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边社会主义所代表的彰显集体精神的关心社会平等与国民福利的诉求通过立法程序以一个个法案的形式逐渐实现,最低生活标准、政府加强对私营经济活动的监督(不是限制)、公共经济资源管理社会化、累进税调节贫富分化的制度、公立教育体系建设,这些都是费边社会主义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贡献。
费边社会主义者另一个影响世界的政治成就是联合英国的劳工组织与社会民主同盟于1900年创立工党(Labuor Party),以积极的行动参与国家政治,影响社会政策,践行其社会改良信念。1918年通过的《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英国工党纲领中,将生产、分配与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工党的奋斗目标;二战后工党倡导建设福利国家,成为英国政坛与保守党势力互相竞争、不分高下的主流大党。英国工党信仰民主社会主义或称社会民主主义,他们的思想纲领、组织模式与行为准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影响到很多的国家与民族,是当代世界公认的主流价值观。
日期:2011-08-01 10:26:39
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促进人类的幸福,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无论A.C.庇古创始的旧福利经济学体系还是后来的新福利经济学理论各支流,都主张政府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建设。庇古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则出发,认为穷人货币收入增加一英镑的效用要高出富人,再依据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得出将收入从富裕群体转移到贫穷阶层从整体上增加了一国经济福利的结论。所以庇古主张政府采取转移支付的手段提高国民福利、促进社会公正,他提出的收入均等化及转移支付概念可以被视为现代福利事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之根。新福利经济学虽然就社会福利的判断原则与旧福利经济学完全不同,但也同样得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理性经济人假设存在缺陷,个人效用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效率并非判断经济体系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等等。因此社会不能迷信市场的力量,需要政府通过好的公共经济政策选择来增加社会福利。
瑞典学派的核心认识是:资本主义制度在生产体系上是优秀的,但在分配制度上是糟糕的。基于此根本判断,该学派倡导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体制,要求政府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实现两个基本经济政策目标:其一是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其二为推动促进收入均等化。在瑞典学派的诸多理论成果支持下,瑞典王国成功地建立了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上将自由市场经济、国有化与福利国家制度有机融合,政治上坚持民主制度。国家肩负起社会安全与公共物品的供应、环境保护、财富和收入的合理分配、稳定经济、劳动力优化以及追求公民人人幸福之责任。私营经济部门与公营经济体系互补,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均衡,妇女高度解放,这些举世羡慕的成就是瑞典社会进步文明与瑞典学派理论践行成功的充分体现。在瑞典学派与瑞典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下,北欧国家陆续都走上类似的发展道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欧诸国在历年公布的全球幸福国家排行榜上总是风光无限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堪称是自由放任主义的捍卫支持者们心头难以挥去的噩梦。这位半路出家的英国经济学者在1936年抛出了“大杀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彻底否定了“供给能够自动创造出需求”的“萨伊定律”,把支撑此前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一根核心大梁给拆了,他还揭示了市场自动调节无法达成充分就业的真相,往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要害处又补上致命一枪,从而让整个大厦摇摇欲坠并引爆了经济学领域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立足于其创造性的有效需求理论,提出“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投资利润预期下降规律”、“货币的流动偏好规律”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明确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传统,主张实施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新思维。由于凯恩斯的卓越贡献,宏观经济学体系得以诞生和完善,今天与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并驾齐驱成为实证经济学体系的三大核心分支。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宣告了传统自由放任时代的终结,让国家干预主义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在高度重视就业与社会安全的现代资本主义环境下,凯恩斯主义曾长期独擅风骚,为各国政要所青睐;新自由主义崛起后,信仰自由市场机制的人们虽然收复了很多失地,但至今凯恩斯主义无论在经济学理论还是在现实公共政策领域都仍然占有难以动摇的保留席位。
日期:2011-08-01 10:32:46
新剑桥学派经常会被人们认为是现代凯恩斯主义或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分支,但实际上这一学派的基本理论及政策主张与凯恩斯或新凯恩斯主义流派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只是借鉴了一些凯恩斯的思路(严格来说其理论渊源应该是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比较类似或接近的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斯基的分析模型与理论),再有就是该派的主要旗手之一----琼.罗宾逊与凯恩斯有师承关系,早年曾信从凯恩斯学说,后来这位剑桥女教授也偏离了凯恩斯主义的轨道而成为新剑桥学派的学术领袖。而且新剑桥学派的影响力足够大,且以优先关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领域而著名,所以更适合享有单独的名分。
新剑桥学派否定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分配理论,诊断国民收入分配失调是带来众多社会痛苦并危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害之疾,认为滞胀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他们认真分析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分额占比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影响,认为工资和利润是对立的,自由市场法则支持下的分配本质上是不公正且不合理的,并试图建立一套回到李嘉图传统的客观价值论体系,重建“政治经济学”。
基于他们的重要研究结论与经济学信仰,新剑桥学派极力主张实行积极的社会再分配以促进“收入均等化”,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由于市场本身不具备合理分配或积极分配的功能,所以很自然地新剑桥学派呼吁和支持政府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干预分配与再分配,增加社会福利。但是新剑桥学派要求政府控制和削减开支,对投资实行社会管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而对凯恩斯及新凯恩斯经济学派推崇的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工资与物价管理政策持坚决反对态度。所以将新剑桥学派当作新凯恩斯主义确实勉强,他们只是同样信仰国家干预主义而已。
日期:2011-08-01 10:35:04
新剑桥学派非常强调充分发挥国家税收对缩小贫富差距的功效,而新凯恩斯流派通常只将税收看作调节总需求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新剑桥学派的税收理论认为:政府在设计税制时应根据不同产业、行业及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而有所合理的差异,从而真正体现出赋税公平;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收入不均等;消费税应将奢侈品消费作为征收重点,而对生活必需品应予减免税;遗产税政策应该以抑制社会食利者阶层的收入增长为核心目的,除了给寡妇与孤儿留下适当的终身财产权外,政府应该执行“没收性的遗产税政策”(不针对服务于社会的生产性或非赢利性社会事业的这块富人遗产)用于公共目标;政府减税目标当以照顾低收入者为优先,不分收入大小一律按照同等比例减税或减税的最大受益人是最富裕的财团或个人都是不公平的。
尽管新剑桥学派并未就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具体主张,但他们却就收入均等化贡献了六大政策主张:
1)实行累进所得税制以改变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不均等。
2)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以消除私人财产的过于集中,抑制食利阶层收入增加。同时政府将获得的财产及其收入用于社会公共目标,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状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