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
第56节

作者: 万里风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0 15:00:15

  韩非子说:“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你的目标细分市场竞争对手要少。经常听朋友说准备开个小店做点生意,一问开什么店,大部分人选择卖服装,或者开个小餐饮店。万某的观点,这种基本没门槛的行业如果你本身没有明显的优势,别去做。在某个城市某条商业街,万某统计了一下,那条街上的那些服装店半年倒闭一次,不过后继者络绎不绝,都觉得你不赚钱我能赚。后果呢?继续倒闭。某友准备开个餐饮店,我问他你有什么优势,他说我的优势就是档次在这个城市最高,投入的资金上千万。这完全可以,在高端客户市场这一细分市场,他的竞争对手并不多。而如果你准备开的服装店、餐饮店没有明显的优势,那还是另选行业吧。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大厨,或者你自家就有蔬菜基地,生猪基地之类的优势,那你去开餐饮店,在这个目标细分市场里你就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了,这些情况下你能做。

  某次旅途,与邻座的朋友闲聊,她是做女服生意的,我问她怎么运作,她说她在的那个城市规模不大,官员或者富商的妻子或者女儿这个群体人数并不多,她主做的就是这个群体,她能拿到香港那边最流行的款式,然后让她的客户选择,根据她的客户指定款式她去专门拿货。我问她这样你的成本不会太高?她笑着说,她的客户群体对价钱不敏感,但对要的东西要求会很高。因为她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她所在城市的那个客户群体基本被她垄断了,所以她的利润很不错。这就是细分目标客户群体的竞争对手要少,并且在此目标客户群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的例子。

日期:2011-09-21 14:22:22

  第五点,目标细分市场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举个例子,十几年前,大家联系时用一个叫“传呼机”的产品。那个时候有个摩托罗拉中文传呼机类似于现在有一台“iphone4”手机。有个企业叫“润迅”,传呼业务做得风生水起,92年成立,95年投资1500万建立200个卫星地面站,这是什么?这就是核心技术依靠啊,有自己的网络了。95年花费重金的广告“一呼天下应”在当时的各大报纸出镜率可是极高。98年还成立了一支“润迅”篮球队,这支球队进入过“甲B”。看看这些动作,大家可以想像这家企业当年的风光,现在谁还听说过这家企业?问题出在哪里?并不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这家企业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出了问题,在“润迅”高歌猛进的时候,它所经营的“寻呼机”被手机取代了,2000年后,手机开始普及,手机短信业务的开展更是对寻呼业务构成了致命打击。当市场出了问题时,如同洪水一泻千里,泥沙俱下,很少有企业能逃出,尤其是那些在当时市场如鱼得水的企业,它们更是本能地拒绝改变。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目标细分市场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不要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有朋友说,这个哪能预料得到?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或许在初入市场时我们不能看清那纷扰,看不到这个细分市场的兴衰周期,但在市场出现变化时,还是有很多企业能果断转身,当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慢慢成为主流的时候,汤姆逊公司果断抛弃其传统CRT业务,而保留了它的高端电视业务,这个时候谁接的手?咱们的TCL公司,结果呢?现在这颗苦果还没有咽下去。
  市场变化的速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若干年前,大学生还在听“WalkMan”学英语,国内企业迅速跟进生产,还没有学成气候时,mp3、mp4等更小巧方便的电子产品出现了。苹果更是凭借“iPod”击败索尼“WalkMan”,在随身听市场高调崛起,打了一个翻身仗。
日期:2011-09-21 15:44:04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选择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细分市场?目前影响市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无非两点:政策因素、科技因素。把这两点考虑进去进行选择就是,在国内做生意,政策因素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有兄弟说,我就是一卖东西的,还考虑什么国家大政方针?你要考虑,而且要每天听新闻联播,为什么?国家的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比如国家此轮调控楼市,万某小区附近的十几家房屋中介纷纷倒闭,这个时候你说你就是一个卖房子的,国家政策影响不到你?考虑政策因素的时候,看看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看看国家对各个行业的整体调控目标,看看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前了解具体产品的相关细则规定,有朋友问,这个怎么能提前知道?你所在的行业客户里不是有专家?不是有层级比较高的客户?他们都知道,你多和他们泡在一起自然就知道了。至于科技因素,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询问学术大牛吧,各个派系的学术大牛各有一个看法。你说靠自己的洞察力吧,这个东西也未必靠谱。好在,除了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相关产业,其余行业的行业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稳定性比较好。而互联网相关产业我们更是跟着欧美的屁股走,我们还谈不到什么领先、创新之类。而如果大家就是在这两个行业内从业或者创业,你心里有“科技的速度是飞快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这个概念就行,别把这个行业按照百年不变的那种产业来做就是。

  上面说的是细分市场本身跟随政策因素、科技进步因素而变,还有一个变数要考虑的就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十年前你的商业模式可能打遍天下,十年后你同样的模式可能连自己所在的小区都打不过去,为什么?时移事易,环境不同了啊,同志们。
  讲个小故事,现在的XDJM们有谁还记得一个叫宋朝弟的人?当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IT首富。他做什么起家的呢?卖“校长办公系统”软件。1991年开始卖,1993年有了自己的营销模式,即卖给学校一套“校长办公系统”送给校长个人一台电脑。那个时候,个人电脑可是奢侈品。随着他这套有着一些灰色的营销模式的建立,宋朝第的科利华公司名利双收。1996年被《商业周刊》誉为“中国软件市场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先后受到国家经贸委、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部、北京市政府的高度评价,1998年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999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二十家民营企业之一,并且是唯一的软件企业,2000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内首家“BtoB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那个时候马云还在为阿里巴巴不多员工的薪水发愁呢吧?估计也不知道阿里巴巴会做“BtoB”呢,宋朝弟今何在?科利华今何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啊。有人说宋朝弟栽在了资本市场收购“阿城钢铁”一役,有人说宋朝弟栽在了没有持久的规划下。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他的意识还沉浸在起家时的市场环境中。后续的操作无不是蔑视天下英雄的智商啊。环境变化了,商业模式该变了,思维也该变了。

  还是用上文歌曲的歌词结束这个故事: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休贴
  你知哪句是真 哪一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