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26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08 12:58:57

  我最初看不起鲁肃,还有一个原因,以为他吃里扒外、见利忘义。他当使者吊丧来访之时,刘老大准备了贵重的礼物给他,他老实不客气地收了;后来我每次去江东之时,刘老大都要安排我准备厚礼送给鲁肃,鲁肃从来也没有拒绝过。刘老大很高兴,认为自己在江东安排了一个间谍,肯定会对自己有益处。果不其然,鲁肃为我们出了不少力,特别是军师在江东筹划期间,鲁肃充当了和事老的角色,在两人之间调停、斡旋,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周瑜早和诸葛军师分道扬镳、刀剑相见了。刘老大以为自己没有白花钱,可我后来在江东无意中听说鲁肃把我们孝敬给他的钱全部捐出来当了军费,用于赤壁之战军事物资的采购了。

日期:2012-06-08 15:35:13

  闻听这个消息,我心里吃惊之余,对鲁肃开始改变看法,这个人原来不贪财,还让刘老大无意当了冤大头,倒是有两下子。我又细想了想,他在赤壁之战前后提供给我们的消息,虽说有不少绝密情报,可都是为了维持孙刘统一战线,丝毫没有出卖过江东的任何利益。这个人,轻重缓急把握的如此恰当好处,当真是不简单。后来又听说他跟随孙权之前就是一个大富豪、土财主,十分仗义疏财,当年周瑜混不下去的时候问他借粮食,他很大方地把家里一半的粮食都捐出来了。由此可见,这个人十分不贪财,这是他成为好人的第二个条件。要知道,在奉行“我的就是我的,你的我抢来了就是我的”的饿狼法则的三国时代,不贪财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日期:2012-06-08 17:43:08

  除此之外,鲁肃还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不拿架,平易近人;不好色,清心寡欲;不贪权,随遇而安;人缘好,孙刘两家都普遍认可。说实话,如果说我们在江东群臣之中还有一个人信任的话,那就是鲁肃了,信任度绝对在诸葛军师的亲大哥诸葛瑾之上。这些都是好人品质中的翘楚,偏偏上天都赐给了鲁肃。老天爷对鲁肃可真是不薄呀!
日期:2012-06-09 11:38:31

  以上所说都还是好人鲁肃的“一般品质”,与以下所说的最根本的好人品质相比,不值一提。正因为鲁肃具备了三国这独一无二的好人品质,鲁肃完成了质的升华,从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好人上升为一个具有“高级趣味”的好人。
日期:2012-06-09 17:06:39

  鲁肃身上最难得、最学不来的好人品质就是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可以说,孙刘统一战线的达成,完全是顾全大局的鲁肃一手促成的。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结盟。如果孙刘两家非要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信任之人的话,那也只有鲁肃了。好多次,由于孙权和刘老大、周瑜和诸葛军师的互不服气,互相斗气,统一战线几乎濒于崩溃。关键时刻总是鲁肃力挽狂澜,奔走于双方之间,化解矛盾,总算维持了摇摇欲坠的统一战线。

日期:2012-06-10 12:58:24

  像草船借箭那一次,如果没有鲁肃暗中帮忙,诸葛军师纵然有鬼神莫测之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鲁肃为朋友两肋插刀,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私自调动军船,才帮军师过关。那时候,我还不理解,看他傻乎乎、气吁吁地乱跑,以为他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没事找事,与他何干。打赢了,第一个赏不到他;打输了,第一个也罚不到他。何必这么拼命呢?不如找个地方凉快喝茶去。鲁肃对我们最仗义的一次,就是充当借荆州的保人。刘老大向孙权借荆州暂住,孙权上来不肯同意,他也信不过刘老大的为人,要求刘老大提供保人,是鲁肃主动充当保人,才促成了刘老大的空手套白狼。不过,刘老大这事办的不地道,涮了鲁肃一把,借完再也不还,那阵子让鲁肃好生为难。

日期:2012-06-10 15:53:43

  当鲁肃在周瑜死后继任江东兵马总司令之后,我对他的看法有了更大的改观。鲁肃这种默默无闻的好人品质得到了两个关键人物——周瑜和孙权的欣赏。赤壁之战中,鲁肃充当周瑜的副手,参谋策划,鞍前马后,劳苦功高。本来鲁肃的地位不算多高,又为我们说了很多好话,办了不少好事,是值得怀疑的,可周瑜绝对信任他,临死前专门向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总司令之职,让对此职务望眼欲穿的程普无可奈何。赢得周瑜的信任算不上难事,可不知鲁肃用了什么法子,赢得了一把手孙权的高度信任,孙权对他也好感有加。看来真的是人不可貌相,鲁肃不简单,大智若愚,大象无形,大巧不工,一心为国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顺利成为江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