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与剑 ——日本武士史》
第47节

作者: 万邦咸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你的最后一条,在镰仓后期倒是实现了,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嫡长子制对后世武士团影响是极大的,为什么?既然嫡长子拥有一切继承权,那么武士团的分割就不复存在了,另外,庶子和下面的郎党就全归嫡长子包养起来。这样会形成什么?没错,那就是庶子全部变成嫡长子的家臣,嫡长子变成家督,原本权力平等的武士团一族,变成等级森严的家臣团。

  武士团就不会越来越细分,只得以嫡流为核心,越来越凝聚,越来越强大,于是乎许多守护家族就变成了雄族,就变成大名,日本就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战国时代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镰仓实行这个,早晚也是分裂割据的局面。
  日期:2010-05-01 11:09:20
  铜钱,没了商人参与其中,怎么可能流通啊。再说,御家人也不是光吃米的,幕府也不是光要对御家人负责的。现实情况是,百姓、公卿都要用铜钱,许多庄园的租税,寺社的奉纳也都要铜钱,人不收米的。
  我觉得效仿德川的米将军,采取方法稳定米价,并抽取一部分米来救济贫苦御家人,还是有效 的。不过从历史大的趋势来看,农业的米本位经济在商品经济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开开历史倒车,也只能多维系段时间罢了。
  日期:2010-05-01 12:29:41

  室町时期,对守护大名的操纵,就是利用守护大名内部继承矛盾,来挑唆其内乱,然后将军再出面仲裁,把原先的守护领国拆的四分五裂,让其失去对抗幕府的力量。
  比如足利义满时期,就是这样把山名和土岐给拆了。
  不过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守护一有时机还是要搞扩张,这是时代趋势决定的。
  到了江户时代,幕府先是占了四百万石的天领,三百万的直属旗本知行领,加上大阪、京都、江户这三都,金山银山,然后再封了同宗的御三家、御三卿,加上一大票谱代、亲藩,对外样大名形成了绝对的压制力。然后不停地叫大名到江户来参勤交代,或者勒令大名修水利,筑城池,叫手传普请,把大名搞得各个濒临破产,失去反抗幕府的力量,所以德川幕府统治了快三百年,很稳固。不过压制商人,最终还是压制不了的,你看幕府历代将军重农搞米本位那么长时间,最后还是敌不过商人的崛起啊。而且最终改革成功的四雄藩,还是靠发展了工商业,其实力远远超越了还在搞农业的幕府。

  日期:2010-05-01 12:33:31
  四雄藩,比如萨摩这样的,在农业时代,那属于鸟不拉屎的地儿,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碰幕府权威,到了工商业时代就不一样了,人家搞活经济有钱,搞活工业有基础,再引进洋枪洋炮,废除武士专军的传统,编练民军充实下,一下子就把八万旗本的幕府打得鸡飞狗跳。
  日期:2010-05-01 16:22:56
  不过将军的其余子孙还是要用直领还供养的,到后来压力也很大,是幕府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日期:2010-05-01 16:25:47
  更新啦

  第二节镰仓的灭亡
  一、后醍醐的奋起
  后醍醐(1288~1339)乃是九十五代天皇,讳为尊治,其虽贵为万世一系的神皇后裔,为和光普照之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然这样的身份在当世已沦为可笑的精神象征,徒有其名的空架子而已。谁都知道,在后醍醐天皇的时代,日本的权力是掌握在关东镰仓的武人手中,所谓的皇族权力,早已在百年前的承久大乱中,被剥夺的几近一丝不挂,彼时的皇族只能屈服在镰仓的淫威之下。

  若皇室能团结一心,励精图治,说不定还能在“公武之争”中扳回局势,但这些人却为了一个天皇的虚位而争斗不已。到了后嵯峨天皇时,,又因为对后继人的处理不当,搞出个“两统迭立”出来:在镰仓的北条得宗裁断下,后深草天皇子孙成为“持明院统”,龟山天皇子孙成为“大觉寺统”,两班人轮流践祚,如儿戏一般,皇位的立废也被镰仓的武人玩弄于股掌间。

  后醍醐天皇属大觉寺统,在其之前在位的是持明院统的花园天皇,风水轮流转,后醍醐好不容易登上大统时,春秋已是三十有一。若是在天皇亲政的古代,后醍醐这般年纪的,恐怕早已让位于皇子,安心去当上皇,享受品茗歌咏的清幽时光了,但那个年代怎么能容后醍醐有这般遐想——等到他千秋万代后,又得把皇位让给持明院一派,然后自己的子孙再慢慢等下一轮“迭立”。

  与安于现状的其他天皇不同,后醍醐之所以有个“天狗”的外号,就是因为他天不怕地不怕,随意制造事端纷争的执着性格。每当后醍醐阅读中国史书时,北魏孝静帝的遭遇给他的触动最大,孝静帝是权臣高澄的傀儡,后来不甘心自身处境企图暗杀高澄,事情失败后高澄居然指责皇帝“谋反”,孝静帝悲愤而言:“自古以来,只有臣子反君王的,哪有君王反臣子的?”

  后醍醐画像
  日期:2010-05-01 16:29:05
  君君臣臣,正是朱子学之道。宋朝灭亡后,朱子学思想也随宋儒生的逃亡流入日本,其最初与佛学掺杂在一起,是门单纯的学问,以京都与镰仓的“五山”寺院研究最为昌隆。后醍醐年轻时就喜爱钻研密宗与儒学,后来时常用密宗法术来“调伏关东”(调伏原是佛教用语,破除恶事障害之意,后醍醐实则是在诅咒镰仓的垮台),并极度赞同朱子学中“三纲五常”、“君臣大义”的见解,视颠倒人伦臣为君纲的镰仓政权为大敌,企图推翻幕府统治,恢复天皇掌权的政体。

  不过当时日本天皇早已无兵无权,要推翻枪杆子起家的武家政权谈何容易。不过蒙古来袭之后,镰仓的北条得宗在恩赏问题上和御家人武士闹得很不愉快,加上御家人的经济生活日益穷困破败,早已对北条氏的统治怨声载道。当时的得宗北条高时,又是个蠢蠢无能之辈,整日只知田乐斗犬,醉心游乐三昧,大权被“内管领”长崎父子操控,在他们治下,诸国“恶党”蜂起,幕府天下已呈摇摇欲坠之态,正是复兴皇权的大好时机。

  后醍醐的智囊团,是个叫“后三房”的公卿团体,当年白河天皇身边有三大贤臣:藤原伊房、大江匡房和藤原为房,是为“前三房”。后醍醐身边也有三位重臣,为北畠亲房、万里小路宣房和吉田定房,所以称为“后三房”。此外,后醍醐还任用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年轻公卿,日野家的资朝和俊基,这两位是直接跑腿的,替天皇向天下宣扬朱子学君臣大义的道理,并传播倒幕思想。

  因为后醍醐认识到,虽然自己不能像汉高祖那样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定天下,但他可以改变天下武士的思想,利用他们的不满,让这些有弓马刀剑的人站在自己阵营中来推翻镰仓幕府的统治。
  日期:2010-05-01 20:33:42
  继续更
  资朝和俊基的工作颇有成效,慢慢日本不少武士、寺社与恶党,都受到宋学大义的感召,认为皇权沦落乃是子民之耻,与幕府得宗的对立思想愈加强烈。就在日野兄弟跑腿时,后醍醐自己也没闲着,他亲自劝服了父亲(后宇多上皇)停止了院政,终结了上皇分权(这也与朱子学的大义不符)的行为,并重建了公文政所,亲自打理皇室庄园事务,博得了“勤政”的美誉,慢慢复振了皇权在社会上的威信。

  后醍醐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本来他可以乘幕府自乱时乘势而起复兴皇权,但一件晴天霹雳的事情让他无法安心等待下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