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史读袁》
第44节

作者: 王者不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开始的时候,阎巡抚扯着嗓门大喊彻查虚兵冒饷,并且声称一定要杜绝所谓“左支右吾,神出鬼没”的伎俩,也就是要避免那些虚报人数的将领把一拨士卒多次轮番使用,以冒充虚报的兵员。可是,阎巡抚虽然嘴上说要杜绝这种现象,可行动上却是每天只去几个营盘清点人数,搞了十几天才“清点完毕”,正好给了将领们绝好的机会大演“左支右吾,神出鬼没”的伎俩。这种劣迹足以诠释阎大人的人品,而他投靠魏公公,实属物以类聚。

  阎大人在跟随九千岁的人中算是比较谄媚的,因此也扶摇直上得很快,此刻赫然当上了总督也不奇怪。或许是吃到的甜头比较足,于是阎大人便玩得更为过火了。为了表达对魏忠贤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阉党众人纷纷大修魏忠贤的生祠,而别人修老魏的生祠,每人修个二三座也就算多了,可老阎一人就修了七座!实在太虔诚了,在阉党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了,所以想说他不是阉党都不行,因此崇祯查办阉党之时,阎大人榜上有名那是肯定的。

  阎鸣泰纵容贪墨、献媚讨好的嘴脸可谓龌龊、谄媚,这幅德行确实够得上奸滑,绝对不是个好人,这种品行根本上不了台面,若是陡然与阎崇年老先生笔下那位集浩然正气、民族灵髓于一身的袁崇焕相比,想必肯定是格格不入,且无法企及的:
  “袁崇焕的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髓。”
  “我认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者……袁崇焕留给后人熠熠永辉的思想、薪火永传的精髓,是‘正气’,就是‘浩然正气’……通俗地说,‘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合乎道义、充满天地、超越时空之气。”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阎鸣泰和袁崇焕居然是一对莫逆之交!
  而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哥俩的这段交情,不但非常之铁,而且还搞得路人皆知;并罕见地被各种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史料当中加以描述,其中还包括传说和袁大人有着师徒名份的孙阁老。
  孙老师说阎鸣泰和袁大人“盖两人深相结,而欲互相犄角实互相生也”,此时是孙阁老头一次到辽东,大概二人是经常勾肩搭背吧,要不孙老师刚到辽东,怎么能一眼就看出来?
  还有一位姓石的御史也曾提到阎、袁二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他说袁崇焕“素推服”阎大人,意思大概是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吧。接下来,不知道是阎、袁二人关系确实太铁,还是以石御史的文采确实找不出另外的辞藻,他在描述二人关系的时候居然用了——“鸣泰亦心许崇煥一人”这个格式……实在有点儿肉麻。
  此外,另一位智铤大人,在上疏里也讲到了,他说袁县令和阎鸣泰“素为莫逆”,且又能“同仇”,所以他们最适合一起工作。
  以上是《三朝辽事实录》、《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明熹宗实录》中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上疏里分别提及的。由于多重文献都不约而同地显示阎大人和袁县令交情深厚、堪称莫逆,由此可见他们二人交往甚密确实非同一般。
  当然,关系密切也好,堪称莫逆也罢,只能说明二人交往很深,但秉性、品行、为人处事、所作所为也不一定就能归为一类吧?可令人惊异的是阎大人纵容贪墨的时候,袁县令就是帮手之一!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既然阎总督是个货真价实的阉党,那跟他共同纵容了贪墨,还一起修了九千岁生祠,且素为莫逆的袁大人,又是不是阉党呢?正当笔者眉头紧锁陷入迷思之际,《明史》突然跳出来力证袁县令决不可能是阉党,因为阉党陷害了袁大人,而袁巡抚之所以要修老魏的生祠,那完全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表现。
  ---------------------------
  【《崇祯长编》卷十“戊戌四川道御史梁子璠疏:紏原任督理辽饷戶部尚书黄运泰、兵部尚书阎鸣泰媚璫诸臣皆建祠而止,而运泰则计及于守祠之人,媚璫诸臣皆建二三祠而止,鸣泰则独有七祠之建……”】
  【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中华书局 2007年1月北京第1版 110页】
  【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中华书局2007年1月北京第1版 115页】

  【《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陝西道御史石三畏疏……若袁崇焕素推服枢副阎鸣泰,鸣泰亦心许崇煥一人,谋断相资,士卒豫附,鸣泰今暂抚蓟镇尽其所长”】
  日期:2012-05-31 00:40:27
  连载68:明史的骗局
  《明史 袁崇焕传》里有这样一段非常有趣的叙述,其中的内容似乎可以力证,袁英雄绝对不可能是阉党,因为老魏总是在挤兑袁大人。
  史文里讲,九千岁唆使党羽诬陷袁县令,说他在宁锦大战中不救援锦州是胆怯的表现,于是导致了袁巡抚打算撂挑子不干了(崇焕遂乞休)。而在袁县令遭遇挤兑这个当口,朝臣们都纷纷向魏忠贤献媚,袁巡抚无奈之下也跟着请建生祠,结果修了生祠还是没有讨到好,于是在七月的时候还是被遣散回了原籍。
  袁大人放下巡抚乌纱走人以后,阉党王之臣以督师身份兼任巡抚,这时候开始了“叙功”,所有参与宁锦大战的文武数百人都获得“赐荫”,可是袁大人却只涨了大概虾米那么多一点的工资(而崇焕止增一秩),对于阉党这种欺人太甚的作派,某尚书霍维华实在看不下去了,愤然提出要将自己的荫功让给袁崇焕,以示向阉党抗议,结果当即遭到了魏忠贤的否决。

  从《明史》的这段描述来看,袁大人跟老魏确实不对付,九千岁也不知怎么了,想方设法地挤兑袁巡抚,而袁县令屈尊修了生祠都没用,这似乎就足以证明袁崇焕不是阉党了(哪怕修了生祠)。
  既然有此证明,那是否就能消散聚拢在袁大人头上的阉党疑云呢?如果《明史》的叙述属实,那当然能让袁县令摆脱阉党的嫌疑,不过可惜的是《明史》的这段描述完全是瞎掰的。
  应该说《明史》恶搞这个“让荫”事件显得有些唐突,因为稍微了解阉党的都能立马看出问题——说魏忠贤否了霍尚书让荫的请求显得十分搞笑,要知道这位霍尚书可是个资深的阉党分子。
  霍大人的阉党资历颇深,在崇祯朝查办阉党的时候,霍尚书不但赫然在列,而且还跟余大化、杨维垣他们排在一起。
  “虽未祠颂阴行赞道削籍者二十人:张訥、徐大化、杨维垣、霍维华……”
  “徐大化、杨维垣、霍维华”这三位是阉党中比较早期的中坚分子,当年九千岁刚一整垮东林党赵南星、左光斗、杨涟等人之后,便召集了包括这三位大人在内的党羽把持朝纲。此事在崇祯朝查办阉党的时候,一位名叫刘懋的刑科给事中在一封奏疏中专门有所提及。

  刘大人奏疏里说“徐大化、杨维垣、霍维华”等人皆是“以资凶毒”之辈,他们是阉党除掉东林赵、左、杨等人后起用的第一批人。由此可见霍大人确实是阉党的中坚分子,所以此人在“宁锦大战”后,居然要求将自己的荫功让一级给袁崇焕,这就很奇怪了。难不成霍大人此时已经弃暗投明、脱离阉党,所以才冒死要为袁大人鸣不平?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老人家后来又怎么会被当做阉党给查办了呢?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查阅了《明熹宗实录》,结果发现《明史》在这里撒了弥天大谎。原来,当时把霍大人批了一通,不同意他让荫的不是魏忠贤,而是天启帝!以下是天启申饬霍维华的上谕:
  “得旨: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朕不加谴责,尚著叙赉,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准耳。恩典出自朝廷,霍维华何得移荫市德,好生不谙事体。”
  天启在上谕中说,袁巡抚搞议和(谈款一节)弄出了岔子(所失不小),我没有加以谴责就不错了,荫功是朝廷的恩典,你霍维华怎么能拿来当人情,倒来倒去的,真不懂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