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10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西方媒体的主流观点是:由于“十二五规划”将以“调结构”、“促民生”为主题,因此其意义堪比拉开改革开放大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继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第三次“华丽大转身”的重要标志。
但是,在这一主流观点之外,西方媒体对于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以及“十二五”规划的报道当中,亦不乏“满嘴跑火车”,“张口就来”的杂音。
现略举一二。
其一,路透社北京10月18日电 ---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5000美元,GDP总量将达7.5万亿美元。
“杂音”点评:
脑袋进水了?哄小孩子玩呢?!
中国自从在03年人均GDP迈上1000美元的大台阶儿后,到2010年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00美元的水平。
就是说,仅用了区区七年时间人均GDP就增长了四倍之多。
所以,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如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等情况),再用五年的时间,即“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人均GDP最低限度也会轻松跃过1万美元大关,GDP总量铁定超13万亿美元,就是说将会达到或至少接近今天美国的水平。
更何况这五年人民币铁定会发生比“十一五期间”更为显著的升值情况,使这个目标的达成更加易如反掌,简直可以说是“双保险”。
因此,不知道这些外国专家们是“银样蜡枪头”,不懂装懂呢?还是书读得太多了,成了书呆子了?抑或两者都不是,他们是把全世界亿万读者都当文盲、傻子了,认为只有自己懂点儿经济学知识,所以敢于大胆地忽悠,见人就蒙?
其二,美国《商业周刊》网站10月18日报道 ---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从“国富”转为“民富”,所以经济增长率将会适当回落,从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每年百分之七点五左右,降至大约平均每年百分之七。
“杂音”点评:
又是一个“大忽悠”。欺负广大老百姓不懂经济学知识。
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民富”意味着经济增长将由内需(中国人自个儿买东西)来拉动,所以,这种由国人自己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更加“可持续”,意味着甭管外部世界有多少“风起云涌”的事儿,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将会不受(或少受)干扰、“波澜不惊”地平稳发展;
同时,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了,到现在荷包还是瘪瘪的,再加上“房价”、“医疗”、“孩子教育”、“养老”等几座大山,压得咱们喘不过气来,所以压根儿就没法儿消费,敞开了买东西。
这回“十二五”要是真就能替咱老百姓搬掉这几座大山,或至少稍微给挪点地儿,让咱老百姓好歹喘口气儿,那凭咱13亿人口的巨大潜力,消费还不得来个“大爆炸”、“超级井喷”?
那个时候老百姓还不得撒了欢儿地消费、狂买东西、“天天血拼”,国民经济还不得跟个火箭似的往上窜?怎么就至于会“增长率适当回落”了呢?蒙谁呢?!
另外,对于国内外某些学者及各路“达人”们长期以来认为中国人“喜储蓄,不喜消费”、“给多少钱都会存起来”的论点,我也向来感到非常愤慨!
这是典型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信口胡扯”!
这些个自己个儿富得流油、毫无衣食之忧,整天价饱食终日却闲着没事儿动不动就“满嘴跑火车”的孙子们,把老百姓头顶上那几座大山压你们脑袋上试试,看你们还敢张口就来!
中国人不是不愿意消费,不是天生喜欢“存钱”,而是压根儿消费不起,不得不“存钱”。
恰恰相反,我们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了,那种对“好日子”的向往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无以复加”的,是融入了DNA的,所以如果有人真正帮咱挪开了头顶上那几座大山,真敢往我们兜里楞塞钱的话,我们的消费潜能还不得像“脱了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那个时候,国内的消费将绝对会是一片“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政府官员们能控制好“通胀”就算他们大功一件了!
说句大实话,看了媒体们动不动就大肆报道的各路大小“星星们”整天价全世界绕着圈儿地“血拼”,到了名牌店伸手就拿,连眼都不眨一下,就跟到了“超市”似地疯狂购物的新闻,有几个不眼红的?
就盼着“十二五”也给咱老百姓做个主,让咱荷包也变得鼓鼓的,到时候咱老百姓也跟那些“星星们”拼一把“血拼”的本事,看谁是“吃货”,看谁“拼”得过谁!
而且,即使到了那个时候,其实也没必要太把“通胀”当事儿,因为中国这架庞大的“生产机器”可是世界级的,“世界工厂”嘛!
只不过迄今为止这架机器生产的东西大都卖外国人了,谁让咱自己个儿买不起呢!这真是个悲哀,咱们中国人为全世界造东西,可自己却买不起自己造出来的东西。
如果国人荷包鼓了,消费能力强了,大不了咱自己生产的东西卖给咱自己人就完了。
不止如此,那时全世界的工厂都会削尖脑袋,挤破头、掐着架地为咱一家生产东西,争先恐后地给咱“供货”,所以不愁发生“通货膨胀”这种事儿。
真到那个时候,咱可是“世界工厂”外加“世界市场”,国力之强世上将无人能比,真就能成就国人“伟大复兴”的美梦了!
(三)“逼上梁山”的“经济大转型”
其实,“十二五”的登场,除了是因为国家没忘了咱老百姓,扎扎实实地把咱百姓的事儿放在了心上之外,也还有着其他的一些必然的因素。
那就是,时代的发展,已经把我们逼到了必须搞“经济大转型”才能生存下去的份儿上。
因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既有的发展模式,即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上的大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小环境。
在国际上,随着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外汇储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近3万亿美元的水平,几乎占了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人民币汇率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打压,靠“出口”搞外向型经济的路数已经逐渐走到了尽头。
尤其是这回的金融危机令西方国家元气大伤,也极大地伤害了我们自己的出口,这无疑为过分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在国内,广大百姓并没有从长期的经济增长中获得什么明显的实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更为严重的是,经济发展长期无法充分惠及广大百姓也令我们的“内需”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从而使我们的经济不得不继续依靠已然摇摇欲坠的“投资”与“出口”,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忧。
所以说,这所有的“内忧外患”,都在呼唤着两个字:内需。
而“扩内需”,就必须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而且敢花钱才成。
但我们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体制,却很难让百姓“有钱”,也很难让百姓“敢花钱”。
首先,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严重“缺位”。
说得直白点儿,在许多根本不该过分市场化的领域,我们的市场化玩儿得有些过火了。
就拿医疗、教育和住房这三件事儿来说。
哪件都是事关老百姓生计的“基础中的基础”。
这些领域,即便在纯玩儿市场经济的许多西方国家都属于“社会福利”色彩巨浓郁的领域,但在我们国家居然就实现了神奇的“纯市场化”!
这一“业绩”令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惊诧不已。
那就可想而知老百姓在这些“市场化”的大潮中到底得到的是什么了。
就这样,你还惦记着靠老百姓的力量“促内需”,那简直就是脑袋进水了。
你想想,这买房、看病、孩子上学,就足以令绝大多数本应“家境殷实”的人“倾家荡产”,哪有什么闲钱逛商场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