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与剑 ——日本武士史》
第14节

作者: 万邦咸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他的两个“不如意”,一个是贺茂川的水害,一个是双六赌博之风,都比不上“山法师”棘手。“山法师”是古日本佛教圣地比叡山延历寺的僧兵,日本是个不折不扣的佛教大国,有许多满是人力财力的大寺院。它们有巨大的庄园和集市,有免税的权力,更厉害的是有着操控人民信仰的精神力量。日本的寺社到平安时期渐渐形成两个巨大的宗派势力,即是赫赫有名的“南都北岭”,“南都”指京都以南的以奈良兴福寺(法相宗),而“北岭”是京都以北比睿山延历寺(天台宗)。这些寺庙不仅受到朝野尊崇,更是把在庙中服杂役的“堂众”统统武装起来,叫做“法师武者”。这些“法师武者”头缠白巾,脚穿高高的木屐(叫做“高下驮”),手中握着狭长薙刀煞是威风八面。南都北岭都有上万名这样的“法师武者”,南都的叫做“奈良法师”,北岭叫做“山法师”。一旦发生庄园争夺、宗派冲突问题,先是成百上千的和尚抬着神木、神舆进入都城,拦住摄关或者法皇的驾又哭又闹,这叫“强诉”;要是朝廷不甚搭理的话,那么这南都和北岭就会派出大批的“法师武者”,用暴力解决问题了——据说有次比睿山和三井寺起了冲突,北岭上一下子下来几千名身着甲胄的“山法师”,杀入三井寺,把僧塔、禅房和无数的佛经典籍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僧众集团如此强bao骄横,难怪连白河法皇都会发出“三不如意”的感慨。
  所以为了弹压入京闹事的法师们,法皇迫切需要一支能近身护卫的武士队伍。
  天台宗三井寺(圆成寺)平面图
  日期:2010-04-05 07:53:55
  于是,一支全心忠于法皇的武士警卫军队出现了,这批武士大多相貌英武身材修长,经过法皇的严格筛选,拱卫于法皇御所北面的五间邸所处,得名“北面武士”(北面の武者)。到白河法皇逝世之时,北面武士人数已达八十人上下。北面武士虽然官位不高,却是日本最高统治者身边的红人,如果侍奉得力的话,等待他们将是飞黄腾达的鸿运。

  而文章开头,讨伐源义亲的正是法皇手下北面武士之一,平正盛。而在日本院政时代,平正盛的家族成为取代河内源氏的新星,冉冉升起。
  话说回来,这平正盛是不是来自关东平氏?答案为是,又为不是。
  白河法皇最忌惮的“法师武者”,这帮僧兵放下屠刀念佛,拿起屠刀再杀人
  日期:2010-04-05 20:31:58
  二、伊势平氏

  就在河内源氏进入关东,当年平高望的后代开始认河内源氏为主时,一支平氏家族分支,悄悄离开了关东,来到京畿东南边陲的伊势国生根发芽。
  这支平氏,也算根正苗红啊。其第一代家主,正是“将门之乱”中立下功勋的镇守府将军平贞盛的四子平维衡。宽弘三年(1006),在右大臣藤原显光推荐下,维衡担任了伊势国的国司,其家族势力就在这个地区发展巩固了起来。伊势国在当时是个大国(当然日本的“国”是一种行政单位,和中国的郡县差不多),共有十三个郡,其西方是险峻的伊贺国,往南是群山耸立的纪伊国,往东是伸出的志摩半岛。国境内满布神社,其中最著名的非供奉日照大神的伊势神宫莫属了,因而历史上的伊势也有“神国”的外号。国境内不仅有膏腴之地,还有控制东海道海上贸易的港湾都市大凑。美丽壮阔的伊势湾,行驶着日本各地的商船,在整个日本中世纪都异常繁荣。

  平维衡家族在这块风水宝地招兵买马,势力开始扩张起来。一个名叫“伊势平氏”的武士团开始进入世人的眼界。也许与河内源氏在前九年后三年之役中的风光相比,它有些名气欠大,但是在白河法皇专权的院政时代,这个武士团的风头甚劲,很快盖过了原先的河内源氏。
  伊势平氏自诞生伊始,就在默默和河内源氏较劲,最初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与河内源氏相同,就是巴结藤原北家。平维衡和河内源氏之祖源赖信,同为藤原道长手下“四天王”中的一员。后来河内源氏去了日本东部,将与伊势平氏同祖的关东诸平氏收入帐下,威震海内。与之相比,伊势平氏还是籍籍无名,但到了日本摄关时代与院政时代交接的关键时刻,伊势平氏瞅准了机会,抛开了已经没落的藤原北家,开始积极向白河法皇靠拢,一家立即显耀起来。

  平正盛便是伊势平氏的第四代栋梁,在他砍下了源义亲的首级后,立即被封为但马守,其子平盛康和平盛长被封为左右兵卫尉,一家子爬得比坐直升飞机还快。
  是不是真的是平正盛一门人人“都耍着一把大爹,有万夫不挡之男”,才得到了法皇的重用呢?当然不是,我们不妨看看平正盛是怎么成为北面武士的。白河法皇有个女儿提子,很得父亲的宠爱,但不幸早夭。悲痛的法皇便给在六条院造了个佛堂,为提子乞求冥福。永长二年(1097),六条院佛堂接到了来自伊势国的寄进土地,合计二十余町,寄进人就是平正盛。如此准确而及时的孝敬,自然让法皇非常高兴,从此记住了这名武士的名字,不久后将他提拔为了北面武士,又特意让他在平定源义亲叛乱中立下大功。

  原来如此!当年名震天下的八幡太郎,就是由于要摆脱寄进权门的“侍”的命运,才遭到了公卿和法皇一致打压。这平正盛正是吸收了八幡太郎的教训,再次夹起了尾巴,回到了寄进权门土地,充当法皇爪牙的老路上来,才换来了自己的飞黄腾达。
  托法皇的庇护发达的平正盛,便如范进中举,“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待到元永二年(1119)十二月,平正盛镇压肥前国平直澄叛乱凯旋之时,已是“随兵百人,多是西国南海名士”。一个与河内源氏对等的武士团,在西日本崛起。
  在京都大街上耀武扬威的伊势平氏,手持平氏红帜领头武士和后面乘马的武士穿着华丽,血统高贵。而低级郎党紧跟其后,没有头盔和精良的铠甲,只能步行。这反映了武士团内部森严的等级区分
  日期:2010-04-06 09:25:59
  下面我们简略地谈谈伊势平氏与河内源氏这两个武士权门的不同点。最为明显的就是地域的区别,河内源氏的势力圈在日本东部的关东地区,而伊势平氏则位于日本的西国和九州。另外,两者的政界道路也不一样,河内源氏在衰败后,又走上侍奉同样走向衰败的藤原北家的老路子上去了,两蚂蚱一起享受寒秋斜阳;而伊势平氏则坚定不移地侍奉日本的新最高权力者法皇,所以势力稳健上升。最后,伊势平氏的基盘也和河内源氏不同,河内源氏的优势在于农业和牧马业,这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强大的军事资源;伊势平氏则占据了许多西国和九州的贸易据点,通过对宋和朝鲜的贸易,摄取了大量的财富(再用这些财富孝敬法皇),所以伊势平氏是个富可敌国的武士团,经济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白河法皇在大治二年(1127)年驾崩,但他开创的“院政”在日本继续大行其道,下一位掌握院政的是白河法皇的孙子鸟羽法皇。伊势平氏的第五代栋梁,正盛之子忠盛,立刻动用自家的雄厚财力为鸟羽法皇建造了“得长寿院”,“建御堂三十三间,内供千体观音”,鸟羽法皇对如此的奢华异常满意,授予了平忠盛“殿上人”的资格,这一年平忠盛年方三十六。伊势平氏也昂首步入中央权门,与昔日盛气凌人的一班公卿朝臣分庭抗礼。仁平三年(1153),平忠盛在对这美好世界的无限眷念中死去,左大臣藤原赖长如此评价忠盛:“历任数国,积富巨万,奴仆满国,弓马威武,恭谦温厚,惜之奢华无度。”

  附:伊势平氏系图
  〈伊勢平氏〉
  維衡
   ┣━━━━━━━━━━━━━━━━━━━━━━━━━━━━━━━━━━━━┓
  正度       正済
   ┣━━┳━━━━━━━━━━━┳━━┳━━━━━┓  ┣━━━━━┓
  維盛 貞季  季衡 貞衡  正衡   貞弘  正家

   ┃  ┣━━━━━━━━┓  ┃  ┃   ┃  ┃   ┃
  貞度 範季   兼季 盛遠 貞清  正盛   正弘  資盛
   ┃  ┃  ┃  ┃  ┃   ┣━━━┓  ┃   ┃
  盛房 季房   盛兼 盛国 清綱  忠盛  忠正   家弘  敦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