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回归》
第6节

作者: 雲途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这是很理想化的情况,现实中总是有太多人,为各种欲望所迷,而不知进退,所以偏离正道,而为诡道,化智慧为权谋。虽能无往不利,确难保长久,即使有生之年,能保不败,身坏命终,却难逃三途(地狱、饿鬼、畜牲)之祸,万劫难复。
  庄子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此言虽惊世骇俗,却其来有自。
  比如,三十六记中的美人记,就是从太阳而来。就太阳来说,初九和上九都不好过,初九欲取而代之,上九欲除此心头之患。初九用美人计,使上九沉迷,由阳转阴,则去此障碍。上九用美人计,使初九沉迷,由阳转阴,则除此大患。但目的虽达到,但后果却难遂用计者心意。对初九来说,上九沉迷,初九上位,上九变为初六,则为少阳。对于上九来说,初九沉迷,变为初六,仍为少阳。少阳表面虽顺,但太阴之祸不远。所以学易从来要求品行端正,如品行不端,则害人害己。历史上的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人物,哪个不精通兵法权谋,所以庄子此言恰如其分。有人说:“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世上哪有如此便宜之事。那六道轮回真的存在?这一点等分析到天干与地支的关系自然就明了了,目前先卖个关子。

  不用阴谋诡计,太阳之下初九如何自处,还是来看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吧。
  三国时,刘备落魄时,寄居曹营。刘备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操知道后,以青梅绽开为由,煮酒邀刘宴饮,议论天下英雄,以试探刘备。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一惊之下筷子掉在地上。此时恰逢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借以脱身。
  这件往事中,曹操在上为阳,刘备在下为阳,太阳之象。刘备韬光养晦,示阳为阴,太阳变为少阳。虽如此,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不久刘备以征袁术为由,离开曹营。我觉得刘备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其实是一组时空模型,对于四象来讲,阴阳就是输入参数,根据输入就可以得出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情况。而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改变未来的情况。但是这种改变的方法全凭阴阳的转化。而阴阳来源于太极和太极点,而太极和太极点的选择完全由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所以只有修身养性,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命运,命运只是我们心的影像而已。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但是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就是很多人堕入宿命论的原因。因为秉性太难改变,所以命运也难改变,所以被误认为是注定之事,呜呼哀哉。

  日期:2013-05-22 09:49:00
  **无极之上**
  对于任何事物,如果我们想要认清其实质,那么就必须站在比他更高的位置上来审视他,否则始终在庐山中打转,根本无法见其真实面目。对于易经也是如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无极,而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三就是三才。什么是三才呢?三才就是阴、阳、阴阳和合即阴阳之间的交通转化,只不过为了表述方便,又分别做了命名,阴被称为地,阳被称为天,阴阳和合被称为人。三才同样是用具象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三才中的天并非就只是天,地和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三生万物的意思是,阴阳生成之后,阴阳和合就生成了万物。也就是说无极是世界的起源,但是无极是什么呢?就两个字——混沌。那混沌又是什么,似乎没有人说的清楚。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向一个人请教,那个人就是佛陀。

  **世界之源**
  关于世界的产生,佛陀是这么教诲我们的。
  “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七》”

  在这一段中,佛陀告诉我们世界及众生的形成过程。对于世界的形成这么复杂的问题,佛陀只用了三十二个字就说明清楚了。
  对于“界”的产生,佛陀用了八个字来描述——是有所有,分段妄生。什么是“是有所有”呢?也就是说,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偏偏要认为他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分段妄生”呢?太极生两仪,有生则必有死,所以分段妄生是死此生彼,死彼生此。把两段连起来,就是说认为那些虚假的无常幻象是真的存在的,既然是幻象就一定会消失,于是又出现新的幻象,因为执着于这些幻象,于是就产生了分段的生死,也就是觉得,注意是“觉得”是“妄想”,随这个幻象在这里的消失而死,同时随另一个幻象在另一个地方出现而生,又因为这个地方会与那个地方的差异而产生了空间这个妄想,于是“界”就产生了。

  对于世的产生,佛陀用了十二个字来描述——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什么是“非因所因”呢?也就是说,幻象之间并没有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并没有先后,而偏要认为他们之间有先后关系。什么是“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呢?也就是说,幻象是不可停驻的,而偏要认为他是可以保持的,于是就有了可以回忆的过去,可以把握的现在,可以展望的未来,实际上他瞬息万变,无一刹那之停顿。于是“世”就产生了。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佛陀在此段叙述中并没有使用主语。那主语是谁呢?此时世界尚未产生,万物更没有踪影。其实主语就是现在能看我这段文字的你,就是能知觉的一切众生。既然万物都没有踪影,世界也未产生,怎么会是一切众生。注意我说的是“能”,即那个具备“能力”的你,而不是这个身体。佛陀告诉我们:“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也就是说,能见非所见,所见非能见,具备能见能力的是不能被看到的,而能被看到的都不具备能见的能力。听、嗅、尝、触、想等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人会说:“能见的是眼睛。”如果能见的是眼睛,那么没有眼睛就一定不能见。那么我们来看个故事。

  唐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一位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郁郁而返。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一位道士吕翁,卢生自叹有志难伸,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拿过枕头一看,只是个青瓷凉枕,两端有孔,并无稀奇,于是倚枕而卧。闭目躺下后发现枕上的孔越来越大,越来越明亮,卢生心下好奇,就从孔中走了进去,想一探究竟,结果发现自己已经回到家中,卢生心想,吕翁助我还乡,免我旅途劳顿,心下甚是感激。几个月后,娶了一位家住清河的崔姓女子为妻,崔氏貌美贤淑,卢生很是得意。第二年,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五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八十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命终。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而自己回家之前看见店主人在蒸的小米饭还没熟。卢生急忙问吕翁:“难道那是一场梦吗?”吕翁说:“人生其实也就是这样。”卢生默然良久,起身拜谢:“先生教我止欲息心,敢不受教。”说完顶礼再拜而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