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8节作者:
e路狂飙 他所在公司的老总,长G先生20多岁,技术专家出身,也相当好学,对很多问题有自己非常独到的看法,在他的带领下,这些年来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营业绩得到了业界一致认可。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他担任部门经理的时候,就一直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一些高校去听专家和教授们的讲座,还自修了财务、营销、管理、品牌和战略等方面的很多课程,有一段时间还专门去研习演讲技巧。时至今日,这位老总还依旧保留着睡觉之前必看一个小时书的习惯,持续跟踪一些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动态。但再好学再优秀的老总也是人,尤其是这种坚持思维独立,不迷信、不盲从的领导,难免会有某些方面由于自己的理解与领悟跟别人不同,固执己见。这位老总很多时候都会毫不客气去批评下属,甚至争来吵去,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有雅量,多数事情仅限于工作层面,事后不会太多计较。因此,尽管在调度会上G先生与其争吵过好多次,但许多年来G还是一直牢固地保留着自己的位置,这种现象放在很多外企都难以想象。
受教育和工作背景影响,G先生的思维重点放在了渠道市场上,对大客户市场认同度不高,认为只有渠道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竞争力,而大客户是靠国家赋予的资源去争取,与企业竞争力无关。但实际上,即使能够利用国家赋予的资源,圈子内央企也不光你一家,还有很多财大气粗的外企成天虎视眈眈,如果不去下一番苦功,市场份额还是与你无缘,优质的销量结构更是想都不用想。
日期:2011-05-01 16:31:31
他们公司老总恰恰相反,是一位企业战略高手,不但在企业重组和品牌整合方面留下了大手笔,而且于大客户开发方面奇招迭出,并充分利用了国家经济政策、有关行业迅猛发展结构升级、中资企业集中走向海外所带来的机会,从横向上最大限度扩充客户数量,在纵向上努力挖掘现有客户潜力。数年下来,他们公司在国内大型客户开发领域,由原来的不愠不火,迅速做到了傲视群雄的地步,就连那些国际大佬们都私下连连佩服。其独创的一些合作模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更多的国有企业当中进行推广。而同行的跨国公司为了应付这种强大的攻势,也不得不放下傲慢的姿态,在中国市场加强大客户营销和技术服务团队的建设力度,并将其策略当作新型模式来重点研究。
日期:2011-05-01 18:47:21
由于企业老总在大客户开发领域思路的绝对超前,搞得下属们只有当学生的份儿,被他拉着往前跑。G先生当然也不例外,每次开会说到大客户开发领域的事情,思路总是要比老总慢几拍,方案上的思路整体上老是被老总拖着跑,因而在此领域也受了领导不少批评。G先生后来也不断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但他更是倾向于从老总在国家面前搞政绩工程,削尖脑袋想到政府部门任职的角度去理解此事。站在独立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能排除他们公司老总的确有此想法。但无论主观意图如何,我们都难以抹煞其在大客户开发模式及市场拓展上创造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不能完全归结于只是靠央企的独特地位而获得的。
实际上,对于现在公司当中的一些下属而言,你平时不断学习和思考一些问题,进行相应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所属专业领域内,你根本难以预料到领导会在哪些方面思路超前,在哪些方面思维滞后,无论你思路总是超前,或者老是滞后于领导,对你自己的发展都不是很有利。要想在职场上混得可以,我们需要储备大量的资料、思路和人脉,选择紧随领导思路或者适度超前的时候进行表达,领导会发现你的思路切合实际,并且悟性很高。通过类似与领导之间思维的“零距离对接”,你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
日期:2011-05-01 23:14:13
(010)
铁律之十:对于职业发展而言,跳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老板和管理团队做一个反向面试,对其项目状况、商业模式、管理风格、经营思路和发展前景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以最大限度规避职业风险。
现有市场经济环境下,跳槽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假如被问及新东家什么东西最吸引你之时,答案往往会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就有企业规模、品牌实力、业绩地位、技术含量、行业特性、薪酬待遇、发展机会、职业体面等原因。其实,以上因素固然重要,但站在个人角度,更为关键的却是能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倘若表面看起来非常光鲜的一份工作,过去之后不到一年就得走人,肯定并不是你自己所要的结果。为了有效提高跳槽质量,并出于职业生涯发展安全方面的考虑,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新平台老板和管理团队进行反向面试,对项目运行情况、发展前景和岗位角色做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估,防止自己掉入陷阱当中,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日期:2011-05-01 23:57:54
F先生,刚毕业之时在某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职场经验和意识,发展不太顺利,内心压抑茫然,前途上看不到什么光明。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正好有家在国内声名斐然的企业上马了新项目,大肆招兵买马,特别是营销人员。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实力、品牌、待遇、职位、发展空间都很好,各种光环耀眼夺目,F当年属于“相信品牌的力量”之菜鸟,也没有想太多问题,就踌躇满志跳了过去,想象中自己仿佛就是当年朱元璋麾下开疆拓土的大将。
随着时间延续,隐藏在光环背后的真实情况慢慢显露了出来。F所去的企业,在核心业务方面,确实牛气冲天,但班子中人缺乏新项目运作经验,按照成熟品牌的思路经营,框架当中想当然的成份太多,造成产品在市场上曲高和寡。原来数十号销售人员,天天在市场上拼命开拓,一年下来都未见多少效果。大伙遇到的情况差不多,招商之时过程中,由于公司名头很响,对方一般都很感兴趣,但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往往再无音信。F先生在那里呆了十个多月的时间,自始至终努力去跑,希望能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换来奇迹,前前后后接触了几百个客户,最终情况都大同小异。几个主要领导天天逼着要业绩要销量,最初说话还稍微客气一些,慢慢什么极端话都讲。F和他部门的同事,每天早晨起来都斗志昂扬地去争取客户,到了晚上就情绪低落,受批挨骂更是家常便饭。
日期:2011-05-02 08:41:35
日子一长,从市场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了几个问题上,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品定位出现了重大失误。F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与主要领导进行过多次沟通,并提出一些可行性较强的合理化建议。虽然领导有些时候也表示认可,但木已成舟,短期内进行大幅调整也不太现实,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向员工施加压力。F先生到了最后,还是远未完成任务,懊悔、沮丧、愤恨、茫然、不服,在千般情绪、万般感触当中,在还未找好下家,且囊中十分羞涩的情况下,被迫离开。那时候,F到了人生中的一个低谷,像大海里的枯叶,不知道会漂向何方,不知道前方还会什么更糟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日期:2011-05-02 08:43:43
但这个经历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经过一系列非常痛苦的反思,职场意识慢慢地系统和成熟了起来。之后无论到哪里去面试,都要尽通过各种渠道尽最大努力对项目以及岗位做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评估,甚至按照自己设定的框架对有关负责人员、管理人员或者老板做一个反向面试。几年下来,尽管他的职业经历还发生了很多曲折,但也规避掉了不少大的陷阱,后续发展情况也往往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日期:2011-05-02 09:58:4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