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凶猛——真正好看的极简货币史》
第5节

作者: 赖师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伦巴第人只不过是一群原本生活在黑海沿岸的游牧部落而已,假如没有爆发那场可怕的瘟疫,那么这个部落的战斗力与拜占庭帝国相比如同大象眼中的一条草蛇,但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事实摆在眼前,拜占庭帝国丢失了在意大利的领土,这使得意大利的罗马教会摆脱了拜占庭的控制,之后若干年,拜占庭君主利奥三世为了剥夺教会权贵们的财富而发动了“破坏神像运动”,导致罗马教会与拜占庭帝国的彻底决裂,之后罗马教会为了不被伦巴第人消灭,教皇斯蒂芬三世翻过阿尔卑斯山为自己找到了新的靠山,即后来建立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

  丕平为了名正言顺地成为法兰克国王,向前来求助的罗马教会提出以承认自己的名份为条件,出兵攻打伦巴第人,双方都觉得自己讨了便宜,于是协议顺利达成。丕平将伦巴第人赶出意大利之后,脑子一热将得来的土地全都送给了罗马教会,这让罗马教会有了与拜占庭分庭抗礼的基础,罗马教廷正式独立成为教皇国。
  教皇国的成立使意大利成为了基督教重镇,教会势力得到了巩固与发展,但这股势力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次极大的灾难,重点在于这场灾难所造成的后果时至今日令我们欲哭无泪。当你听罢这个故事,无论你感到多么的无奈和不可思议,你都只能选择接受,我们正在品尝着这只苦果。
  日期:2012-06-18 19:36:06
  公元1095年冬初,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发表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说,随之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西方史料里有这样一句话: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是对东征持肯定的态度,而在事实面前,这种评论则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一个人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做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一定是存在着逻辑的。到现在为止多数人仍然认为东征是宗教冲突,这是惰于思考的结果。你信上帝我不信,你就要杀我,这种逻辑是怎么讲都讲不通的。一个卫道士发疯还可以理解,十万人跟着一起发疯?而且是以流血为代价的发疯,这绝不可能仅仅是单纯的卫道。
  整件事情得从公元8世纪谈起。8世纪至9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崛起,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东西方,商道绵长。他们在东瀛收购玳瑁和玛瑙,又在中国收购丝瓷和茶叶,通过与中国建立贸易往来而使丝绸之路再次繁荣,将东南亚的海珍和唐朝的丝瓷等货运至地中海,然后卖给罗马帝国,其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时值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代,由于国家财富的大量积累和海陆贸易的不断扩张,阿巴斯王朝的皇帝拉希德哈里发出于安全问题考虑,将赛尔柱突厥人收编麾下作为护卫军,用以保护商船与财产,这是这位开创阿拉伯帝国鼎盛时代的伟大帝王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公元1040年,由于阿拉伯帝国的分裂,这支原本用于保卫国家财产的军队搞起了篡权,建立了塞尔柱帝国,之后势力不断扩大,并占领了小亚细亚。在塞尔柱帝国占踞小亚细亚之后,罗马教廷四处散布谣言,称塞尔柱人如何如何迫害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云云,挑起了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事实上塞尔柱人并未做过这些坏事,由于塞尔柱帝国的势力不断扩张,导致他们内部夺权冲突频发,根本无暇顾及这些。

  现在有许多人对古罗马时代充满神往,华丽的建筑与浪漫的骑士等等,事实上这一切都只存在于小说和电影里。仅11世纪一百年里,原法兰克一带就有27个年头颗粒无收,饥荒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7年之久,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11世纪末,拜占庭帝国由于常年的兵荒马乱经济萧条,导致大量骑士贵族破产,因为骑士是没有领地的贵族,所以经济崩溃他们是第一批倒霉虫。这些破产了的骑士劣性不改,仍然幻想着过去穷奢极欲的生活,渴慕着那些来自东方的奢侈品,于是他们开始合起伙来打家劫舍烧杀抢掠,为了得到金钱,这些人除了好事之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经济萧条,老百姓也穷,就在这帮骑士苦恼万分之际,塞尔柱帝国宣布要攻占君士坦丁堡,这让时任拜占庭君主的阿里科修斯眼前一黑,差点厥过气儿去。

  无奈之下阿里科修斯只得跑去向罗马教皇求助,罗马教皇一听,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便答应出兵援助。到这里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称以上帝之名招募军队,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一时间,那些渴望发财的穷酸老百姓和失去理智的骑士纷纷前来应征。教廷给每一位应征的人都配发了一枚十字架,并举行誓师大会。自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拉开帷幕。

  日期:2012-06-18 20:39:52
  自中世纪起的阿拉伯帝国与后来的塞尔柱帝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以生产和运输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包括当时的中国、日本,也都是以这类经济为主导。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劳动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防止被淘汰,不得不在效率、成本和质量上下功夫,间接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创新。但是对于一些人而言,这种经济模式是其无法涉足的,因它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拥有稳定的生产场所、充沛的生产资料以及强大的军队,前两者是生产力的保障,后者则是利益不受侵害的保障,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一批人则是三无人士。

  自查士丁尼瘟疫爆发至文艺复兴之前,整个欧洲基本上处在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状态里,加之教廷为巩固统治用各种谬论不断地荼毒人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断蔓延,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批人从理论上讲是很有可能被淘汰的,但上天的安排往往令世人难以琢磨,这群人经过几百年漫长的进化,他们逐渐拥有了极高的智商,用以填补其它方面的不足,这一批人便是犹太人。

  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上面的铺垫过于沉长乏味,但这如同舞台艺术那样,如若没有台下漫长而乏善可陈的磨练作为铺垫,观众就无法看到舞台上最为精彩的那一瞬间。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与塞尔柱帝国拥有自己的领土、资源以及军队,但犹太人却什么也没有,这种情况下,犹太人无法像前者那样依靠实体贸易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于是他们渐渐对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风险的计算,犹太人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自古罗马分治之后,经济动荡不安,他们中间比较聪明的家伙便开始在权贵与平民之间游走,用那些在东西方贸易中做中间商得来的钱开始放贷,利用贵族的贪欲和平民的刚性需求赚取利息。
  自巴比伦王朝以来,犹太人在欧洲就一直处于弱势,“大疏散”之后只有查理大帝愿意收留他们,这使得许多犹太人得以在莱茵河沿岸聚集,有了相对稳定的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但仍处于流亡的境遇。虽然欧洲大部分区域“排犹”历史悠久,但真正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迫害则是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开始的。在教皇发动第一次东征前夕,一个叫做“隐士彼得”的家伙就已经率领了一群想发财的乌合之众沿着东征的反方向开始了劫掠征途,由于军费开支难以解决,他们便瞄准了与自己一水相隔的犹太人,为了抢夺犹太商人的财产而杀害了大量犹太人,这让在德国伏姆斯的犹太人有了大难临头的预感,于是四处寻求庇护,恰逢此时,当地的基督教会主动出面向犹太人承诺将给予其安全,于是周边地区无数犹太人怀着感激之情迁入了伏姆斯基督教会的势力范围内,之后发生的事情,让这次小规模的迁徙成了犹太人最后的信任。

  十字军来了之后,伏姆斯教会非但未能履行当初的约定,反而逼迫犹太人改信基督教,他们深知这是不可能的,故而有了合适的杀人借口,结果不出意外,无数拒绝接受基督教洗礼的犹太人被杀害,自这一刻起,犹太人处在了绝对的危机当中,如何生存下去,将是这个民族的第一命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