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12节作者:
e路狂飙 F君,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典型的农家子弟。七八年前大学毕业后,选择北漂生涯,到一家民营咨询公司工作,担任信息专员。当时这家公司成立没有几年,给他提供的月薪只有1400元,每天工作量还比较大,没有任何社保。后来老板由于人手短缺,让F根据调研情况撰写报告,但待遇还按原来的走。这位朋友支吾了半天,说之前也没做过,担心自己能力不够,砸了公司的牌子,就将此事推掉了。后来他跟我讲,推掉此事的原因是感觉老板太抠门,给自己信息专员的工资,让干分析人员的活,他才不愿意被这样压榨呢,给什么样的钱就干什么样的活儿,这才是真正公平,老板也未免想得太美了。小企业本来人员就少,特别是当一些员工突然辞职之后,很多事情难以应付,就只能让留下的人干本职岗位之外的很多其他事情。后来他由于跟老板在无偿承担更多职责方面的冲突越来越多,最终以“被辞职”的形式走人。尽管早已失去直接联系,多年以来我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这位朋友的一些状况。他后来又陆陆续续换过很多工作,但月薪一直没有突破2000元,年届三十有余,生活还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日期:2011-05-05 20:58:31
和F工作的一个同事,小他两岁,看上去人有些傻呵呵的,没心没肺,也曾遇到过同样的情况。但这位小哥在一阵犹豫之后,还是迫于老板压力,忐忑不安地将撰写报告的事情接了下来,还诚惶诚恐地尽最大努力把这个事情办好。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两年多时间内,他就一直拿着不到2000元的工资充当分析师的角色,不少认识他的人都为其叫冤叫屈。当这位小哥跳槽离开的时候,很多人才大跌眼镜,月薪一下子飙升到7000元。三年之后又经过一次跳槽,他顺利到了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常驻深圳,到2011年为止,他的年薪已经达到20万,公司还给了他一定的股份。在去年的一次聊天中,这位朋友对我讲,当年自己内心也愤愤不平,感觉老板也太那个了,其后找对方谈了几次加薪的事儿,都被拒绝。后来左思右想,感觉这还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当然可以选择赌气离开,不过那时候跳槽积累不够,也找不到什么好东家,所以就忍辱负重,踏踏实实地呆了两年,为的就是积蓄能量,将来一跳冲天。
日期:2011-05-05 21:59:55
在一个人的职场生涯中,每个阶段上所面临的问题、困惑和需要重点积累的资源,都不太一样。对于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直接面对的就是没有经验、待遇很低、找工作难和心理落差大,还可能不时掉入一些陷阱。天天看着就在身边的巨大薪酬和贫富差距,心理很不平衡,尤其看不惯老板们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再加上人生来就应该平等、交易应当对等进行等方面的朴素认识,很容易导致过分看重短期经济收益现象的出现。其实,对于绝大多数职场新鲜人类,无论你如何折腾,都不太可能赚到很多钱。薪酬总是和具体职位、从业经验、手中资源、专业水平呈正相关性的。刚出道的菜鸟,在这些方面基本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如何得到结构比较合理的历练机会,使自己变成蓝筹股,在五六年之后身价倍增,是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既能锻炼人,待遇又比较优厚的机会,自然更好。假使运气没那么好,就应当寻找和把握能为自己将来发展做良好铺垫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年纪轻轻,遭受一些不公正待遇,也是值得的。上述案例提到的第二位朋友,后来之所以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就跟他能够忍辱负重、拼命积累有关。
日期:2011-05-05 23:57:57
有位专门做人力资源外包的朋友,跟我讲了他总结的“三级跳”理论。他说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很多人找工作都很不容易,应当先就业再择业,找一个吃饭的地儿。为了日后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跳槽是必须的。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第一跳”,而是“第二跳”或者“第三跳”。在“第一跳”或“第二跳”之时,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新东家给你提供的岗位,能不能给你带来丰富的经验、资源和锻炼机会,这些东西是支撑日后职场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这些方面的积累比较到位之后,你再次跳槽,就能到一个职位和待遇都比较理想的平台。现实当中,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招收没有多少经验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待遇一般也都不会好到哪里去;而能够提供较高待遇的好公司,对岗位经验要求很高。他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但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
日期:2011-05-06 10:40:13
(015)
铁律之十五:无论是社会还是组织,都存在着核心部门、非核心部门,核心岗位、非核心岗位,我们可以将这些向度变型成一个坐标系。事业上发展空间的大小,人生中获得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处于哪一象限,以及象限中的具体位置。
有一种调侃的说法,在中国人的事业发展观念中,最为核心的是“站队文化”。其大致意思是,虽然个人能力对职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你处于啥样的平台,居于何种部门,追随哪个领导当小弟,显得更为关键;个人努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影响不大,紧紧跟随单位和领导的发展步伐与节奏,平台竞争力提升了,老大飞黄腾达了,你自己自然会水涨船高。持这种说法的人,还能给你举出一大堆具体的例子,穿越历史,扫描身边,如数家珍,不一而足。说一千道一万,反正在社会上混,最重要的是“站好队,跟对人”。
日期:2011-05-06 12:39:29
其实在任何时代和环境,“站队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都会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站队文化”不是什么笑谈,也不要过度夸大,它只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职场现象而已。而我们这里要讲的却是“象限站队法”。如果将社会或者组织看成一个系统,下面自然会有很多子系和部门,尽管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其地位和作用却有很大的差异,处于不同部门的人员,前途肯定大相径庭。比如,同样一个你,在跨国公司工作,没出意外的话,肯定要比给个体户打工发展的好,在省直机关基本上要比事业单位有出路。
日期:2011-05-06 15:35:17
我们可以按照“核心部门——非核心部门”、“核心岗位——非核心岗位”两个向度,对社会上的行业、公司内的部门与岗位进行分类,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象限。第一象限为“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第二象限为“核心部门——非核心岗位”,第三象限为“非核心部门——非核心岗位”,第四象限为“非核心部门——核心岗位”。一般来说,在公司内部,生产、研发、市场、销售、采购属于核心业务部门,而行政、财会、法务、人力资源则属于辅助部门。在市场部门,战略、创意、媒介、策划等属于核心岗位,而文员属于非核心岗位;在销售部门,销售属于核心岗位,助理属于辅助岗位。
日期:2011-05-06 23:46:29
同一单位,居于不同象限的员工,无论待遇水平还是发展机会,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社会上很多人,一听某人在IBM、中石油、华为、丰田工作,就连连赞叹好单位有前途。实际上,即使在IBM这样公司的内部,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的基层员工,待遇相差3~10倍都是非常正常的,比如销售人员一般月薪8000-15000元,行政助理月薪2500-4000元。无论在什么单位,第一象限员工的发展机会基本都要优于其他象限特别是第三象限。从统计学结果来看,大多数单位的高管,都有着较好的核心部门工作背景,而辅助部门出身的高管,有倒是有,但比例要比核心部门低得多。在绝大多数环境,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界,企业的一二把手,通常都是由熟悉核心业务的人员来担任,这基本已是一项潜规则。
日期:2011-05-07 10:27:3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