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24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01 09:08:02

  4、隆中对策
  光阴如流水,转眼间寒冬过去,春回大地。刘备准备三访诸葛亮。当他一提出这个打算时,立即遭到关羽、张飞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诸葛亮不过是徒负虚名的狂徒,所以两次去访问他,都故意回避了。二人劝刘备不必盲目听从他人的传说,死了这条心。但思贤若渴的刘备,怎么会听从武夫瞎咧咧呢?二人终于扭不过刘备,只得勉勉强强跟着他第三次来到隆中。
  这时,只见烂熳的山花开遍了山岗,紫云英与油菜花如地毯一样的铺展着,山雀蹦着、唱着,象是欢迎这远道而来的客人。
  三人来到卧龙岗前一打听,诸葛亮正在睡午觉咧!这真叫刘备喜出望外。等到诸葛亮醒来之后,他才求人通报。诸葛亮慌忙出来迎接。
  这两个具有共同身世、共同理想和抱负的人相见以后,那高兴劲就甭提了。于是,他们各自倾心相交,作了第一次畅谈。
  “我该如何才能得天下昵?”刘备虚心请教,毕竟快50岁的人了,实在是折腾不动了,得尽快去整个家业出来安度晚年。
  请葛亮气定神闲,眼前这个人不辞辛劳三次来找他,可见还是很重视招揽人才的,但是他到底有没有明君的底子呢?“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高手总是不轻易发言。
日期:2011-09-01 15:31:28

  刘备当然不能在未来下属面前示弱,虽然肚子里实在是墨水不多,但还是得拿出劲头,来对当今局势和今后的打算作一个简单的陈述。
  没有立即开口回应,诸葛亮在心里为眼前这个人打分做评估: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从他屡战屡败的战绩可以看出;不是一个自负的人,从他屡次来请自己可以看出;不是一个坏人,从他的模样可以看出。总之一句话,这是个没有多大能耐但志存高远的好人,总分六十分。

  接下来便是诸葛亮先生发言了,他首先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和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加强自己的实力后,再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最佳时机,最后两路出兵北伐曹操,从而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刘备无限景仰地望着诸葛亮,对这一战略思想叹为观止,知识分子就是厉害啊,就算自己再修炼五十年也无论如何达不到这境界啊,这个人我要定了,谁敢抢我跟谁拼命。他猛地站了起来,紧紧地握住诸葛亮的手,连声说道:“高见!实在是高见!先生啊,你是盖世高才,不能长期空老于林泉之下,出来助刘备一臂之力吧!”
  对于诸葛亮来说,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这本身也是他的夙愿。况刘备忠诚宽厚,素有大志,跟着这样的主公打天下,绝不会埋没才华。于是,诸葛亮满脸庄重地对刘备说:“将军既然这样看重我,我愿为您效犬马之劳。”
  两只长时间紧握的手松开了,窗口里飞出了爽朗的笑声。诸葛亮,这位二十七岁的青年志士,从此结束了在南阳躬耕的布衣生涯,踏上了政治仕途。
日期:2011-09-01 18:45:33

  5、博望立功

  “主公请来了军师,听说是南阳的卧龙先生,这样一来,刘皇叔可就有帮手了。”新野的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对诸葛亮抱有很大的期望。
  诸葛亮住进县衙三间宽敞的房子,离刘备的住室只隔一道墙,刘备对诸葛亮百般尊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关系十分密切。
  关羽、张飞看到刘备这么尊重诸葛亮,都很不服气。你初来乍到的,领导对你又嘘寒又问暖的,凭什么啊?论资排辈是官场的优良传统,凭什么你一来就比我们高出一截来?不公平,真是太不公平了。
  一天,张飞很不耐烦地对刘备说:“诸葛亮这家伙徒有虚名,别看他整天拿个羽毛扇装文化人,其实没啥学问。他能带兵打仗、出关斩将吗?不信,叫他来和我比试比试,我一定打得他找不着北。”
  “诸葛亮年纪还轻,喜欢胡吹说大话,又没有实战经验,还需要培养、锻炼,哥哥可千万不可为他的花言巧语迷了心窍……”关羽附和着说。

  刘备听了,好一会没有说话。他想起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来,他懂得将相不和,是会坏大事的,于是就苦口婆心地劝说二人。
  诸葛亮也深知刘、关、张三人情同手足的关系,因此,在关、张面前表现得十分谨慎、谦虚。暗中较劲的关羽他们也抓不到他的什么把柄,反倒显得像是自己欺负新同志一样,弄得很不好意思,渐渐也就不针对诸葛亮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