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些事儿》
第25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27 11:20:46

  95.
  潘鼎新是个读书人,深明大义,又是李鸿章的学生,应该比较好说话。于是,李鸿章准备从潘鼎新下手,攻破淮军不愿意北上的防线。
  “北上吧。”
  “恩师,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
  “朝廷无道,为何要北上救援。”
  “我已经被撤销骑督尉世职,革去双眼花翎,如果再没有什么实际行动的话,我就会倒台,我倒了,你们会有好吗?”
  “恩师的话有道理,但是其他人都不北上,我北上的话,岂不成了众矢之的?”
  “不用担心,你北上的话,其他人自然会跟着北上。”

  “好。”
  李鸿章看到了希望,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结果,在潘鼎新的带动下和李鸿章不懈地做工作,淮军诸将终于遵旨北上了。
  2月13日,李鸿章从济宁启程,督师北援。
  最终,清廷调集李鸿章、左宗棠、都兴阿、直隶总督官文、山东巡抚丁宝桢、安徽巡抚英翰、河南巡抚李鹤年所部和京营、天津洋枪队等10万多人围攻西捻军。为了彻底消灭西捻军,清廷还特派恭亲王奕䜣出面节制各路大军,并协调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关系。
  序幕已经拉开,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日期:2012-07-28 09:28:37

  96.最后的决战
  在清军的协力堵截下,张宗禹率领西捻军一直在直鲁边境徘徊。
  李鸿章和淮军是剿灭东捻军的功臣,在对方捻军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他依旧主张用“就地圈制”对付西捻军,但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都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聪明的人能够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为防止下一次挫败做好准备。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鉴于东捻军的败亡事实,西捻军学聪明了。
  首先,西捻军有了较高的警惕性,一听到清军要围扎,便拼死突围,飚疾如风,一瞬即失,等清军反应过来后,只有远眺西捻军影子的份儿了。所以,捻军的来去如风,让李鸿章一时无从下手。
  其次,“就地圈制”需要有利的地形为前提,但黄河以北,以平坦的地势为主,很难布防。虽然就运河一线设防,就地形来说有一定的优势,但战线漫长,再加上河道水位低,不能以水为险。就当时的兵力来看,如果只凭兵力防守,很难剿灭西捻军。
  这就好比虎落平阳,虽然清军渴望和西捻军决战,但西捻军不买账,所以,清军有劲儿使不上,只能跟在西捻军屁股后面打转转。
  面对严峻的形势,清军领导层出现了分歧:李鸿章认为与其严督诸军日夜追剿西捻军,还不如以守待变,因为追剿不仅灭不了西捻军,还会把自己也拖成疲惫之师;而左宗棠却不以为然,他力主“追剿”,寻找机会和西捻军决战。
  其实,李鸿章的“稳妥”很容易陷入消极被动的另一面;左宗棠的积极主动,也很容易陷入鲁莽暴躁的另一个极端。如果把李鸿章和左宗棠二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就完美了。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矛盾由来已久,谁也说服不了谁,更别说握手合作了。
  就这样,西捻军在夹缝中得以生存,但他们的好日子不长了。
日期:2012-08-08 09:48:42

  97.

  在清军一筹莫展时,老天爷站在了清军这一边,形势陡然出现了转机。
  5月上旬,漳、卫上游,山洪暴发,运河水位陡涨至一丈五六尺。在运河防线北段便有了水险可恃,一条水上防线自然而成。紧接着在5月中旬,黄河水陡涨数尺,后来,黄河水又暴涨。这样一来,清军就凭借水险形成了南以黄河、西以运河、北以减河(为分泄河流洪水,用人工开挖的河道)的包围圈。
  老天爷的帮忙让左宗棠看到“圈制”有了地利上的保障,于是表示赞同我的决策。不过,他仍然坚持在“圈制”的同时,派一定的兵力进行“追剿”。这样,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意见便趋于一致,其他大员也没什么异议了。
  张宗禹没想到河水会暴涨,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率部突破清军已经形成的包围圈了。虽然多次向清军的河防发起攻击,但没有取得丝毫进展,捻军却损失惨重。另外,捻军在包围圈内还要应付清军随时发动的围追堵截,只好被动地奔突,最后进入山东北部。
  就这样,划河圈地和且防且剿的战略,让清军在直东战场取得战略主动。李鸿章乘机缩小包围圈,把西捻军压迫在高唐、商河、惠民一带的狭长地带,西捻军基本上陷入了绝境。

日期:2012-08-08 10:13:01

  98.
  1868年8月16日,淮军把张宗禹部围困在山东茌平县南镇。在转移途中,张宗禹部与淮军主力遭遇,一场激战下来,西捻军伤亡殆尽,张宗禹等20多人突围到徒骇河边,不料徒骇河水陡涨,又遇到清军阻击。结果,除了张宗禹脱下衣服,跳入水中,不知所踪外,基本上全军覆灭。
  追来的刘铭传部士兵看见地上的衣服,认定张宗禹已经淹死,我便上奏朝廷称张宗禹已死。但左宗棠因为没见到张宗禹的尸体,就怀疑我撒谎向朝廷骗功,还派人到处搜寻张宗禹的踪迹,非得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是哪跟哪啊?这不明摆着和我叫板吗?

  异常气愤的李鸿章觉得左宗棠是在嫉妒,找茬儿。于是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此做了一辈子的仇人。
  随着西捻军的覆灭,“剿捻”工作至此全部结束了。
  论剿捻功,李鸿章赫然居于首位,于是,清廷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荣升协办大学士。其他的清军将士也都得到了应得的封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学士属内阁职位,两殿两阁,一共也就四人。大学士两人,协办大学士两人,都是满人汉人各占一半。如今,李鸿章终于入阁拜相了,这是读书人的第一等功名。
  能爬到这种高度的人凤毛麟角,李鸿章真想对全世界呼喊:看,这就是我,李鸿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