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农皮:一位年青女人爱恨纠葛的奋斗史》
第6节

作者: 桑仆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教训归教训,打骂归打骂。沮丧难过后,姐妹俩恶习仍旧不改。夏青衣尤甚,她喜欢放浪形骇的大笑和扯破喉咙的放声大哭,表达心中的欢乐或悲愤。遇到可笑的事儿,她控制不住非要笑痛肚皮,笑得喘不过气,笑得浑身上下没了力气。伤心时,她会放开喉咙痛哭流涕,非要哭得精疲力竭,将胸中所有的怨气恨气化成滂沱横飞的泪水才肯罢了休的。因为她的这种死不改悔的乖僻和顽固,所以,常遭到父母的厌恶。

  日期:2011-09-21 19:34:08
  停靠在乔土村路旁的港田车似乎没有要立即开走的迹象。坐在车厢里晒着烈阳的五位乘客,已经等得极其不耐烦了,尤其是那个性情乖张的老头儿,他一会儿报怨天气炎热,一会儿又嘀咕说口渴……最后,他又使出先前的手段——手脚并用地将港田车车厢拍踢得咚咚作响,
  黑头土脸的司机才从受到打击的呆若木鸡中清醒过来。好象并不气馁眼前的失败,他将那颗乱篷得像鸡窝般的脑袋从港田车简陋的驾驶室窗口伸出来,对着已经走了一段距离的夏青衣背影高声喊道:“夏青衣,夏妹子——,你走慢点等着我,等我到饶桥下完客人,我立即赶回来帮你载东西——”
  听到背后的喊声,夏青衣脸上的得意顿时变成了懊恼和沮丧。 “真是阴魂不散,——我又不认识他,他干嘛对我那么热乎。好像我和他是老熟人似的。”夏青衣边咒骂,边犯了疑惑,“更奇怪的是,我不认识他,他居然认识我,还喊得出我的名字,招呼我是夏妹子。他是谁——?”一连串的问号在夏青衣的脑袋里盘旋着。平常,虽然在路上见多了无耻之徒借着各种借口无话找话的搭讪。可是,也从未见过今天这位司机如此厚颜无耻的人。

  夏青衣心里继续冷笑着,连头都懒得回头一下。管他哩,她夏青衣才不会为某个轻浮的浪子自作多情而伤神费脑。她才不会表现得象没见识的乡下丫头。夏青衣轻蔑地耸耸肩,甩了甩头,很快将这个意外的小插曲抛诸脑后。
  日期:2011-09-22 09:49:08
  第二章节(1)
  下了公路仅走了几步,在通往夏家院的土路旁,一座毫不起眼的三间低矮青瓦房舍里,传出一阵隆隆的声响,夏青衣警觉地朝那儿瞧去,这是生产队里的打米房。自从两年前,承包给一位本家的爷爷夏登宣,这儿便成了整个村子里辗米打面的中心。夏登宣是一位干瘦精壮的老头儿,为人十分厚道爽快。每天料理着那台庞大的打米机兼磨面机,每逢有人打米或磨麦,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对人十分地殷勤周道。即便你没有时间打米磨麦,只消说上一声。到了并有不多的时间,他包管已经给你磨好,并且分毫不差。因而,这位承包磨房的大爷十分受人尊敬。

  打米机是从前生产队的财产,它的个头十分庞大,工作起来噪音也很是喧嚣,但是却十分好使。不管是有坚硬粗糙外壳的金黄色的稻谷还是熟透的麦粒,只消把它们装进那个庞大的机器的打米仓和磨面仓里,不一会功夫,在机器运转时发出的隆隆的震耳欲聋的噪声里,从机器另一端的出口处——便能滚出你所需要的一粒粒白白的大米和细腻润滑的白面,夏青衣有几次跟着妈郝水秀到磨房打米磨面,因而,她熟悉里面的一切状况和运作。因了夏大爷的服务态度热情周道,为人厚道老实,全村七八个队的几百号村民们都喜欢把家里的谷子麦子拿到这里辗。即便是主人家没有充足的时间辗米打麦,夏大爷也会按照着先来后来的顺序帮着主顾们把粮食麦子打完收拾巴式,而决不欠斤少两的。

  大概夏大爷吃过午饭,或者休息够了,他开始拾弄起了手头上的活儿了吧。在打米房的门外,泥土的地面上正摆放着几架破旧的板板架车。没看到本家大爷从打米房布满粉末的大门口处——探出他那颗尖细清瘦的头颅朝这边好奇张望,而被骄阳炙烤得泛起尘沫的土路上也不见一个人影儿,夏青衣顿时感到轻松,她不想回家的当天就被人看见——她跟一个不相识的男青年拉扯的状况,村里的人还不开化,难免会往歪处想。

  日期:2011-09-22 10:41:15
  晌午时分炙阳正肆无忌惮地照耀在地面上。大地好像要被烤焦了般炽热。在正午猛烈的炽阳下,夏青衣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她急忙伸手在腰间斜挎着的书包里摸索了一阵,不一会儿,从里面掏出一个卷缩折叠成一团的白色凉帽。前几天,与陈阿菊一同狂街,发现地摊上在卖这种凉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她用极低的价格购买。
  凉帽是用白色的的确良布料做成的,有一圈宽宽的帽檐。凉帽的边缘布条里穿了一根薄薄的能够收缩自如的细钢丝片,不用时,可以将它折叠卷成一小团放在包里。去年夏天,雅安的街上好些妇人戴着这种款式的凉帽。在炎热的暑天里薄薄的凉帽一经夏风的吹拂,镶着细片钢丝的宽宽的帽檐的凉帽便姿态优美地在头顶上随风飘荡翻滚。戴着这种凉帽的妇人看上去风姿绰约十分好看。看来,今天,在乡村肆掠的骄阳下它终于可以发挥作用了。

  白色凉帽戴夏青衣的头顶上,她看上去有种超凡脱俗的美丽,让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位高贵的公主。欢喜的当儿,夏青衣心里又开始犯难了,要是在她与妈闹不和的节骨眼上,让当妈的郝水秀晓得她竟花了三块钱买了一个奢侈品的凉帽,肯定会对她怒目而视,又要骂她是个败家女了。乔土村夏家院的人们个个都有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而在简朴抠家的人们当中,数夏青衣的父母夏德叶和郝水秀尤胜。

  “管它哩,挨骂就挨骂吧——”
  日期:2011-09-22 14:33:25
  夏青衣带着豁出去的倔犟劲儿继续走在通往夏家院的土路上。
  ——脚下的土路由河坝里的鹅卵石和田地里的褐黑色的泥土混合修砌而成。放眼眺望,离公路仅五十米远的一块平整的高坡地带,一排参差不齐、高矮不一的农家房舍笼罩在一片静寂中。因为地势高的缘故,乔土村的人们管它叫岗上。岗上低矮的青瓦农舍里多半居住着夏姓本家的人们。他们与青衣江毗邻的夏家河夏家院同属一宗系。
  土路则象一条蜿蜒的巨蛇绕过人口稠密的二三十户岗上人家,然后沿着稍显低洼的朝里一大片碧绿荡漾的稻田庄稼地,到达与青衣江毗邻的众多低矮的房舍——夏家院,绕过人口稠密的夏家院众多的低舍瓦屋,最后逶迤着下到空阔的河坝里。
  据村里老人说,从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直至民国,夏氏家族的人们都在青衣江畔名叫夏家院的四合院里过着和睦相处的群居的生活。自从旧社会民国后期,夏家河夏家院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不幸火灾后,夏氏家族由四合院的群居生活,变成今天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散居生活。幺爷和姑爷家便同另外几家夏姓本家从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迂回曲折的夏家四合院里搬到了这里定居下来。如今,他们在岗上这片不足十亩的地方修房砌屋繁衍生息,形成了另一个夏氏本家的居民点。夏青衣的幺爷和姑爷家就居住在这片人户稠密的岗上。

  日期:2011-09-22 15:35:17
  对岗上二十几户住户的家庭状况,夏青衣并不感到陌生。自打懂事起,每年的冬天,她都要往返岗上数趟。从农历冬月中旬直至冬月末,是农户们家家户户要杀猪吃血汤的热闹季节。每当家里杀了肥猪,农户人家喜欢邀请亲房的叔爷长辈、伯父娌妯,或者亲朋好友们互相窜门走访吃血汤,借此热络热络感情。居住在夏家院的夏青衣家,幺爸家,堂爸家与住在岗上的幺爷及姑爷家每年吃血汤时节都走得很勤,因而,夏青衣对居住在岗上的同宗同姓夏姓本家的十来户人家倒也熟络了解。哪户人家该叫叔叔,哪个人该叫爷爷或娘娘、婶婶,哪个小伙子是哪户的儿子,哪个姑娘是哪家的女儿,她都分得一清二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