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33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09 16:55:47

  本书经过和各位朋友切磋后,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主要是增加过渡。特别增加了一个“内容简介”特粘贴一下,以让各位更理解本书。
  --------------
  白银帝国的形成必须要有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在需求方面,明帝国因为商业的发达,催生出了官僚商人和走私商人两大商人势力。在他们和传统统治阶层的共同享乐化消费倾向下,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全国性的享乐化消费。如此,就造成了对白银的巨大需求。这便构成了前三章的主体内容。

  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了官僚商人和走私商人的势力增长。因为明政府希望垄断商业利益,这便使得一些政府行为的背后有了官僚商人的影子。例如王崇古、张四维等老晋商的崛起。
  第四章则主要谈及了货币供给以及白银帝国的正式形成。因为,明帝国并不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这便与民间的巨大需求产生了矛盾。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在经济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上予以最终承认,这边是“一条鞭法”的出现成为必然。
  经过四章的阐述,白银帝国是如何形成的已经介绍完毕。读者也将从中读出我对白银帝国的批评。在当今史学界,绝大部分专家教授都持正面评价。只有少部分专家教授对其提出了批评,而这部书对白银帝国的批评是最系统措词也是最严厉的。
  因为,在本人看来:白银帝国形成后,全民性的享乐主义造成绝大部分白银流入权力阶层私人腰包、流入走私集团私人腰包、流入官僚商人集团私人腰包,明中央政府以及广大中小商人和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白银。明帝国的行业兴盛,特别是娱乐业的兴盛所托起的阶层则是上述集团及其帮闲,与广大百姓无涉。如此,明帝国亡于白银帝国是本人写作本书的主体思想。
  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无论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文化都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然而,晚明却在最强大的时候灭亡了,人们应该惊讶,但又不应该惊讶。因为,白银帝国下的虚假繁荣掩盖了一切灭亡因素。更为严重的是:白银帝国的两大不足使得问题更复杂化。
  因为,白银帝国造成全民享乐主义,使得晚明帝国官员插手经济领域,将官场变成商场的现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因为,白银帝国造成中央没钱,直接使得明帝国在应对自然灾害、鼠疫、农民起义等问题时,根本没有财力。使得朱元璋所创立的非常先进的救灾体系,甚至整个荒政政策(包括救灾体系、预防体系、灾后救援)完全失效。
  历来,对于明帝国衰亡的原因都有许多,在序言中已经进行了阐述。然而,这些都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于白银帝国下的种种问题。第五章作为白银帝国下的衰亡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
  第一章帝国前奏:走私经济之陆路走私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朱元璋自开国以来,便对交通问题极为重视。有的朋友认为:交通等基础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具体阐述。然而,本人认为,这一点远未达到共识的地步。在历史上,这一点也并非被许多人认可。例如非常著名的晚清“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产品之所以难以盈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交通问题。晚清统治者却比四百多年前的朱氏父子在这点上却相差得太远了。

  在尚未完成统一之时,朱元璋便对全国的道路系统、邮政快递系统进行了全盘规划。道路系统使得长途运输、短程贩卖成为可能,商品的售卖对象也由小商品变成了大宗商品。邮政快递系统无疑使交流之间的距离大范围缩短,不但在保证边关信息、政府层面的政令传达、民间书信往来的同时,更使得商人间的商业信息交流有了长足进展。
  交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和商人的迅速成长。然而,由于建国初,朱元璋希望最大化的保障军事供给。因此,从各方面来说都加大了政府管控,商业也不例外。尽管因为实力所限,明初对两件最重要的商品茶叶、盐进行了商家运输、指定销售地区和限制销售价格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商人的需要。可是,它却没能将走私问题解决,造成明代路上走私极为发达。
  在这背后,隐藏着明政府妄图垄断商业利润的企图,而正是这种企图使得走私问题伴随整个明朝历史。第一二章基本上都是在谈这一问题。
  在陆路贸易进行着的同时,明代的海外贸易也断断续续的进行着。到了明代后期,随着葡萄牙在南美的白银大量进入,中国的商品经济初步发展起来。然而,随着北部最大的敌人蒙古与明帝国的和平相处,明帝国再次忽略了海外贸易。由此,中国丧失了一次绝佳的成为海上贸易大国的机会。

日期:2011-11-09 19:30:15

  接第四章第第四节第1小节数亿两白银去了哪里,理论部分
  -----------------
  如严嵩被抄家时,金子、金器皿和首饰3.2969万多两。银及器皿首饰206万万两。两相合计大约230万两左右。这是被查出来的直接数字,而严嵩父子拥有大量窖藏金银,官方无法查抄,另外还有各种田产、绸布庄、当铺等。几十年后,严嵩的子孙们就靠这些窖藏金银,继续引领严家成为巨富之家。
  私。主要说的是走私,第一二章我们提到的走私经济非常发达,然而,走私所得无论有多少对于财政收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商。主要是是商人所持有白银。很显然,在剩余的白银当中,如果政府藏有大概三亿两白银,走私商得到了其中一两亿之外,剩余的一亿到2亿两白银则掌握在商人、农民等绝大部分人手中。而人均白银二两则大幅降低到每两三人拥有一两白银的地步。

  官商在进行大量窖藏白银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去向,那就是开典当铺。如果各位仔细去观察的话。从刘瑾、严嵩、徐阶等高官的生意中,典当业往往是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无论刘瑾严嵩等奸臣庸臣,还是徐阶张居正等忠臣能臣都一样。
  由此,白银帝国下高度发达的高利贷经济就成为又一大特色。而高利贷经济很显然,使得农民、小商小贩、中型商人的破产速度加快了。如此,就造成官员更贪,民众更加仇视政府;知识分子走头无路,开始投靠农民起义军。
  -----------------
  第2小节高度发达的高利贷经济
  案例:信用借贷在晚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