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11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对早有此意的郭威来说无疑就像一头猪挺起肚皮求他给一刀(这么过分的要求我这辈子都没见过!)。于是郭威先生顺理成章并顺应猪心地往屠夫肚子上捅了一刀。很显然,结果就是屠夫如愿以偿地死了。然后郭威以杀人罪被抓进监狱。
  这个时候,一个人站出来救了他。这个人就是李继韬。他非常佩服郭威的勇气和胆量,认定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三两句话吩咐下去,郭威就被放出来了。结局可比鲁提辖和杨志好多了。
  至此,这一场闹剧结束了。可是在郭威的心中,这场闹剧并没有真正的结束。通过这个乱子,郭威真正地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陷,他想如果李继韬不救他的话,那么他和他的志向将永远埋在监狱中,这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他决定改正和填补自己的缺陷。
  从此以后,郭威再度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在用武力冲锋陷阵的期间,也不忘多带上一本书去读,文武兼修。直到后来,郭威遇见一个在修文方面的得力助手——李琼。这个人很有力地影响了郭威的一生,特别是在军事谋略和治国方面。同时,李琼还给了郭威一本叫《阃外春秋》的兵书,这本书里记载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教郭威爱不释手,他的很多军事谋略和治国方略皆出于其中。

  知识就是力量!
  经过这一番修养,郭威的性格渐渐变得沉稳,遇事可以冷静地思考,随机应变,决胜千里。直到后来他遇见一个能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刘知远。郭威看到了刘知远身上的智慧与谋略,主动投靠于刘知远。

  事实证明,郭威的这个选择并没有错。他的武功和谋略在刘知远的领导下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在帮刘知远打天下和治理国家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日期:2013-04-14 16:18:01
  好吧,口说无凭,虽然郭威先生为后汉立下过汗马功劳,我可不愿为他在讲述这方面立下“拍马功劳”,接下来我们来举两个例子证实一番。
  947年,正为称帝积极作准备的刘知远遇见了一件极为头疼的事。先前他了对付契丹而扩充军队,特意招来一个外族的部落用以壮大实力。但是这个部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安顿,不论是它的士兵,还是它所挟带的民风与习俗,都不好应付。刘知远先生这个时候有些后悔莫及了。
  这支部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吐浑部。
  吐浑部是个什么样的部落呢?有人忍不住要说了——嗨,这不就是一个吐口水的浑蛋部落吗?我想说,你错了。第一个是读音错了,他叫吐(tū)浑,要注意,不能通假的。第二个是这个部落原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很熟悉吧?就是《天龙八部》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复的祖先。直到现在,这个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民族。

  这个吐浑部自五代伊始以来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风使舵。吐浑在五代之中投靠过许多政权,譬如后唐和后晋,现在又流到刘知远的帐营之中了。刘知远这时将吐浑部搞到了手,才觉察到这个部落是个烫手山芋。原因是这个部队不论谁给他好处他就会帮谁砍人。意思就是谁都可以占有它,但是谁都不能完全得到它。
  妓女的一贯作风啊!有没有?

  刘知远此时心中对这个部落是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可预测的恐惧。欣喜是因为这个部落不仅兵强马壮,而且还有很多钱财。恐惧是因为刘知远害怕将来的某一天吐浑会被别人搞到手,成为别人对付自己的工具。
  这个部落到底是留还是不留?刘知远这下犯难了?留下吧,怕将来稳不住;不留的话,肯定要落到契丹的手里了,可惜。那边那个姓耶律的老板开的价肯定不比他的低!
  刘知远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
  其实这个也并不难办,没有办法的最好办法就是叫大家一起想办法。于是刘知远同志开始从他手下挑人,问计谋。很荣幸,第一个被刘知远同志想到就是郭威。这对郭威先生来说也许是件幸事,但对刘夫人来说可就不幸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刘知远想到都是这个男人——郭威。

  于是刘知远把郭威找来,问他可有应付这件事的办法。
  郭威给出的办法很简单,却令刘知远很是称赞——杀人。
  杀不是简简单单地杀,人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人。一般的人还不配刘知远先生亲自动手,还要千方百计地去杀掉。准确的来说,要被消灭的是一个群体中的那股领头的势力。借个不雅却又贴切的比喻来说,就是要想稳住一群妓女,你就必须杀掉他们的“妈妈”(老鸨),然后由你去做他们的妈妈,母仪天下。这股领头的势力就是吐浑白承福等五个部族共计四百人。
  郭威用这个计谋间接地告诉了刘知远擒贼要先擒王的道理。只要杀掉这起统领全局作用的四百个人,那么吐浑这个部落将永远属于刘知远同志。

  刘知远如久旱逢甘霖似的采纳了这个建议。
  结果证明,郭威的办法非常有效。刘知远依计行事,不仅得到吐浑的强兵壮马,还得到了大量的财宝(取其赀钜万,良马数千)。
  日期:2013-04-15 13:58:09
  轻度逼宫

  在公元947年,契丹侵略者撤出的那一天起,时机已经变得无比成熟。这个充满诱惑力的时机无疑在告诉刘知远——刘先生,你是时候该称帝了,好好把握。
  我们的刘知远先生早就这么想了!可是想归想,做起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刘知远现在还有一个心结未曾打开,这让他对称帝这么隆重的事很是觊觎。
  这个心结就是——缺乏自信。刘知远认为契丹的势力很强大,他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威望,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而且民心也不曾向着他。这个残酷的现实让刘知远对称帝很缺乏信心。
  但是时机就在眼前挑逗着他。如果他不去抓,很快便会有其他人争着去抓。

  抓还是不抓?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关乎如果抓了死不死的问题。显然刘知远先生抓了的话肯定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他自幼以来的沉稳性格告诉了他——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和信心,就不能轻易出手。
  这个就好办了。武侠小说告诉我们对付一个不愿出手的人的最好办法就是逼他出手,而且最终出手了不打得你非死即伤他还不会收手。为此,刘知远的部下们齐心协力商定好了一项计策,就是不管谁见了上司刘知远的面都不能再叫“将军”了,得改口叫“万岁”。
  这项为刘知远同志服务的计策很快地实施起来。
  刘知远同志对这项计策回应是——命令闭嘴。但是毕竟嘴巴太多了一时间闭上不,刘知远干脆下令——谁敢乱叫他万岁的就掌嘴。
  很快,无数张吃饭和接吻的家伙马上被刘知远一道命令给强制关上了。
  这一场闹剧就此无疾善终。但是它真的结束了吗?不是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开始,远远没有结束,更大的事还在后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