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本枪物语》
第7节

作者: 东山鹿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越后的上杉谦信病死,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减轻了很多,信长也能抽出兵力来支援中国战事了。十一月,在猛将泷川一益的率领下,织田家援军迅速攻克了有冈城,荒木村重被迫剖腹自杀。被囚禁长达一年之久的官兵卫也得以重见天日。官兵卫原本就是小寺家的养子,经历了这次叛乱后,干脆恢复了本姓黑田。黑田官兵卫成为了继竹中半兵卫之后秀吉手下最重要的谋士,甚至于很多人,据说包括秀吉本人也说,自己拥有的的这些土地有一半是依靠官兵卫这个跛子的计谋才打下来的。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秀吉在天正八年发动了对三木城的总攻。早已被围困战术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守军力难以抗,最终落城。城主别所长治自杀身亡。
  士气大振的秀吉军开始了对毛利军的反攻。
  失去了别所和荒木内应的毛利军见势不妙,立刻撤回安艺,组织防御。由于九州丰前丰后地方的大友家在西面虎视眈眈,毛利家必须分出很大一部分兵力来守备长门,周防两国;而北面伯耆,出云的豪族,如南条家等也是不安于室,所以原本兵多将广的毛利家能够用来防备秀吉西进的兵力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秀吉杀入了备中,围住了由毛利家骁将清水宗治镇守的高松城。只要攻克此城,整个备后,乃至安艺都将门户大开。此时的秀吉兵势正盛,甚至还有余力去攻打其他地方。
  在秀吉攻打三木城时,他的弟弟秀长,也就是先前的木下小一郎率军攻打但马国。

  但马,因幡的统治者是山名家。和播磨的赤松家一样,山名家也是武士名门,当年也位列幕府的京都四职之一。在应仁,文明之乱中,一直被幕府打压的山名家乘幕府暗弱,曾经一度复兴,但很快又陷入到内乱和对播磨赤松家的战争当中。此时的山名家已经分裂成但马山名和因幡山名两支,长久以来都是各自为政。
  颇有些大将之才的秀长很快就攻克了出石城,消灭了但马山名家。但因幡山名家自恃有坚固险要的鸟取城,一直在负隅顽抗,竟将秀长的一万余人马死死地钉在城下。
  日期:2008-03-25 18:28:38
  关原之战是第二部
  第一部写到秀吉病死为止
  这么说吧!七本枪其实就是一个符号,是丰臣政权的标志,就象唐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样.秀吉和家康是他们政治生涯中的两极.不同的是,在丰臣时代,他们如沐阳光(当然,侵略朝鲜时龌龊太多),到了德川时代,他们只能生活在江户的阴影下.
  七个人物当然不能一一详细描写,毕竟每个人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作用.譬如片桐且元,基本上1585年以后就很少看到影子了,可到了秀吉死后他又冒了出来.所以在第一部里他的戏分不会太多.毕竟,三成,清正,正则这些文武两派的矛盾才是重点.否则,关原之战的理由就不充分了.

  朝鲜战争是重点,因为三成和那些武将的冲突就是在这时激化的,而且三成奠定自己第一权臣的位置也是在此时.另外,关于这场的战争描写未必会让人喜欢.因为之前有部<龙战三千里>让很多人血脉贲张的.但实际上意淫成分很多.譬如碧蹄馆大战时查大受居然还带了炮车和神机箭阻击日军,可问题是,那一些都是峡谷,而且有树林,还有农田,这炮车怎么摆?这样的细节问题就必须避免出现了.

  日期:2008-03-25 23:19:30
  谢谢各位的支持
  老实说,写日本历史是比较遭人恨的,各位有朋友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可以让他们来看.或许会有我不知道的史实也难说.
  这小说前几章都会很平淡.一来这几个人都是小角色,可写的东西少;二来前面太刻意模仿了
  另答楼上

  秀吉在长滨城时,有个小老婆叫南殿的生过一个儿子.取名秀胜(丹羽长秀的"秀"和柴田胜家的"胜").至于这个南殿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前田利家家的女佣出身的大御内局.但秀胜几岁大就夭折(说法不一,有说3岁,也有说6-7岁的).后来信长把四子御次丸送给秀吉当养子,不过1586年的时候在丹波病死了.
  小田原之战前夕,淀姬就生了一个儿子,叫鹤松,可惜也夭折了.之后,秀吉绝望了,就把位子传给了秀次.
  秀赖是1593年出生的,与前一次相差三年,这时猴子还不到60,理论上还没到生不出的地步.但猴子体质不大好,或许精子的活力不足,但不能完全断定他就不育.
  日期:2008-03-26 10:44:12
  六月,秀吉率军两万离开了高松城前线,开始了对因幡的战事。就在这次对山名家的战争当中,清正立下了大功,风头甚至盖过了正则。
  秀吉大军抵达鸟取城外,尚未与秀长会师,就扎下了营寨。刚刚用过早饭,秀吉就召集众将议事。
  “谁去鸟取城外打探一下地形?”

  老将蜂须贺主动请缨。秀吉应允之余,又派出清正同往。一来二人同去有个照应;二来想借机再考察一下清正的军事才干。
  蜂须贺和清正领命,骑马出了大营,直奔鸟取城而来。
  此时的清正经过中国地区三年战争的历练,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侍从,而成长为智勇兼备,进退有法的大将。只见他头戴立乌帽子形兜,身披黑色金漆纹铠甲,手执近五尺长的鲸尺刀,胯下座骑乃是当时的千里名驹“帝释栗毛”。或许是战火的洗礼,他的眉宇间更多了几分英武,唇上的绒毛也变成了髭须,显得非常粗犷。论其风采,真称得上是八面威风,倒让身旁的蜂须贺多少有些嫉妒了。

  “到底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啊!”赞叹之余,蜂须贺也不由得开始服老:“我已经老了,天下将是这些年轻人的了。”
  两人很快到了鸟取城外的黑小森地方,那是一片面积不小的树林。透过树丛,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远处依山而建,高大雄伟的鸟取城,甚至于连城墙上印有山名家徽的红色军旗都能依稀可见。
  突然,附近的灌木丛微微动了一下,尽管动静不大,敏锐的战争直觉告诉蜂须贺有人在活动。早晨的阳光投洒到树林里,那片灌木丛竟闪烁着耀眼的白光。
  “当心!有埋伏!”蜂须贺大声提醒后面的清正。
  话音刚落,一群士兵就端着长枪冲出了灌木丛,朝这边杀来。从他们背上插着的靠旗看,是山名家的人。粗略一算,大约有二十几个。

  蜂须贺沉着地抽出太刀,并呼唤清正上前。
  “虎之助,过来帮我!”以手上三尺二寸的太刀来对付二十余支长枪无异于是在找死。
  骑马跟在后面的清正拿起弓箭,迅速地连射三箭,箭无虚发,射死了三名士兵。剩下的士兵见状,疑惧不已,只敢鼓噪,却不敢近前。
  面对成群的长枪步兵,落单的骑兵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想到这里,清正干脆下马步战,拔出四尺二寸长的鲸尺太刀和山名家士兵混战在一起。
  这批山名军士兵从装束上看,绝非那种战时为兵,平时务农,由农民组成的杂兵,而是职业化的武士和足轻。
  清正有如猛虎下山一般,趁对方犹豫之际,冲上前去,接连砍倒四名士兵。
  一名山名武士怒吼一声,端平长枪朝清正腹部狠狠刺来。其势甚猛,清正未敢直撄其锋,而是迅速躲开。

  对手刺了个空,刚要收回长枪,却被清正一手抓住枪杆,动弹不得。清正大喝一声,挥刀斩下对手首级。
  几名士兵看此情景,吓得不轻,只得壮起胆子,硬着头皮冲上前来。
  清正抢先砍倒一个,逼到近前,使对手长枪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一名士兵刚刚举枪,还未及刺向清正,就被对方重重一刀连人带枪杆劈倒在地。
  一名武士趁清正与足轻交手之机,挥刀砍来。清正躲闪不及,只得弃刀,伸手抓住对方握刀的手,两人作势纠缠在一起。
  其他士兵端着长枪冲上前来,眼看就要刺向清正。所幸蜂须贺此时已经杀出重围,策马赶来。蜂须贺在马上弯弓搭箭,接连射死三人。
  剩下的人见势不妙,赶忙掉头就跑。清正与那武士纠缠间,腾出左手,拔出腰间的胁差,刺入了对方胸膛。

  结果了这名武士,清正从地上捡起鲸尺刀,作势要去追赶败兵,却被蜂须贺喝止住:“虎之助,别追了。现在我们在敌人眼皮底下,山名家的人很快就会出来支援,还是速速回营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