庙子股票市场如日中天,仕途不如意的老田,一头扎进了红庙子,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日期:2011-04-05 13:29:32
  4,红庙子
  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方向有一条长不过200来米的小街,曾几何时,每到夏日的傍晚,居民们会拿着蒲扇,坐着竹椅,在一棵老榕树下,喝茶纳凉,“摆龙门阵”,到处是安静和缓慢松散的气氛。然而,时代的大潮滚滚而来,将这样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瞬间变成了中国股市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股票原始交易市场。
  1992年春到1992年底大半年间,是红庙子股票自由市场的鼎盛时期。在那条狭窄的小街两旁,摆满了办公桌,桌上放着成堆的人民币,上面拉了电线,挂着电灯,准备夜间交易。每天从上午10点左右到晚上9点过,都有手持各种股票或权证的人们前来交易,“散户”手里拿着股权证,一边走,一边叫卖;“中户”们租一张桌子沿街摆放,上面放着各种股票,不急不燥地喝着茶,好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大户”们则租一门面或附近的写字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暗地里操纵行情,兴风做浪。鼎盛时的红庙子人山人海,交通完全堵塞,就连在这里卖盒饭都发了财。

  那时的红庙子市场股票交易十分原始,完全与今天的数字化操作无关,大家一手给股票,一手数钞票,没有市场管理,也没有任何中介,纯粹是原始的自发交易,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尽管一时之间,红庙子股票行情街谈巷议,成了成都人当时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真有勇气去倾力一博的人,比例却很低,多数都是无业人士,反正人生已经跌入低谷,跌无可跌,不如放手一博;又或是在其原本行业做得不太如意的人,例如机关里老是得不到升迁的老田。

  老田其实是个表面粗犷实际谨慎的人,并不怎么向人述说他的那段红庙子传奇。在机关的头几年,我所听到的关于老田的红庙子炒股传说,基本都是他人转述的,而当事人老田却从不多言。直到2001年我辞职离开单位前夕,一个下午,老田到我办公室来,见其他同事不在,才一边喝茶,一边头一次给我讲了他在红庙子的故事。那个多年以前的下午,成都的阳光慵懒柔软,老田将他的往事娓娓道来:

  “那个时候买卖股权证才真正叫炒股哦,完全是个自发市场,既没有什么‘T+1’的交易间隔时间限制,也没有涨跌幅限制,就跟菜市场一个样。那个时候才叫真正的‘牛市’,街头买来街尾卖,1000股为1手,1手就要赚几百,上千块。”
  “我在红庙子买的第一只股票叫广华化纤,但大家都习惯叫它‘广涤’,这家公司当时是搞纺织品生产的,我只是试着买了1手,每手3000元,仅仅走了一条街,就以3500元‘脱手’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愿意接手,我简直不敢相信,赚钱这么容易。”
  “起初我更多的时候是参与‘团购’,因为当时大家的钱都不多,而卖家又不愿意拆细卖。我就邀约了几个红庙子认识的朋友合资买入,等到卖出后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分利。记得合资买入的最大的一笔股权证是即成都百货,每股价格7元。虽然7元一股的成百权证算是比较贵的了,但我们还是买了它,因为成都百货公司是大家最熟悉的公司,知根知底,在计划经济年代,成都市民买东西,都去像成都百货、人民商场这样的地方,所以凭直觉这是一只可以赚钱的股权证。而后来,我们也果然赌对了,大赚了一笔。”

  “到了1993年4月,已有川盐化、乐山电力、蓉动力上市,上市前先要将股票进行托管,一旦传说哪只票要托管,哪只票就立即大幅上涨,一旦证明这是假的,又立即大幅下跌。虽然有涨有跌,但很少有人亏,自发股市处于‘牛市’,只是赚多赚少而已,这种疯狂如今已经无法想象……也就在在1993年,泸州老窖以存单方式发行新股,中签号出来后,我把以前在红庙子赚的前几桶金全装在麻袋里,赶往泸州,以每股高出发行价2元的价格收购中签号,收了10多万股。那次回成都后,我倒睡了两天两夜,我晓得,我着辈子肯定不会穷了,后来,泸州老窖上市,我第一天就全部抛出兑现了。从那以后,我没再炒股了。”

  “你们现在这些炒股的年轻人,可能谁也没真正见过股票到底啥样,你们炒的都是电脑里的数字,还有那些花花绿绿的图,这些我都不太懂,这些都是后来才有的。我觉得我其实一直根本不懂得股票到底是啥子,我只是运气好,胆子大,但人不可能永远运气好,所以我退出。”
  “那些赚了大钱,不晓得收手的人,最后都遭了。当初和我在红庙子一起‘团购’股票的朋友,有个叫张发的,胆子特别大,起初也赚了很多,后来成都瑞达发行了股权证,那个时候在成都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并不多,瑞达公司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公司,有人说,这样的公司要公开上市了,因此,大家都比较看好瑞达这只股权证,价格涨到了7元左右1股。张发就把他几年来在红庙子赚得的钱,一次就买了20万股,结果后来这家公司不仅未能上市,到现在连“尸首”都找不到了……”

  “还有个一起团购过的朋友,叫谢清,他赚得更多,有1000多万,而且及时从红庙子撤离了,转战其他投资领域。人啊,一旦顺起来,就会把自己当神仙,94年谢清开始炒期货,成为全四川第一个炒期货的农民。但这一次,命运没再照顾他了,炒海南粮食期货一次亏了200多万元,炒钢材期货又亏损200万元,再炒其他的依然是赔。最后,他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背负300万元的债务。”

  “就是因为看了他们的结果,我后来再没炒过股,反正钱也够用了,我就在96年初主动提前退休了,所以我们处在那一年才临时多招一个公务员,否则小雷你可就没机会进来当公务员了……我的钱,也不多,只是够用,而且我把钱给了女儿一百多万让她开公司,结果她不是做生意的料,做亏了……”
  以上,就是2001年的那个下午,老田对我所说的,我记得那时,我非常失望,因为红庙子的机会对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已经永远地消失了,我更希望获得二级市场正规股市里征战的法宝,遗憾的是老田在这方面完全没有经验,这不禁让我既失望,又对老田有几分轻视,觉得他炒股赚钱靠的只是机遇,而并没有炒股的真正本领。
  如今,距离那次交谈,已经十年过去,十年后的今天,我为自己在那一刻对老田的轻视感到了汗颜。因为我终于明白,老田在那一天,其实已经告诉了我投资的最主要原则之一,只不过,由于我那时的阅历,我无法明白,或者即使明白了,也无法接受。因为他说到的原则就是:不要因为一时的暴富就以为自己是投资天才,我们每个人,如果投资有了大收获,都不妨仔细想想,这究竟主要靠你的才能,还是主要靠你恰好抓住了某个大的机会,如果是后者,你最好学会及时收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