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凶猛——真正好看的极简货币史》
第9节作者:
赖师楚 这次航行的惨烈程度恐怕是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最为严重的,船队在泰晤士河流域的入海口因恶劣天气而走散,威洛比领航的旗舰号与另一艘船一起被困在了俄罗斯海域,包括威洛比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冻死在船上,船只以及他们遗体差不多一年之后才被俄罗斯白海沿岸的居民们发现。相比较而言,威洛比则是非常幸运的,虽然他并未如愿到达中国,但当他从俄国海岸登陆之后,以相当惊人的毅力踩着雪橇跋涉了上千公里走到了莫斯科城。
日期:2012-06-20 18:49:19
当身为莫斯科大公的伊凡四世听闻有英国商人来到莫斯科城,他决定亲自接见他们。虔塞勒听闻大公召见,受宠若惊,但相信这群英国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为欧洲史添了一笔浓墨,为日后那场长达25年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而这群报幕员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到中国的大街上挖黄金或者拆屋顶,这想法单纯到不能再单纯,亦天真到无法再天真。
虔塞勒打着如意算盘从伊凡四世的地盘上用羽毛笔墨水瓶之类的玩意儿换取了大量的貂皮、熊皮、熊胆和一种奇怪的石头,英国佬认不出那玩意儿是什么,但凭直觉认为那应该是值钱货色,不过也没敢多要,对此,伊凡四世则认为,人家费尽千辛万苦开辟了航线,有必要给予人家一些相应的回报,便将那堆怪石头当做赠品送给了英国佬。就这一点而言,伊凡雷帝还是蛮厚道的。
之后,他派人将虔塞勒护送回英国之后还往伦敦派驻了一名大使,积极的游说伦敦贵族与俄国通商。贵族和商人们想要的是金子,而俄罗斯的金矿与美洲、非洲相比则少的可怜,虽然伊凡雷帝看金子看得很紧,但也给了他们许多值钱的貂皮水晶等等。回头看当时的情况,不得不怀疑伟大英明的伊凡四世是存心想喂饱这群英国佬,好让自己的势力从东欧扩展到西欧。至于那堆怪石头,后来的人们将它称作紫金。
当伦敦那些一脸虚伪相的贵族们得知“慈善号” 带回了满满一船的貂皮等物品凯旋而归,纷纷表示愿意赞助商人企业家协会的再次出航。贵族群体还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隆重的会议,将商人企业家协会正式更名为莫斯科公司。其情其景犹如一群铁公鸡在一间屋子里集体拔毛,但由于这群铁公鸡的慷慨献毛,很大程度上使英国航海的黄金时代提前到来。此时的伊凡四世积极的向英国提供欧洲东北海域以及北冰洋的地理资料,他心里面打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英国向西欧拓展业务,并没有跟风打中国的主意,在否定了蒙古人的凯撒称呼[4 俄罗斯人称最高统治者为“沙皇”,“沙皇”是“凯撒”的俄语发音。早期俄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正统,故称拜占庭君主为“沙皇”,俄罗斯大公则被认为是沙皇的大臣。之后由于蒙古的崛起,俄罗斯人转称蒙古大汗为“沙皇”。随着蒙古的衰落,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决定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将莫斯科公国更名为沙皇俄国。
]4后,他始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欧洲。
莫斯科公司的成立从动机上讲与东印度公司如出一辙,英国和西班牙在这方面惊人的相似,一有机会便企图进行疯狂的掠夺与殖民。莫斯科公司从伊凡雷帝手里得到了英国与莫斯科之间贸易往来的特许之后,伊丽莎白蹦的老高老高,开始积极的鼓励海盗事业,她认为强大的海军都是由海盗演变来的,而西班牙就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大最坏最无耻的海盗头目,但正是这种无耻和贪婪,让西班牙得以称霸一方。看着西班牙将一船又一船的值钱货色卸到码头上,沉浸在羡慕嫉妒恨里的英国佬们一致认为要向他们学习并看齐。
跟西欧那些强盗民族相比,俄罗斯人则略显可爱。西班牙的国策可以简单地归纳成一句话:抢劫和寻找下一个抢劫的目标。而伊凡雷帝终其一生在不停重复的也只有两件事,那就是杀人和为杀人辩护。神奇的是他竟然通过这种方式让俄罗斯变得强大了起来,虽然最终他所建立的沙皇俄国被庶民推翻,但从他本人用貂皮换一堆羽毛和玻璃瓶的做法上看,他还算是个正直的家伙,起码做到了问心无愧,别以为他真的看不出羽毛笔与貂皮宝石孰轻孰重。
日期:2012-06-20 22:58:01
启示录:金钱无罪,但却洗不干净
人们总说金钱充满罪恶,殊不知这个世界上唯一带着原罪的,非人莫属。
赎罪券是一种宗教证券。在马丁路德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前夕,赎罪券被教会用作敛财,教皇的意思是,罪民们只要用钱敲击募捐箱,就能得到赎罪券,这样就可以免去上帝的惩罚,死后灵魂便能够上天堂;按照教条的说法,人人都是有罪的,所以在这段时期几乎每天都有人去教会排队用硬币兑换赎罪券。
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的老百姓似乎认为灵魂的圣洁可以用金钱买到,也许很多现代人对这此嗤之以鼻,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国,那些乡下的寡妇们常常会做一些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例如去寺院里花钱捐一道门槛,意在让那道门槛代替自己被人践踏,为自己赎罪,这与中世纪欧洲的赎罪券如出一辙。同样是花钱买灵魂的圣洁。
表面上看,买赎罪券和在庙里捐门槛同属宗教信仰所致,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些根本与宗教毫无关联,人们之所以会去购买赎罪券或够买所谓的门槛,并不是因为对神佛的信仰,而是出自对金钱的信赖。人们是这样想的,我已经花了钱了,多少会有点效果吧!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过去上千年里统治者们的贪婪。
例如赎罪券,从古罗马甚至古希腊时起,西方统治者们为了应付连年的征战,消耗大量的金银,加之私欲膨胀,常常会将国家货币稀释重铸,降低成色,这种行为几乎贯穿于金属货币的整个历史。货币体系常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手里有一点点钱的人要比一贫如洗的人更加恐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钱该怎么使用,究竟是用来花还是用来储藏,说不定明天这些钱就会贬值。
这种金钱所带来的恐慌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对金钱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因此当教廷为十字军东征募资时,许多本来对上帝还有些虔诚的人们在花钱买了赎罪券之后,信仰对象便在不经意间变成了金钱,不管金钱是否能够打动上帝,总之花了这份钱心里就安生了许多,这种建立在自私、无知以及恐惧基础上的惯性思维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日期:2012-06-21 21:41:34
第二章 每一条“真理”都是权宜之计——货币掠夺说明书
1.靠谱科学家牛顿的不靠谱货币政策
由于货币创新,货币购买力总能增加,从而改善穷人的命运。这个观念成为后来提倡发展土地银行及其类似机构的设想的理由。
——福里斯特·卡皮
福里斯特是一个介于政客与经济学家之间的人,他有为滥发货币辩驳的嫌疑,但这句话却不无几分道理。任何一种货币都有其本身的弊端,当一种货币的弊端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时候,它就会被自然淘汰,旧的货币制度亦将随之改变,这种更新是经济规律。从复本位到金本位再到纸币,其中的核心在于信用,任何一种货币都是信用评估下的契约媒介,所以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与货币革命都无外乎是社会信用道德败坏所造成的。当新的信用框架建立之后,总是会出现购买力增加的现象,就像人们总是可以轻易地从新认识的朋友那里借到东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