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34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日期:2011-10-28 13:30:41
作者:秦二世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10-24 18:02:02 回复
楼主,用简明的语言说一下蒙代尔三角。
---------------------------------------------
(九)三足难鼎立 --- 宏观经济的“三元悖论”理论
经济学当中有个“如雷贯耳”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叫“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称M-F模型)。
这个模型是由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大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迄今为止对一个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的最权威工具之一。
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由于这个模型基本上令人信服地阐述了在资本流动自由性与汇率条件各不相同的国家里,到底是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更“给力”的问题,因此一经推出便在国际上备受推崇,时至今日依然风光无两。
关于这个模型的细节,由于过于专业和琐碎,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只捡和这个模型有关的一个有趣的细节和大家磨磨嘴皮子。
蒙代尔通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初步提出了一个后人称之为“蒙代尔三角”的理论构想,那就是“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制”这三个要素,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不能够同时成立。
简单点儿说,任何一个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环境,都得从这三个要素中来个“三选二”,即必须将其中的一个“抛弃”掉才能成立。
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当时肆虐整个东亚地区的“亚洲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后,进一步确定了“蒙代尔三角”的内涵,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悖论”理论。
不夸张地说,这个理论颇有点“戏剧性”,就是说,掌握了它,你就可以推开一扇通往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的大门。
在大学里,即便是那些最不用功的学生,在接触到这个理论的学习时,也会立马变得津津有味起来。
下面,就让我们领略一下这个“三足难鼎立”的理论的妙处吧!
其实,证实这个理论最经典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儿。
那就是香港。
众所周知,香港是一个实行“固定汇率”(摽死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与“资本自由流动”政策的所谓“金融自由港”。
就是说,按照“三选二”原则,香港必须放弃货币金融政策的“独立性”这一条才成。
说白了,香港的金融管理当局是个相当缺乏独立性的“空壳衙门”,处处得为美国马首是瞻,看美联储的眼色行事。
那位说了,为什么会这样?
理由很简单。
打个比方,美国佬降息了,但香港当局因为有控制通胀的想法儿,不愿跟随美国的金融政策,想玩“加息”,和美国佬对着干。
让我们来看看香港同胞能否做到这点。
美国佬一降息,等于“放松银根”,大批票子就会涌向世界各地。
由于香港是一个“金融自由港”,允许“资本自由流动”,所以,美国人释放的汹涌“钱潮”就可以很舒服地来到香港。
由于香港本身就已经流动性过剩,并出现了通胀的兆头,香港当局本想通过加息收紧“银根”,预防通胀,但是由于香港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美国的钱来多少,香港当局就得按照固定汇率“照单全收”,同时释放出大量本地货币,从而重新导致流动性泛滥,最终使当局的“加息”政策形同虚设,整个儿一白忙活。
这就是说,只要你实行的是“资本自由流动”与“固定汇率”的宏观经济政策,那么你就很难抵御国际热钱的侵袭,从而使自己丧失了金融政策的主动权,只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
所以,对于香港来说,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把金融政策的主动权重新夺回来,就只有两条路:或者放弃“资本自由流动”,或者放弃“固定汇率”。
前者可能性不大。没有了“资本自由流动”,香港也就不是“金融自由港”了。
看来,只有放弃“固定汇率”这一条路可走了。
因为这样一来,即便美国降息,大量“热钱”涌来,只要我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我就可以让我的货币升值,从而减少我的货币对市场的释出量。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效地遏制流动性的泛滥,使当局通过加息紧缩银根的政策真正“奏功”。
除了香港,我们中国内地也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和封闭的“资本账户”,即资本不可以“自由流动”政策。
所以,“独立的金融政策”在中国是一件“可以有”的事儿,但问题是“资本账户”一定要封死了,如果封不死,人家的钱还是能想出一百零八个招儿跑到你这里来,你的金融政策独立性就会立马变成“空心儿大萝卜”,不再灵光了。
因为甭管你跟这儿撅着屁股怎么忙活(制定金融政策),人家一进来你还得赶紧去招呼(为了维系固定汇率制不得不被动地释放大量流动性),让你两头顾不着。
又或者,如果说中国迟早要开放资本账户(假如中国真想攒几个跟香港一样牛叉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大国的话,你也不可能一万年封死你的资本账户,不让资本自由流动)的话,那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要么你就放弃金融政策独立性,跟香港一样,唯美国佬马首是瞻,人家说什么是什么;要么你就改变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前者肯定行不通,十三亿中国人民也不能答应。
所以说,中国实行“移动汇率制”,就是说让人民币彻底“可兑换”,走哪儿都能使,而且是放开了使,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儿。
本来嘛,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超级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居然还在实行固定汇率制,货币还是那种“小范围使用品”,不可兑换货币,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还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事儿。
而且,这种情况对于世界经济本身来说,也谈不上是一件好事儿,实在忒畸形了。
但是,以我们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来说,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也确实不太现实。
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你一旦实行浮动汇率制,你的汇率还不得让人家立马顶到天上去!那样的话,你的经济就会遭遇极大的打击,这就跟爬山刚爬到半截腰上却遇到了雪崩,是活活要了亲命的事儿,可不是好玩儿的。
而且,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旦出事儿,全世界经济也会跟着一块玩儿完,风险确实忒大了。
所以,人民币的可兑换进程,必须既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是非常稳妥,“循序渐进”的方式才成。
这就像那个新疆小伙儿走钢丝,既得胆大,还要心细。
要知道,全世界都在屏住呼吸看着我们呢!一定要走好这步棋,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扎扎实实地办件实事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