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营销十年手记:悟道十年》
第6节

作者: china046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看了叶茂中的<<转身看策划>>,写的是他在各个企业做的案例.依然是故事生动,妙趣横生,结尾总不忘告诉你效果出奇好,令你对他的理论深信不疑.一个普通产品被一个个伟大的创意给颠覆成为了一个个知名品牌.说实话,看着书我对他的佩服可以点两根香供供都可以了.这就是文化洗脑的作用,让你总是对一个事物产生很多幻想,策划这个工作的神秘与伟大被畸形放大了.在当时中国的市场氛围环境下,很多产品本身就具备了很独特的营销元素,加上强大的媒体攻势,消费者永远都是不理智的.怎么可能不卖疯了.而叶茂中通过写书把自己的因素影响力给放大了.让人们感觉是大师的力量造就的产品疯狂卖的好.我当时的崇拜心理也是这样的.我看到了封底面有他的电话号码,马上就给他打电话,竟然接通了.给学校漂亮妹妹说好听的也没有心跳过啊,这是怎么了,电话那么是个很南方味道的温柔声音问我好,我张嘴就说我是一个学生想到他那里实习.

  小南方很爽快的答应了,告诉明天到他们单位有专门人负责招聘.放下电话,我的神啊,原来也是人的动静.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奔向了当时的亚运村,也不知道谁起的名字,这个村子大的让我分不清楚方向是什么东西.我围绕着一个大型体育场转了一大圈,在一个大门外,有很多车进入.我正要进,一个老大爷跑过来拦住了我,问我去什么地方,我说我找叶茂中,老大爷忽然瞪大了眼睛,仰天大喝了一声,激动的唾液都飞溅出来讲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叶茂中谁啊?"

  我没办法了说了好几个理由,什么我要应聘啊,什么我家谁在这啊,老爷子不耐烦了,让我进去了.可是我在里面转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叶茂中的公司在什么地方.我进了一家冷饮店,买了一个冰激凌同时借机会问叶茂中的公司在什么地方.店主念了两次,说曾经也有人找他,可能在田径馆那边.我到里面一找,在一个黑咕隆东的地方有一个牌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多公司的名字,终于看到了叶茂中公司的名字.在多个拐弯后,我找到了这家公司.

  见到负责的接待小姐,因为不要工资程序都很简单.我被允许可以第二天报到.可惜表哥在揪着大腿上的毛告诉在北京人是有价值的,不给钱不去了.就这样剥夺了和叶大师的沟通机会.我直到今天认为可能是一种错误,因为如果当时能懵懂的看一些全国性产品的运营,我的思路可能会宽广些,不谋全局不思一棋.丧失了和叶的沟通机会,流失了一种成长方向的可能.但是自责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在生命中每一天其实都可能存在是生命拐点的可能.可惜我总在拐点的时候丧失了正确选择的思考方法.也许是大脑也近视了,多么希望有个可以供大脑用的近视镜啊.

  北京的天气闷热,随着疯狂的医疗广告被国家相关部门勒令停止,表哥的利润来源缩水了.北京的报纸都不能做,那么就要做外地的报纸了.于是,表哥很苦恼怎么能和各地报社联系上呢.我默默的听着,晚上用可以让猫头鹰睡着的超慢速拨号上网.我在广告论坛里找各地方的晚报联系方式,功夫不负赛过猫头鹰的人.第二天,和很多媒体沟通,当然大部分做不了,还是有一部分胆子大不怕死的.于是我们加紧联系选择的一家实验一下.很快成交,这个单做下来利润将是2万多.很快报样回来了,打开一看,哈哈,全文发.于是公司全体员工(加我四个),对我褒奖一翻.行啊!咱是新新人类.是最早一批在网络上赚钱的.我自然是很骄傲.晚上我们拿着报样去北京饭店等客户.客户在谈一个收购的项目,在那里张牙舞爪的也飞着唾液,听话的那个看样是个有知识的干部(后证实是一家杂志总编),那脑袋点的跟播楞鼓一样.看来知识学问在金钱的真理下,变的动荡不安.一会客户送走了,说看看我们的稿子,一看客户说没有电话号码,随即便走开了.他的身影把2万多给带走了.我们上当了,广告内容发了,结果没有电话号码.等于就是发了一篇通讯稿.

  现在咨询发达了,我们可以在很多书上看到关于细节是魔鬼的描述.细节是魔鬼其实没有什么再多道理上的阐述的必要了,但是我们在看过书后还是要犯太多的失败于细节上的错误.有人说即便看了书也要犯错误,也有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失败的懊悔的价值是我要注意细节给我留下的烙印.小时侯被火烫过才知道火是不能碰着玩的,小时侯被电过才知道电不是有勇气就可以碰的,而简单的疏忽告诉了我,别不仔细,哪怕一点点也可以决定全部.

  2000年的夏天,在北京习惯了开始看报纸.表哥的公司有个储蓄罐每天有100多元的资金可以供我自由调配,我每天习惯的去报摊听着豆汁味道的京腔,买上一堆报纸.回到办公室学习气氛很浓.大家都在看各种各样的报纸.我感觉我这个与失败很有缘分的人还偶尔可以收获一下,和养成看各种咨询的习惯有很大帮助.看报纸搜集信息就是这时候养成的.掌握了大量咨讯也是掌握生存方法的一种可能.2000年丁磊上市成了首富让我其后很多年苦苦思索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道理,但是我却开始关注了网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圈钱很容易,于是表哥也曾写创业计划书想做网站想要融资.当然计划书是抄的,钱没有融到.因为他曾经因为电脑开机而学会而兴奋了好久,投资商当时脑袋确实大,但还没有大到给你会开电脑都兴奋的家伙投资做网站.单纯从成功碰大运的角度说,表哥想做事情和执行的速度快,是我当时没有琢磨清楚的,凡所有事情都考虑明白了才去做也注定就是和成功没有因缘了.嫂子给我介绍了一个做设计的工作,一个月1500,我没有去,因为我怀疑了自己的能力而没有敢而连试的机会都放弃了,这样算我天天和机会一个床上睡觉,我们也可能没有缘分了.

  北京认识了一个表哥的朋友是我们的老乡,曾经做过联想的广告代理,据说当年风光的时候天天在家睡觉,每月好几万的纯收入.我在北京的时候已经没落了,钱都烧差不多了.曾经投资过饭店,投资过洗衣店,投资过医疗专科.可以"连响"都没有给他弄一个.他抓住了机遇却丧失了勤劳和机会的持续把握,每天的收获就是和以前的朋友打打牌,收获点.当然主要是输了不给,赢了不吐保证生活来源了.北京之行他给我的触动也很大,表哥曾经说换做他先找点活干,当初的尊严也不能当饭吃,活着最重要.而活着基础是首先要干.因为我内心初步有了一点点概念,后来我在企业的时候参悟透了:动则生财.同时还有位我们的老乡在我表哥手下做医疗广告业务,据说刚到北京那年连接电话都东北腔:"喂!你谁啊?干啥?"就这样一主,就是靠跑当年做了大概5万多.是第一位大哥当年一个月赚的,他没有乱投资,而是持续做着医疗广告,在行业最不好的时候也没有放弃.现在是一年赢利几百万的公司老总.动则生财的勤劳在他的腿上表现的很强,一个人的优点在一个方面表现好会弥补他的问题.我现在去北京他还是东北口音夹北京豆汁味:"嘿!你小子咋有来了呢?!"呛人半天得缓一会.可见他事业的成功腿的功劳大与嘴的功劳.

  很快2个月的时间到了,表哥按照我一个月给公司做的努力开了2000元.一个学期的学费来了一半多,北京没有感觉哪里比哈尔滨好,灰色的天空常在,闷热的天气常在,匆忙的人们无处不在,北京唯一感觉就是车多,站在天桥上看下面,车流绝对可以称做是条河.当列车始入了哈尔滨站,坐在公交车里看哈尔滨,终于我知道了哈尔滨和北京的差距.那广告牌子的面积还不如北京丽邦漆上面的孩子屁股大.这是对比后的感觉.

  日期:2008-11-27 9:12:37
  第八章诱惑的模仿与失败的困惑
  模仿是人的天性.当年<<少林寺>>火暴了,孩子们会离家出走学功夫.<<蛊惑仔>>火暴孩子们会拿刀把人干爬下而兴奋.韩国文化的侵袭来了,满大街都是五彩缤纷的头发交织的时尚风景.大人们呼喊媒体毁了孩子.其实谁不是呢?一个行业火暴,人们会疯狂的跟进.一年有农民种红小豆发了,第二年地里全是红小豆,年底是大部分农民伴随着收获的眼泪.当一条街爆烤鸭排队了,投资人理性的分析后开始大手笔做后,满大街都是做爆烤鸭的.当钢铁的价格火了后,全国钢厂又遍地开花.可见模仿可能是人最热衷的了.从北京回来,我开始在给我们同学中讲述着北京的神话,大家听的有滋味,眼睛里充满了希望的闪光.是啊,关于成功的遐想又是每个人的天性.于是我开始找项目,当时认识一个学校的老师自己办了一个杂志,全国性的.发行也有几千册吧.有刊号,没有广告.我就去谈广告了.反正是白找个业务谁不干啊,给你30%提成.老师很畅快答应了.于是回来写计划书,准备怎么干.同寝老五老六,让我说服了一起跑业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