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百将》
第32节

作者: 嬴无忌
收藏本书TXT下载
  1、统率力——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不求甚解”,却偏又喜欢以讹传讹。网络上就有很多人说,李牧,又名李繓。为何会有此一说呢?请先来看一段十分震撼人心的记载:“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杖续,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遇司空马门,趣甚疾,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各位现在知道“繓”是何意了吗?“繓”,其实是古书上说的一种病,意臂屈而不能伸。李牧其实是胳膊患了曲挛之疾,无法伸直,当赵王赐死他,李牧右手引剑自杀,可是胳膊太短,宝剑无法刺透,于是只能以嘴含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这真的不是我的杜撰,《战国策·秦策五》中的《文信侯出走》有明确的记载。李牧,这是一个每天宰杀数头牛来犒赏士卒的爱兵如子的将军!这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将军!他从赵国的北线到东西线,他似一个不知疲倦的救火队员一样,奔波在赵国边境每一寸战火燃烧的土地上。比起那些坐在小轮车上洒脱儒雅似神仙般的人物,李牧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人,什么叫做——鞠躬尽瘁!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李牧的精骑不仅匈奴骑兵不能望其项背,即便是大秦帝国纵横天下的黑骑兵亦无法与之争锋。论步兵,李牧的“百金之士”比之秦国的“锐士”亦不遑多让。此项评分为20分;

  2、战略素养——人们总喜欢拿廉颇的防守来同比李牧的防守。其实这是很荒谬的。李牧守雁、代,不仅可以按边防需要调整官吏,而且能将地方收入用为军费,李牧军虽然还没有屯田的打算,但完全可以长久地自给自足,而不需增加朝廷的负担。廉颇数十万大军屯于长平,若离开了邯郸的供给能够生存得下去吗?肥之战,李牧已经没有了廉颇时期的数十万精兵可用,可李牧的表现仿如一个绝顶的剑客,樊于期虽来势汹汹、先声夺人,可他略现漏洞,李牧便立即觑其虚实,更料敌如神,虽后发制人,但一剑便是绝杀。番吾之战,李牧更是毫不犹豫,逐个击破。如果一定要细论、比较,那么廉颇不过是消极防御,李牧则是积极防御。

  世之良将,未战已有七成胜算。故孙子云:善战者,先为己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合于利而趋,不合于利而止。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也。拿破仑亦说:战争的全部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合理而十分谨慎的防御,则继之以一个迅速而大胆的攻击。此项评分为15分;
  3、战术素养——示之以弱、诱之以利,又或者各个击破,都不过是李牧的手段而已。观李牧破匈奴之战、肥之战、番吾之战,李牧的目的从来都是要争取牢牢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赵破匈奴之战,李牧开创了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而肥之战,李牧先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得知敌军识其意图,诱其出战,企图全歼于野时,遂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创造了一个以围魏救赵的战略实施围歼战的经典范例。此项评分为15分;

  4、战绩——在李牧之前,对游牧民族作战,从来没有人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战绩,《史记》记载“李牧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在吴起之后,山东六国只有李牧每与秦军作战,战则必胜。此项评分为15分;
  5、名望——在战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更多的将军留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威名,他们在歼敌数目上可能远远超过了李牧,但却没有一个人有理由比李牧更值得我们尊敬。其他的将领也许成功的保卫了自己所身处的国家,但李牧巩固了赵武灵王扩张的北三郡成为华夏民族的固有领土!开拓了华夏民族生存空间!更捍卫了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李牧足以不朽!此项评分为8分;
  6、兵法——无。此项评分为0分。
  李牧综合得分:73分★★★★
日期:2011-09-26 19:03:48

  英雄风骨
  悲李牧

  明月如霜照征衣,朔风似怒催白首。
  千里关山疾马慢,万顷黄沙戍人愁。
  镇边自古需良将,破敌岂可无成谋。
  一战匈奴天下惊,数却强秦祖龙忧。

  铁骑横行世无匹,忠心烛照名不朽。
  英雄所虑邦国事,君王惟喜便嬖筹。
  多少豪杰未尝败,无奈身死小人手。
  悲情何日成绝唱,不胜唏嘘一杯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