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22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25 23:43:59
  反抗
  下定决心之后,郭威开始布置一切。
  他首先找到了他的一个亲信,这个人叫魏仁浦,以机敏谨慎著称,成为郭威的得力助手。郭威在这个时刻第一个要找的是他,足见他在郭威心目中的地位。
  事实证明,魏仁浦并没有辜负郭威的信任。他看过那份密诏之后,先是劝郭威造反,然后马上提出了一条绝好的计策——造假诏书。
  我们知道,关于伪造诏书这件事是非常难办的。因为首先这本就是一项掉脑袋的任务,敢做这种事的人不是反贼就是神经病,当然前提还得是有才艺的反贼和神经病,没才艺的做出来别人看了还以为是遗书。对于其中的工序材料,最难办到的还得属印章这个东西。因为诏书上的印信是由皇帝的玉玺盖的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专业人士很难伪造得了。
  所以,若是想要造出高仿真的玉玺印信,还必须去找专业盗版专家。要知道,朝廷对这种盗版专家实行的政策通常就是灭绝师太对明教教徒实行的政策——见一个杀一个。于是这就注定了要找专业人士首先就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
  但是玉玺印信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郭威,原因就出在伪造诏书的受众群体身上。意思就是要看这份伪造诏书的人身上有问题。
  这些要看伪诏书的群体,郭威早已圈定好了,就是他那些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的部下,简称文盲群体。这些人就是好忽悠,其中不乏你写一张“你是神经病”的字条给他,他看了仍然夸你写得好的。所以郭威只要找个临摹笔迹的专业人士,临摹一下诏书上的笔迹,写下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即可。
  对于印章,这就更难不倒郭威了。由于这个受众群体基本上不会见到皇帝的圣旨,也就见不到什么玉玺印信。郭威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就地取材。他身边有着和玉玺同样实用性质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和玉玺一样,都是见不得光的,得藏着掖着。它就是郭威的官印,具体的来说是邺城留守的官印。
  郭威就这样拿自己官印当玉玺用,直截盖上去,弄得后来他那些部下读到诏书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真是大开了眼界,看到了皇帝的印章信物,此生可能仅此一次啊。

  有些同道中人受欧阳修先生《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中“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这一句的影响,认为郭威是在原有诏书的基础上改其内容,成为伪造的诏书。其实不然。因为大凡诏书,它必有皇帝的玉玺印记在上面,既然如此,郭威何必去使用留守印呢?不是画蛇添足吗?直接更改内容行了啊。
  因此,理解成郭威在原有基础上的修改这种说法,只能说明我们的某些同道中人古文翻译能力不够。“更为诏书”四个字,在此应该翻译为“重新做一份诏书”的意思。
  日期:2013-04-26 16:27:04
  到这里,一份高仿的诏书就大功告成了。接着郭威就在那份诏书上写下了他想要表达的内容,大意是刘承佑要郭威杀掉他的部下,原因是刘承佑怀疑郭威的部下想造反。
  这份假密诏很快起了效果。郭威的那些部下看到这份伪诏时,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被激怒——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先叫人来杀我,可恶啊!
  郭威对此非常满意,这就是他要达到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场面效果,他这时候又特意站出来,开始了他的添油加醋:“我相信这并不是皇上的旨意,肯定是皇上身边的某些奸臣私自下的旨,想致我等于死地。”
  下边纷纷响起应和的声音,表示一致赞成郭威的观点。
  郭威见时机已成熟,马上用洪亮地嗓音发起号召:“诸位大可随我一起入朝,杀尽奸臣,以除君侧之恶。
  此言一出,全军响应。
  这就是郭威起兵反抗的借口。有人说,反就反了,还需要什么借口吗?需要,非常之需要。因为无故造反的阻力是很大的,会造成很多人的不服,不止会造成地方武装地反抗,而且会造成百姓的不拥护。相反,有一个名正言顺利国利民的借口,阻力就小很多了,甚至一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就马上被忽悠了,来参加造反队伍壮大实力呢。
  郭威就这样领着大军出发了。他行军的速度非常之快,向南而去,第二天就到达了滑州。滑州的节度使宋延渥是用大开城门、列出仪仗队、亲自迎接入城这样的方式应付郭威的,就差放鞭炮了,好比迎接上级前来视察工作一般。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郭威军威所至,一个是郭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清君侧,这就是郭威那名正言顺的起兵借口。更胜于此者,郭威还以这个借口添上一连串废话写成理论,整理成奏章,通过擒住继而释放一个奉命前来侦察敌情的人,将这份奏折藏在他衣领中,放他回去,逼刘承佑交出李业、苏逢吉、郭允明、聂文进这几个人来给大家剁成肉酱喂狗出口恶气,否则的话就真的过来搞清君侧了。
  显然,郭威不是过来搞军演的,分明是造上反了。
  刘承佑立刻下令诛杀郭威全家老小,然后诏令全国,要求各地节度使领兵前来勤王。

  与此同时,刘承佑前任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阎晋卿这三位仁兄率兵前去抵抗郭威。很遗憾,结局跟上面的节度使宋延渥差不远。在这场战争的前后,先是侯益率先投降,原因是他的部下将士根本就是为了到这儿来投降的,个个毫无斗志,纷纷趁着临终前写遗书寄出去准备安排身后事,仗都没打险些都提前开上追悼会了。侯益见了心都凉透了,最终遂了部下的心愿,趁夜率领部下向郭威投降。

  在久经沙场、所向披靡的郭威大军面前,他们是显得如此脆弱!郭威用他的胜利告诉我们——军威是一件非常具有杀伤性的武器。
  剩下的张彦超、阎晋卿两位仁兄是硬着头皮跟郭威干的,很不幸地遭了大败,逃回京城。张彦超继续加入作战部队。而这位阎晋卿先生却显得非常想不开,兵败之后,竟然在家上吊自杀了。
  前方失利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刘承佑彻底陷入了恐慌之中。因为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得实在是太过快了,非常出人意料,形势可以用“势如破竹”这四个字来形容。刘承佑到这时才明白,他面对的人是多么的强大。这个人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但是他却得寸进尺地想置这个人于死地。等到这个人反抗的时候,他才明白如果这个人不能被他暗杀掉,那么这个人给他带来的打击一定是毁灭性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