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35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07 13:00:32
  黄旗加身
  达到澶州这天晚上,郭威的亲信又开始搞宣传活动。他们所宣传的内容依旧是原先那个——我们跟刘氏宗亲结下了深仇大恨,立刘氏之人为皇帝的话,大家都要死。
  但是很快就有人在这句话后面抛砖引玉地添上了一句话——天子须侍中(郭威的官名)自为之。
  这才是宣传内容的重点所在。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郭威当上皇帝大家才有活路。当然,这不止有活路那么简单,开展这种活动所带来的荣华富贵会让你活得嫌命太长。
  于是,一片响应和赞同之声响起之后,大家又开始了探讨下一个问题——要是侍中大人不从我们怎么办?
  办法很简单。这其实就跟霸王硬上弓一样,既然良言相劝行不通,只好用强逼他就范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办法居然是受害者亲自提供给大家,让大家倾力去执行的。
  那郭威现在在干嘛呢?
  ——他在他的公馆里面睡觉。正确的来说是装睡。
  戏的关键部分要上演了,他这个当导演的又怎么能睡得着?可以想见郭威是一夜不曾入眠的。
  第二天早上,郭威刚吃过早饭,正要出门去号召大家启程进军。外面忽然传来异常喧吵地人声。数千名将士集群往郭威的公馆涌过来,那阵势仿佛黑帮电影中一群黑社会集体去砍人一般,就差喊出“砍死他”的口号了。

  郭威这时却不慌不忙,叫卫士把门关上堵住,不让他们进来。这非常类似影视剧中一个女人要挑逗她那前来解相思之苦的相好所常用的手段,这时门外的男人一定会来一句:“嘻嘻嘻,小娘子恁地调皮,瞧你教我抓到,有你乐的。”
  但是门外的那群人并没有说这样的话。他们多面临的境况是——想进去,没门。
  这实在不是什么大困难。
  他们解决的办法是翻墙也要进去,而且是几千个人去翻墙。
  这些群众演员虽然拍的不是武侠剧,不能掉钢丝飞进去,但是要爬过那扇墙,技术还是能达标的。
  于是,后汉时期,除去攻城之外,最大规模的爬墙活动就在此时开展了。
  郭威这个主角出场的方式实在是非常窝囊,竟然是被一群人爬墙进去抓出来的。抓他的理由是——天子须侍中自为之,将士已与刘氏为仇,不可立也!
  但是这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郭威彻底地被塑造成了一个受害者的形象。

  马上接着有人撕裂了黄旗,披在郭威身上,然后大家一起跪下大呼万岁。这个时候郭威要演得戏份很简单——装出了一副仓皇失措的样子,像个白痴一样坐在前方。
  他在以此提醒众人——大家都在演戏呢,得演好一点。
  等到膜拜仪式完毕,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受害者郭威同志当着众人的面,竟然提出了要他当皇帝的条件——必须尊奉汉室宗庙,不能为难太后,不得扰民!(亦须奉汉宗庙,谨事太后,且不准骚扰人民!)。
  结果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于是郭威披着一面破烂的黄旗,领着大军返回南边去了。大戏已经圆满收场,接下来要做的事已经很明显的摆在眼前。

  下一个目的地就是京城。
  他搞的这套把戏无疑是想告诉世人——你们以为我想当皇帝啊?是我的手下不听使唤!
  相信赵匡胤同志在这场大戏之中是演过搞宣传活动以及爬墙两个戏份的,直到后来他当导演时,编排设计是如此的有条不紊。
  日期:2013-05-07 23:06:18
  两枚棋子
  郭威自导自演的大戏已经落下帷幕。从头到尾,这出戏演得非常到位,演员们相应的素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没有搞真正的兵变,纵然几千人挤到郭威的公馆中,也不曾挤死一个人或者造成踩踏事件。这是值得表扬的。
  虽然是自己骗自己,但总比骗都不骗一下要好。这就是形式主义的作用。
  郭威正在回京的路上,一切事情的顺利进展让他感到胸有成竹。前方列仪仗队迎接他的是谁,他早在离开京城之前便已经安排好了。
  他现在要做的事是只要披着被撕烂的黄旗,领着大军往前走进行了。
  这种场面远远胜过高中状元“宝马雕车香满路”那一幕。
  搞欢迎仪式的人一共有两个,他们就是郭威安排在京城中的两枚棋子。

  第一个人叫王峻。
  此人我们以前提过。他就是被刘知远派去祝贺耶律德光攻占开封的那位仁兄。那时候他是个外交官。刘知远死后,他当了宣徽使(主要负责传递皇帝的圣旨),继而到郭威军中当监军。但由于这位仁兄跟着郭威混,所谓“近墨者黑”,那么近霉运者肯定倒霉。郭威全家老小死光,他也不幸被满门抄斩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于是他和郭威两个人同病相怜,很自觉地走到了一起。
  ——哎呀,你全家死光了,我也是啊,仁兄。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以至于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因为谈到这个话题时都想起了各自的亲人,而且他们都是死在一个人手中,连仇人都是共同的。
  所以,这就注定了王峻此人一定会成为郭威的得力助手。
  郭威起兵进京后,在太后面前力荐王峻,使之坐上了枢密副使一职,管理军政。
  他没有让郭威失望。
  郭威出京的时候交给了他三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第一个是管理好京城的军民,安抚好人心。
  第二个是大军归来之前,安置好正往开封赶来当皇帝的刘赟先生。
  第三个是大军归来之时,率领官员们前去七里郊搞好欢迎仪式。
  第一个任务王峻完成得非常出色,他将他多年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毫无遗漏地发挥出来。他在京中严正典刑,彻底制止住了士兵的抢劫活动以及百姓的反抗活动,京城的各项秩序井井有条。若要讨论后汉的管理人才,王峻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位。

  然而现在,他接到了郭威派快马传来的书信。
  信上写得很明确——澶州兵变已经完成了。
  看完这封信,王峻便知道他可以开始准备第二个任务了。
  他先是马上派郭崇威快马加鞭,给已经达到宋州的刘赟先生安排了一份不用办事也可以有吃有喝的、相当有前途的工作——囚犯。
  刘赟先生对这份工作不满程度非常之高。他反驳的理由是——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坐牢的。
  但是无奈,上头有令规定他只能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完全没有意外事故保险,有前景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
  与此同时,王峻把澶州军变的消息报告给了李太后,并特别声明郭威是为六军所逼的,是人心所向。
  然后他就看见了李太后的恐慌、大臣们的恐慌,甚至看到了他们的哭泣。
  对于瞬间陷入不安的朝政,王峻并不着急。他马上又大力施展了他的管理才能,特意点明郭威仍然奉汉室宗庙,认太后为母。接着他又派士兵安抚好京城的人心。
  王峻这样做为第三个任务的顺利完成作了良好的铺垫,不负他管理人才的名声。
  有这样的帮手,何愁大事不成?
  于是王峻开始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到来,他等得有些激动,有些着急。
  他并没有久等。
  当他听见探子报告郭威身披黄旗,领着大军将至七里郊之时,他知道第三个任务可以开始执行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