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校毕业生的摆摊史——详述我在8个月内将地摊日销售额从8块提高到5千》
第1节作者:
雁塔西湖 日期:2011-8-11 1:58:00
经常在网络上见到摊友询问摆摊经验,但真正的地摊高手多是惜字如金,只把最精华的内容简要一说,剩下的让摊友们自己去参透,害得摊友们常常要抓破脑袋去研究。
相对于那些地摊高手,我的地摊生涯很短暂,从去年七月底,到今年四月,一共只有八个多月,经验也算不上丰富。但对于地摊新手,我自以为我的摆摊经验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既然高手们惜字如金,那我就来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摆摊时间虽不算长,但卖过的东西却不少,包括了指甲剪、钥匙扣、刀刀剪剪各类生活厨房五金,镜子、梳子,收纳盒、收纳箱,帽子、口罩、袖套,打火机、烟灰缸、电子烟,发光耳勺、暖宝宝、烘鞋器,摇头驴、走路喜羊羊、倒退狗类电动毛绒玩具,还有普通毛绒玩具……
我的地摊生意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每晚卖几块钱、十几块钱;一个月后每晚卖一两百元,两个月后每晚能卖四百元左右;到今年1、2月,每天销售额超过千元,并开始雇人摆摊;到今年4月,地摊生意达到周中两三千、周末四五千,还将以前我进货的那家批发商店吞并下来,并让那家店成为批发市场里同一排内二三十家批发店中生意数一数二的旺铺。相信摊友们读了我的摆摊经历之后,能找到值得共勉的地方。
尽管如此,我还是得申明一下,我的经验和观点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最好的方法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检验。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所写的一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真实的做法和想法,也正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让我的地摊一步步发展起来。我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商品都是完全真实的,西安的摊友们可以去实地考察,人物名字为保护隐私截取了全名中的一两个字。对于文中关于我所写的地摊货,摊友们若有不知道是什么的,可以百度一下,包括图片和视频,文中篇幅有限,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当然,对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如何摆好地摊的故事,更是一个男人在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如何重新站起来的故事,尽管所取得的成绩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日期:2011-08-11 08:00:17
我出生在一个江北小镇的普通家庭,2009年毕业于西安某“985”大学热门理工科专业。大学期间绝对没有浑浑噩噩,靠实力拿了省市级奖励四项、校级奖励十余项。毕业时,在同学纷纷去央企的情况下,我却选择了一个处于创业期的小公司。公司前景很好,但现状非常艰难。我的收入微薄,到去年七月底的时候,生活拮据,入不敷出,典型的月光族。
此时,万吉邀我一起去摆摊。万吉是一个民办大专大三汽车专业的学生,我的半个老乡,关系一直不错。那时我对摆摊的第一感觉是:能挣点钱、但挣得很少,简单,低下,有点丢人。后面的事实证明,我的第一感觉是完全错误的。
但迫于当时窘迫的经济状况,我同意了,尽管态度不积极。当时摆摊的另一个原因是,友人阿巩每晚8点到10点摆摊两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总能挣1000块钱左右。这个数不高,但对于我们,晚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挣点钱多少能补贴一下生活开销。
第一次进货是阿巩带着一起去的,阿巩告诉我,进货时你得问“这个东西怎么发?”而不是“这个东西怎么批发?”一字之差,前面的是术语,后面的是外行话。因为批发市场上经常有零买的客户过去逛,谎称是来批发以便于还价,而批发价往往是零售价的40%到50%。批发商为了区别客户是零买的还是做生意来进货的,便以这样的行内术语区分客户类型。不知道这点的新摊友初次进货时是很容易进贵了的。
我们卖的第一个商品是指甲剪类的小五金。之所以卖这些是因为我以前很少在地摊上买东西,只是偶尔买过几次指甲剪,用完随便扔,找不着了就再买,别的地摊货就没买过了。以我自身体会,感觉指甲剪应该好卖,又发现打算摆摊的地方“立丰桥”那里卖什么的都多,唯独没有卖指甲剪的。于是,我和万吉筹了300元,批发了指甲剪、钥匙扣、小刀、剪刀、刨刀、军刀这几种小五金类产品。
我们开始摆摊的地点是西安东郊的一个天桥——立丰桥。因为阿巩在那里摆摊,而且立丰桥距我住处不到1公里。这里是业余摆客练摊的极佳位置。立丰桥是西安东郊的商业中心,桥东侧紧邻着沃尔玛、苏宁电器、百盛、立丰商场、红叶影城、健身房、KTV、游乐场、各式餐饮娱乐消费场所。立丰桥每晚8点以后是可以自由摆地摊的,这是天桥管理员与摆客们之间达成的不成文的规定。
我和万吉第一晚卖了8块钱,大概是三个指甲剪。那时一有人问货我就很紧张,深怕是自己哪句话说不好,别人就不买了。客户一砍价我就很有压力,客户总是嫌价格贵或者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搞得我对产品非常没有信心。(而事实上这只是客户讨价还价的策略,我当时却不知道。)
随后几晚生意慢慢上升,十几元,二十几元,三十几元。那时出现了我们摊上的第一代明星产品:一款木纹小刀、一款单色调的指甲剪(有粉、绿、蓝三种颜色,简单大方)、一款简单结实的钥匙扣(有带包装和不带包装的两种,分别卖4元和3元。我们也找到了第一种对付客户还价的方法。客户一般都会先问带包装的钥匙扣价格,我回答:“4元。”客户:“太贵了。”我:“这个和那个一样,不带包装,成本低一些,所以便宜一点,3元。”)。当然,这第一代明星产品在那时候平均每款每天卖1到2个,每个只挣2块钱左右,说它们是明星产品,恐怕摊友们都要笑了,但它们对于我这个可怜的新手摊而言,绝对是大腕。
摆了两三天,万吉开始吆喝:“军刀、剪刀、指甲刀,便宜卖咯!”吆喝是有明显效果的,行人大多匆匆而过,对于地摊上五金类的小玩意很少能注意到,一旦吆喝起来,至少能让过路人注意到我们摊上有什么卖。
吆喝起来,生意就能翻倍了,我们摊每晚的销售额很快也突破了50元。开始时万吉吆喝,我很少吆喝。邻摊摊友在万吉面前说我卖货不卖力,拖摊的后腿。碍于面子,我也开始吆喝了。吆喝吆喝着,倒也习惯了,反正就那一句话,“军刀、剪刀、指甲刀,便宜卖咯!”没什么复杂的,大声喊出来就行了。
慢慢的,我们扩大了摊的面积,增加了产品的种类和款式,生意也就起来了。报一下那时我们摊上的产品你就能感觉到了:指甲剪10款左右、钥匙扣5款左右、家用剪5款、化妆剪3款、军刀5款、磨脚石2款、磨脚板5款、水果刀5款、修甲套装3款、手电筒3款,还有修眉刀、修眉夹、牙剪、指甲锉、粉刺针、死皮刀、粉扑、洗脸扑、眼线笔、腮红刷、厨刀、刨刀、啤酒开瓶器、红酒开瓶器、核桃夹、夹蒜器、鱼骨剪、挖耳勺、修脚钳、磨脚拉刀……4米长的布,1.5米宽,密密麻麻,把货摆成五行。
很多人看了刚才这一段我们摊当时的产品目录,估计要看得眼花了,这么多种类?为什么卖这些?怎么想到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