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时代和海侵时代看人类的发源地》
第19节

作者: 谷得一以盈
收藏本书TXT下载

  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3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再晚一些,则有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的石器捕猎它们。元谋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层中,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4段第22层,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 “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见彩图元谋人牙齿化石)
  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关于元谋人的“绝对”年代问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测定,为距今170±10万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古地磁分析和对比,认为是164万年。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元谋县。`
  现在,元谋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重大突破。在这个县的蝴蝶梁子和豹子洞中发现了猿人牙齿160多颗。经测定,其中“东方人”的牙齿已埋藏了250万年,使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80万年!

  中国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包括属于同一个体的左、右上内侧门齿各一枚。其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的门齿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别。关于元谋人化石的地质时代和绝对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属早更新世晚期,据古地磁测定的年代(见考古年代学),在距今170万年左右;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中更新世,因为古地磁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距今60万~50万年或更晚。1973年冬发掘元谋人地点时,还发现3件人工打制的刮削器,原料是石英岩。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日期:2013-06-24 21:56:29
  按照现在学术界最广泛承认的说法,现代东亚人是大约五万年前从非洲到达东亚的人类的后代。而研究发现,北京猿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也没有关系。
  这一点远未定论。

  国际学术界对于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争论不多,但近几年对于现代人起源问题却有较激烈的争论。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为典型的不少学者以基因检测得出的数据为依据,认为大约2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的现代人,其后代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迁徙并取代了欧洲、亚洲的古人类。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中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也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中国的智人(亚洲黄种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相反他们认为,4万年到6万年前源于非洲的现代人到达中国南部,并逐渐取代了亚洲大地上的古人。
  然而基因研究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科学家们通常只关注占线粒体DNA序列7%的“控制区”,其他区域的变异情况被忽略了。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研究员表示,与基因证明相比化石证据更重要,因为它们更直接。许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了400多万年前以及150万年到3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他认为化石证据表明,中国的现代人类起源于本土的早期智人。5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安徽和县等地发现了60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千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量化石和考古证据证明,从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

  法国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也认为,现阶段化石比基因证据更能说明问题。他认为亚洲的现代人与亚洲的古人类之间确实存在连续演化关系,在中国看到的各时期亚洲人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很难相信我们现代人都是起源于非洲的”。
  基因检测推断人类起源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问题,这只是一种间接证据,仍属于推测。科学家检测同属非洲种的欧洲尼安德特人化石,古碱基对只有380左右,而人体的碱基对共有约30亿个。以检测少量的遗传物质来推测整个人类的起源,其可靠程度可想而知。
  非洲说之所以流传广泛,主要是媒体断章取义大力宣传的结果,从事基因推测工作的科学家对其工作的可靠程度和制约因素是有所交代的,但媒体宣传时往往对这一部份避而不谈以达到其吸引视听的目的。
  日期:2013-06-25 10:12:35
  对人类起源的探讨,着重两个方面,一是谈灵长类,谈化石;二是谈上个世纪兴起的从线粒体、染色体研究人类起源的问题。谈灵长类、谈人类化石,就必须谈猿下到树下来的地理变化。在更好的理论突破之前,一些人想否定达尔文物种进化论、恩格斯关于猿进化为人的劳动进化论的观点是没有太多道理的。“科学论证猿进化成 (为)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上在几百万年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来到地上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为)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下到地来,开始了前后肢 ‘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古猿不得不向周边森林地带分散转移,这就是后来以长江黄河流域、云贵高原为主体,放射到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进而到非洲、欧洲等地从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古猿集中的缘由。而东非、北非等地带由于地理、气候、森林非常适宜人猿的生活,故南猿形成系统。说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甚至还有欧洲,其实都是割裂开了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由于年轻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长高’而改变其周边环境促使古猿逐步向东南长江黄河流域、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转移并延伸到东北非甚至欧洲这样一个整体链接反应的过程。”就灵长类和人类化石材料方面,“从上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上一系列考古的新发现,如灵长类,有在湖南衡东发现的距今5500万年的亚洲德氏猴、有在江苏上黄水母山发现的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有在山西垣曲发现的距今4000万年的‘世纪曙猿’,这些灵长类在中华大地上的相继发现,在时间上远远超出了非洲起源论相应的灵长类方面的考古化石证据。而中华仅滇中高原、长江流域所发现的人类早期化石材料就形成丰富的宝库,基本系列为:距今1500万年的开远古猿、距今800万年的禄丰古猿、间于800万年至400万年间的保山古猿、距今400万年的蝴蝶人、距今270万年的东方人、距今250万年的建始人、距今200万年的巫山人再到距今180万年的元谋人及其以后的各个时代的古人类化石连绵不绝。这种连续、有序的人猿进化链的形成在此独一无二,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包括非洲难望项背,无法迄及,充分显示了人类起源地的独有特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