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4节作者:
e路狂飙 我接触过H君好多次,很多事情也就慢慢了解了,既为他可惜又为他可悲。从岗位的专业化程度来讲,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许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专业水准上还是很有收获的。但他在大公司的市场部呆了8年多的时间,竟然除了企业新闻通稿和办杂志之外,价格、促销、品牌、渠道、终端、路演、广告,以及媒体和本行业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少到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步。当然在很多时候,站在公司的角度,希望大多数员工能够这样,专业的人专注专业的事,不要牵涉太多东西,你所有的一切都纳入公司的战略轨道,老板或领导很有安全感。但站在个人发展角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公司没有给过你任何轮岗锻炼的机会,自己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领导给划定的那很狭窄的一块儿,对市场部其他一些模块的东西缺乏基本性了解。如此一来,无论在公司市场部之内,还是在社会上市场类相关岗位,由于相关储备严重不足,结构十分不合理,他都很难有效适应要求,个人发展前途受到极大限制。事实上,他除了能够从事现有事务,以及可以做媒介经理之外,在组织内外都难以应聘到职位和待遇都比较不错的工作。这也是多年以来他不得不在一线城市忍受低薪,难以跳槽,难以在内部获得好的发展机会之原因。尽管在现有岗位上几乎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程度,希望借忠孝来获得高薪和升职机会,令人愤然的是,他的努力非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连现有岗位都差点没有保住。出现这种情况,这家企业对员工缺乏责任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H还是要为自己的遭遇负主要责任。
日期:2011-04-27 10:28:20
“将人用残废”,是时下很多企业秘而不宣的一个用人策略。在公司设定的岗位上,老板给你配备了匹配程度很高的拐杖和轮椅,自己可以将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一旦离开现有平台,失去义具,你将什么都不是,基本是废人一个。倘若变成“废人”,你的发展前途就完全掌握在老板手里。他让你发展到很高的位置,就会不断辅导和提醒你,给你其他方面的很多锻炼机会。如果他只把你定位在“螺丝钉”的角色上,而你又非常配合地只关注自己那二亩三分地,你再勤奋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日期:2011-04-27 11:09:13
从企业管理的纯技术角度来讲,采取“打断一条腿”用人的方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具有安全感,非常符合公司理性。对于个人而言,一旦遭遇这种情况,问题就相当严重,必须想方设法打破此类束缚,使自己在某一领域全面发展,以确保将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受制于某个公司或个人。
日期:2011-04-27 12:25:23
在职业生涯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才就是这样被埋没掉的,而自己还浑然不觉。当然,出现“将人用残废”的情况要区别对待,有的确实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的这么做,有的在主观上并不存在此种意图,只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结果。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无论企业在主观上的意图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社会运行体系当中,很多事情也不要太多的用道德准则来评判。在不涉及利害关系之时,大多数人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一旦涉及到利害关系,人总会不同程度倾向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行事,而公司在本质上也只是一种人格化的组织而已。在职场当中,关键的还是自己要为自己负责,自己的利益要自己去争取。
——
日期:2011-04-27 17:46:14
(005)
铁律之五:在实践性较强的领域,能否获得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的练手机会,对于能力发展和专业素养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倘若这样的机会争取不到、一再错过或者被封锁,即使你再有潜力,三五年下来,自己的前途也基本被废掉。
不少人非常羡慕医生这类职业,靠技术吃饭,收入高,受社会尊重,越老越香,特别是外科手术大夫。事实上,医生是非常典型、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职业,在一些大医院,很多声名斐然的医生,年龄也并不是很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密集的临床实践机会。如果缺乏数以百计的锻炼机会,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其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从总体来说,乡镇医生的水平难以比上县城医院,县城医院的水平难以比上省级医院。重点医科大学毕业的同班同学,学生时代水平不相上下,一个在县城医院,一个省级医院,十年之后,医术上的差异就会凸现出来,往往是省级医院的技术要高很多,可能早已成为专家,原因就在于后者见多识广,动手机会丰富。
日期:2011-04-27 18:13:49
动手、见识和交流机会的多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医生能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最为关键是能否获得数量众多和结构合理的锻炼机会。医院的规模和等级对这个因素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譬如,虽然医院平台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但你个人却许多年来一直被安排在工作内容简单、而且重复性很强的岗位上,本来拥有很好的潜质,还是缺乏必要的锻炼机会,最终也难以成长为专家,达到理想的高度。这其中当然也不排除遭遇到某些人士故意封锁之可能。类似的情况在律师、会计、咨询、管理、广告、研发、销售、创意等行当,都普遍存在,希望能给人在囧途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日期:2011-04-27 20:00:51
C女士,典型的“80后”,2005年从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顺利应聘到了一家非常有实力的行业媒体,从事采编一体化工作。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行业专注性非常强,可以利凭借此类平台,见多识广,在十多年时间里成长为具有一定实力的行业专家。小姑娘刚刚进入社会,意气风发,颇有大干一番的冲动,想利用自己的才智与汗水,实现出人头地之梦想。然而没想到的是,她的顶头上司,某版面主编,始终不给他参加行业会议、到企业出差、接触有关专家的机会,五年多来将其束缚在办公室里。某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会议,由于时间急迫,再加上C自己非常想去,又担心上司还不给机会,就先斩后奏,买了飞机票,准备飞往沿海城市。在打车去往机场的路上,她给领导打电话通报了情况,还说了很多好话。那个主编非常生气,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勒令小姑娘立马返回。
日期:2011-04-27 20:39:07
那个主编不光对这个小姑娘如此,对其他下属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对于比较好的机会和资源,完全自己掌握。搞得C女士非常郁闷,数年下来,基本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行业,专家和广告资源没有多少积累,自己完全被限制在一个螺丝钉的角色上。很多时候她也打算换一份工作,但一方面所在媒体的待遇还比较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没有多少积累,出去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来来回回面试了好多次,后来只好作罢。
日期:2011-04-27 21:52:01
现实当中,在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于现有的框架下,难以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倘若真的不幸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寻求突破。第一、暗下苦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想方设法增加目击机会,提高自己的见识和能力,犹如《天龙八部》当中的扫帚僧,和清华大学的馒头僧。第二、通过同学、亲友、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最大限度搜集自己所属领域的专业图书、论文、音像材料和研讨会资料,并采用现代通讯手段,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先从知识上充实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争取相应的实战机会。第三、通过跳槽,更换一个平台,寻求更多的锻炼机会,或者借以优化自己的历练结构,最后实现惊人一跃。当年韩信从项羽集团跳槽到刘邦集团,寻求更好的锻炼和成长机会是至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人挪活,树挪死”,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这个理。第四、毛遂自荐,主动找关键人物沟通,增进了解,深化感情,努力从现有平台上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第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走自建平台的路子,以兼职和创业的方式,大大提升历练机会,向自己的理想状态挺进。
日期:2011-04-28 08:30:4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