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史上巨贪的那点事:和珅贪婪笔记》
第17节

作者: 李二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29 09:21:58

  这一番话说得甚是圆满,他先说做太上皇也并无多少荣耀,这一定程度上击中了乾隆的弱点。乾隆准备禅位,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自己的一生功德圆满,以禅让结束统治、完成仁君的形象。然而,和珅此话不能不让乾隆想起历史上的几位太上皇的经历,唐“玄武门之变”,唐太祖李渊不得不传位李世民;诛杀韦后之后,唐睿宗不得不传位唐玄宗;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远在蜀地的玄宗又不得不做太上皇,被剥夺了实权;到了宋朝,金兵南下,宋徽宗不得已才传位于太子。诸如此类,没有一个人的禅位能够名扬青史,光被后世。

  和珅说这些,是希望乾隆以此为鉴知难而退,但说得又毫不刺耳,让人听来还觉得想得周到。然后,和珅以尧舜为例,力劝乾隆,乾隆后期以仁君自居,最喜欢别人把他比做尧舜,和珅说尧舜在位的时间都远远超过了六十年,乾隆又何必拘泥于六十年之限呢?最后,又重重地拍了一个马屁说不仅是自己希望皇上不要退位,继续执政,天下的百姓也都深感圣恩,拥戴皇上,乾隆继续在位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之举,定会四海升平,寰宇安定。

  和珅的话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又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目的,可谓是一篇滴水不漏的好文章。
  在古代朝堂之上,“马屁”的拍与被拍都是人性的需要,因此,拍马屁也要拍得有艺术。和珅就特别讲求同皇帝说话的方式。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这样的一国之君,心高气傲,整日围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臣子,思量再三,总是能将话说得委婉动听。一句违逆圣意的话,听起来会显得愈发刺耳。和珅于此更是格外小心,出言谨慎。
日期:2011-08-29 14:34:29

  为皇上做好“面子工程”
  公元1780年确实是和珅人生旅途上的又一个幸运年份。
  在这一年的三月,就在和珅还在云南办案没有结束的时候,他的太岳父英廉补用汉大学士缺,其户部尚书员缺,即由和珅补授,和珅未到任以前,户部尚书事务仍由英廉管理。并被乾隆皇帝下令赶快返回北京。
  还在路途上的时候,和珅还被乾隆皇帝连番督促,并在四月份,由乾隆皇帝亲赐其长子名丰绅殷德,指为自己最疼爱的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待年及岁时,再派结发大臣举行指婚礼。和珅回京后的五月,补授永贵所遗镶蓝旗满洲都统员缺。六月,更兼满洲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获赏李侍尧入宫房屋一所,作为十公主府第。

  乾隆皇帝的这一系列做法表明:和珅已经完全赢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因而将清政府的财政大权委托与他,并愿意与和珅这个年轻的巨子结成儿女亲家,一种特殊的君臣关系,而和珅也因此真正成为大清国皇帝最亲近的大臣。
  户部尚书可以说是大清国的财政大臣,早在乾隆四十二年后,户部事务即由他的太岳父英廉,皇帝的内侄、大学士傅恒的儿子福康安,以及和珅分任尚书、侍郎,负责管理。现在太岳父英廉升为大学士,户部事务即由和珅全权处理了。
  这其中是否有太岳父英廉的推荐,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接班巧合,又不能不使我们有此推测了。而我们也不能不产生怀疑,即使是英廉的推荐,如果和珅没有两下子,他也不可能长期担任这一职务,甚至在他后来升任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务的情况下,也没有离开户部尚书这一职务,这自然是和珅的能耐了。
日期:2011-08-29 17:35:08

  和珅接任户部尚书一职务后的第一件漂亮活,就是操办当年八月乾隆皇帝的七十万寿庆典。
  人生七十古来稀,志得意满、统治大清国已经四十五年的乾隆皇帝,自然希望这次庆典大办一番,以显示自己统治下的太平盛世景象,而且还希望不花费国家财政,避免有损自己爱民恤民的仁慈君主形象。前一条还好办,就第二点不好办,哪里有不花钱就可以讲的排场呢!但和珅就有这本事,办法不过是从内外大臣身上找钱罢了。
  和珅从云南回京后就开始张罗此事了,不断给各地有钱的地方官,特别是一向富有的盐政、盐商们打招呼,既劝说又威胁,要求他们拿出自己的体己钱,来报效皇帝,作为自己是否忠心的表现,因而内外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
  有关这次庆典的具体情况,官书中记载不多,也不够具体,原因是没有像乾隆皇帝八十庆典那样绘制有画卷。但我们可以从史书中有关整修工程情况中,窥见当时花费之一斑。当年朝鲜使臣在见闻报告中就说:“皇城内楼台之穷极华丽,不可殚数。而以臣等所见言之,则宫城内紫禁城之间有太液池,环池左右前后,寺院佛塔横亘连络,殆至眩目……直隶保定府长芦隘口,即各省富商辏集之所。众商预输苏杭间彩缎与奇玩,路旁结棚如物形,或楼台状,穷极眩采,横亘数十里”。以至于使者感叹说:“为游观之娱,役民兴作如此,而以帑储厚给工费,故民不为怨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