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凶猛——真正好看的极简货币史》
第3节

作者: 赖师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怎样才能使经济稳定呢?统治层开会研究之后决定,将原有货币的金银成分降低,这样老百姓手里就有钱花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能得到巩固了,两全其美。于是他们真就这样干了,到了公元150年左右,由于连续的疯狂稀释,导致货币的含金量只有凯撒时期的千分之二都不到,其结果是到了卡劳修斯宣布独立的时候,小麦价格已经涨了近200倍,而且在这场通胀中还存在着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物价不断飞涨,但可供的货币却越来越少,这在纸币时代绝对是个悖论,但在金属货币时代却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再怎么稀释,由于连年战乱,各种金属被大量消耗,存量已经不能够正常维持铸币需求了,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经济面临彻底崩溃。

  日期:2012-06-17 14:26:35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卡劳修斯若想让自己的执政得到长期巩固,就必须做点什么来遏制通胀,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属下的一位叫做阿勒克图斯的人给他提供了一个建议,效仿罗马帝国,加大货币供应量,稀释含金量,这是个看似愚蠢的建议,但除了这样做,别无他法,于是卡劳修斯开始大量收购货币重新铸造,极力维持着经济车轮不坠入悬崖,在统治了布列塔尼亚7年之后,到了公元293年,由于经济崩溃,无力重整军队,最终被君士坦提乌斯(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的禁卫军首长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击败,可悲的是当初给他出主意的那位幕僚阿勒克图斯在这场战役中出卖了他。

  卡劳修斯的故事到此为止,先前所述的其对于古罗马历史的深远影响,有了这个故事作为背景便能得到解释。让镜头对准戴克里先,时间跳回到公元292年,这位改革派国君对帝国政治进行了一次重新构架,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是拜卡劳修斯的独立风波所赐,从公元286年至公元292年,卡劳修斯的政权足足支撑了7年,假如他未在一开始便迅速采取货币公关的策略,按照当时的形势,他的政权恐怕至多支撑7个月,而如今7年过去了,戴克里先也从“三世纪之乱”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思前想后,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他大胆地将帝国分成了两个部分,即东罗马与西罗马,各由一名正帝和一名副帝共同统治,史称“四帝共治”,其中西罗马的副帝便是击败卡劳修斯的君士坦提乌斯。

  不得不说,“四帝共治”是一项相当冒险的改革,但自此之后,罗马帝国开始渐渐恢复了一丝元气,可是没过几年,“四帝共治”的弊端逐渐显露,将过去的行政系统一分为二,再各设一套副班底,致使一个国家同时存在四个官僚集团,这种运作方式导致财政出现了严重危机,而统治层应对这种危机的方式是不断加重税收,加之严重的通胀以及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民怨四起,各地频现农民暴动,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古罗马帝国的根基,到了君士坦丁时代,“四帝共治”造成的恶劣影响仍无法消除。

  通胀使得古罗马帝国日渐萎靡,而“四帝共治”酿成的贻害则注定了这个帝国的倾覆。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如若不是卡劳修斯的独立,戴克里先恐怕不会有足够的决心和胆量去搞这场改革,那么古罗马帝国的命运也许会有所不同,虽然结局是逃不掉的,但轨迹必然会发生改变。
  日期:2012-06-17 21:54:46
  2.贬值的钱和恐怖的黑死病
  研究希腊和罗马的历史,正是为了看清人类社会最令人敬畏的成就是如何自我毁灭的。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历史学家中总不乏有一些人偏好歌功颂德,独立学者们却往往对此不屑一顾。假如一位帝王功过相当,按照学院派的逻辑,恰是无功无过,等于一辈子什么也没干,但事实上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决不可混为一谈,否则就会使历史失去价值。此外,历史是无法还原细节的,例如今天的希腊人身上是否流着斯拉夫人的血液,这是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该要记取的是什么,历史的经验在于它的逻辑,而非故事本身。

  当古罗马帝国因“四帝共治”而产生分裂之后,原本就难以遏制的通货膨胀愈发的势不可挡,再加上官僚集团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而不断加重赋税和稀释货币,到了君士坦丁时代,西罗马已经不存在经济可言了,政权奄奄一息;东罗马由于地理以及军事上的优势,境遇相对西罗马要好一些,但亦处于绝对的危机之中。
  君士坦丁登上皇位之后,为了保住东罗马帝国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废除了“四帝共治”,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一直到他建都君士坦丁堡之后,罗马政权总算是被挽救了下来,但好景不长,公元378年,哈德良战役1使得罗马帝国再次被一分为二。到了公元526年,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他的侄子,一个叫做查士丁尼(此处往后同名者皆指查士丁尼一世)的家伙登上了皇位,此公并非昏君,但也绝不算是什么圣君,他的好大喜功给国家带来的灾难远大过其修订法典的功绩,他的结局是个悲剧,假如人有灵魂的话,这位帝王恐怕做鬼也不会服气,那场大瘟疫在他脑海中留下的问号是他至死都不能看明白的。如果将这段历史制作成幻灯片,让它一一投射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会成为金钱的木偶,查士丁尼被狠狠地摆了一道。

  很多时候历史的轨迹就像骨牌,货币则是制造这些骨牌的工程师,同时第一张骨牌的推倒也往往是由它亲自动手的。
  查士丁尼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皇位之后,便开始过起了东征西讨的瘾,此时的东罗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本是君士坦丁堡的原名,后因其成了帝国之都,故而东罗马帝国亦渐渐的被称作为拜占庭帝国。
  言归正传,君士坦丁大帝用那些靠经济改革和四处抢劫得来的钱铸了不少名叫索里都斯的金币,这种货币的特点是成色好,含金量高,但起初发行困难,因为很多铸币厂根本无力去铸造它,直到它诞生十五年后,由于帝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它才渐渐[]变成了主流货币,而索里都斯这个名字亦随之成为了保值的同义词,就这一点而言,君士坦丁在经济上的政绩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是古罗马帝国唯一一个正确的治理了通胀的皇帝,但注意,这里只是说他治理通胀的办法是正确的,但其最终并未能够成功摘除这颗毒瘤。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决策,到了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登基之后,由于君士坦丁时代起积累下来的大量索里都斯金币让这位新皇帝对经济有了安全感,于是他不停的东征西讨,大兴土木。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是君士坦丁时期开始渐渐形成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帝国经济得以休养生息,但其缺点在于既缺乏奴隶社会冷酷暴力的统治框架,又失去了“四帝共治”时期敏感而严厉的封建式政治结构,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使得整个帝国在经济管理上处于被动,而且无法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日期:2012-06-17 23:52:32
  查士丁尼希望自己能够像君士坦丁那样被后人传颂,继位之后便致力于重新统一罗马帝国的伟业,但他未曾考虑到帝国脆弱的经济基础是否有能力支撑统一大业的完成,在这一点上不可否认他是失败的。当查士丁尼耗尽国库钱粮最终征服了北非、意大利以及西班牙部分区域后,整个国家经济已经陷入停滞,通货膨胀再次爆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