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19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22 11:43:03
  雅安地震了,大家还是要多关心一下我们的同胞们。生命诚可贵!能捐款则捐款,能出力则出力吧。虽然大家可能认为自己帮不到什么忙。但是大家可以一同去监督监督那些捐给灾区人民的款项是否到位了没有。可能有些朋友要说,到位不到位,鬼才知道,首先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去做,哪怕让灾区人民多受一点益,都是值得赞扬的。突然看到一则新闻说是“红十字会官方微博”收到十万多条“滚”的评论。所以在此请求大家多多关心灾区人民,动用网络的监督功能。

  日期:2013-04-22 13:32:09
  这也是郭威敢丢下史弘肇集团独自去邺城的原因之一。
  刘承佑同志是站在苏逢吉这边的。由于李太后的态度颇为强硬,只想让朝政照目前的形势去发展,无意去理会刘承佑能不能掌权。毕竟那几位辅政大臣年事高了,嚣张不了多久了,而刘承佑还很年轻,随便撑都能撑到他们进棺材那天,大可不必担心将来掌不到权。所以李太后的如意算盘打得让急着夺权的刘承佑非常不如意。
  这样一来,刘承佑唯有选择等待。他相信时机总会在某一天和他不期而遇的。当然他也不担心不着急,因为史弘肇集团最重要的人物郭威已经被他拴在了邺城,干守卫边塞的光荣任务去了。毕竟守边不像守寡那么容易,只要辽国没有灭亡,足够郭威守个几辈子的,想要回来就免谈了。
  等待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且刘承佑直到现在都尚未想出好的办法来搞垮史弘肇集团,原因是这个集团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虽然拿掉了这个集团的智囊郭威,但依然无法撼动它分毫。史弘肇集团所掌控的权力范围太广阔了,不仅连刘承佑先生自己,而且加上刘承佑先生全家老小都处在别人的掌控之中。因为史弘肇就是管理京城治安的,稍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刘承佑等待的这段时间里还得做好一件事,就是得防着郭威传信告诉史弘肇有人在暗中算计于他。因为史弘肇是管理京城的,郭威那边来几只传信的鸽子刘承佑又打不下来。虽然郭威那边并未打算通知史弘肇,但是刘承并不知道,所以他必须采取防御措施。
  刘承佑同志对史弘肇集团采取的防御方式有两种。这第一种是由刘承佑同志亲自动手的,叫做“伪装”。;刘承佑此举为的是麻痹史弘肇集团,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那副无所作为的德行。为此他付出的代价可真够大的,不仅要付出心理上的代价,还要付出肉体上的代价,每天都先搞娱乐活动再搞床上活动,作出一副荒淫无度的昏君模样来。不过请大家放心,这可是刘承佑先生的看家本领,别看他年纪轻轻的,其实他身子骨硬朗着呢,完全顶得住。

  第二种方式是由苏逢吉来动手。说实话,这回可苦了苏逢吉先生。因为刘承佑给他任务是——给我主动去招惹史弘肇。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不死,臣进了棺材也得爬出来”。为了进一步麻痹史弘肇集团,确保万无一失,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苏逢吉身上。众所周知,招惹史弘肇无疑等于老虎头上拍苍蝇,可是个颇具风险的任务。但是残酷的现实能告诉苏逢吉先生一个道理,搞垮史弘肇集团就像生孩子——有胆量才有产量。所以,苏逢吉先生这回可真是拼了老命硬着头皮上。

  日期:2013-04-22 17:28:52
  于是,苏逢吉先生从此开始了他死里逃生的亡命生涯。至于为什么要恐怖到“死里逃生”和“亡命生涯”这种程度,原因很简单,他要对抗的是杀人不眨眼的史弘肇。
  终于有一次,让苏逢吉见识到了史弘肇到底有多可怕。
  这一天,三司使王章在府上设宴招待大臣。说得明白一点,其实就是各位同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搞搞关系,有事儿多担待。然后再扯扯黄段子,搞一搞娱乐活动,要是还能推销几个美女出去做同僚的小妾那就大有好处了。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三司使一请吃饭,就算已经吃饱了撑着也是得过去喝两杯的。于是,许多人都去了,包括史弘肇。这当然也少不了“奉旨惹事”的苏逢吉,因为最近每当遇上这种事,刘承佑就会告诉他——老苏,你表现的时候到了!

  但就是因为这一次去喝酒险些要了他的命。
  在大家吃饱喝足,走好关系之后,开始了他们的娱乐活动——行酒令。
  在此我们来简单地说一说“酒令”这个东西。它是是中国人在饮酒时一种特有的助兴方式,大家搞得面红耳赤、大嚷大叫的“划拳”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譬如还有卜箕子令、调笑令、浪淘沙令、花酒令等等数百种表现形式。
  但是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酒令,都是用来罚酒的,好让席上的客人们达到称兄道弟、相互照顾的目的。

  显然这群大臣们是不用“划拳”这种民间普遍的方式来行酒令的,因为大家不是干种田这行的,相反大家都是干剥削种田的这行的。混得再不好,也得挑个带诗词歌赋的酒令来行才好,毕竟大家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上层人士。
  于是,这就苦了讨厌文臣并且没有文化的史弘肇先生了。他行起酒令来是一无是处,憋了好久一个字也憋不出来。幸好他旁边坐了个文臣——内客省使阎晋卿,可以好好教教他。但事实告诉阎晋卿,他这个名叫史弘肇的学生这辈子是不可能学得会了。
  这可就便宜了在一旁冷眼旁观并寻机找茬的苏逢吉了。他马上见缝插针地调侃了一句:“你旁边有姓阎的人,就不必怕罚几杯酒了。”
  这个姓阎的人当然是指阎晋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旁边那个人是姓阎的,跟阎王有亲,放心,醉死了阎王不收你。但是这句话一经过史弘肇那没文化的大脑,就立刻变得指代严重错误了。因为史弘肇的妻子也姓阎,而且她的出身是酒妓,地位低下。侮辱我不要紧,居然敢侮辱我的女人,活得不耐烦了!所以问题就因这一句话马上升级为“人格践踏”。这回苏逢吉可是结结实实往老虎头上猛拍了一下,好了,苍蝇没拍死,老虎头上长包了。

  危险啊,非常危险!
  史弘肇给的回应是——指着苏逢吉鼻子大骂脏话。对于史弘肇这一介武夫骂出来的话有多脏,尚且无从考之,在此可以参考一下《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的骂法——凡是骂人比带一连串“鸟”字。估计当时史弘肇肯定骂了苏逢吉许多鸟。譬如什么“贼厮鸟!”,什么“多个鸟嘴啊!”等等。
  由于史弘肇骂鸟骂得太多了,那种场面可以参考一下孟浩然诗《春晓》中“处处闻啼鸟”那一句的意境。很遗憾,苏逢吉听得不堪入耳,也跟着对骂起来。这下场面又像两个醉汉在发酒疯了。
  无奈,作为武将的史弘肇实在骂不过满腹经纶的苏逢吉。在苏逢吉的语言攻击下,史弘肇渐渐无词可骂了,这时候的场面,可以参照柳宗元《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那一句的意境。
  史弘肇应付这种场面的方式是——跳起来挥拳就打。秀才遇见兵啊!苏逢吉只好离席逃跑,窜出王宅骑马跑了。这一系列动作真的是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

  这还没完呢!史弘肇先生怎会轻易放过这个辱他老婆的人?他满处找剑,准备去追着砍了苏逢吉这老小子。
  但小说里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总是会出现一个人来挽回场面的。
  这个人就是杨邠。
  他赶忙拉住史弘肇说:“苏公是当朝宰相,你杀了他的话,要置皇上的尊严于何处?还请你三思啊!”
  杨邠的劝说很有效,毕竟皇上的面子还是得给的。史弘肇被他一说,也打消了追杀的念头,也跟着打马而去。杨邠对此还不放心,一直将史弘肇送到家门口才舒了一口气。
  这次的找茬事件让苏逢吉惊魂甫定、心有余悸。他暗自庆幸自己跑得还算快,要不然就得当场死亡了。他赶忙向刘承佑报告,表示自己不愿干这么危险的任务了。
  但是刘承佑同志并不满足,他还需要苏逢吉时不时地去招惹一下史弘肇,保证不间歇地麻痹住史弘肇集团,绝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他依旧是每天看完歌舞然后搞女人,而苏逢吉也照旧——继续奉旨找茬,直到等来那个机会让李太后不再护着史弘肇集团为止。
  没办法!谁叫为人臣子呢?苏逢吉只好再度提起勇气和决心把自己往老虎嘴里送。
  但是,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机会并没有让刘承佑和苏逢吉多等,它很快就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