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史上巨贪的那点事:和珅贪婪笔记》
第1节

作者: 李二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8-8 9:21:0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多少风流人物都随着滚滚的历史洪流流走了。我们站在历史的岸边,不是对清官对伟大的历史人物顶礼膜拜,也不是对贪官,对卑劣的历史人物咬牙切齿,我们要做的是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示。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要借鉴一个人,我们不得不正确评价一个人,对和珅也应如此。
  和珅是一个传奇。乾隆年间和珅登上政治舞台,他像一头凶猛的恶狼,贪婪地追求着巨大的权利和无限的金钱,演绎了自己的最精彩、最华丽,同时也是最贪婪,最狡猾的人生篇章。
  权力和金钱成了和珅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得到权力,他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皇帝,不惜一切地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讨得了乾隆的欢心,以罕见的速度一路攀升,终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几乎掌握过大清王朝所有有实权的职位,国家的人事权、财权、军权、文化教育大权、民族事务及外交大权都直接控制在他的手中,以至于朝鲜使者和英国使者都把他当成二皇帝。

  对于金钱,和珅更是显示出了绝无仅有的贪婪,他对金钱的执著几乎是变态的。他被嘉庆帝查抄时的财产,据史学家考证,相当于乾隆朝廷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据野史传说,相当于他执政二十年间整个大清帝国财政收入总和的一半还要多,堪称当时的世界首富。
  纵观和珅的一生,他从未对自己说立下的志向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也可以说得上是矢志不渝了。也许人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因为欲望的驱使而更容易持守,但和珅为实现目标所作的种种努力与忍耐、付出的种种艰辛,处心积虑,使出种种手段,思虑之深,心思之密,对我们或许不无教益。
  从一个皇家仪仗队的成员,直至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身上必有着过人之处。他做过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可谓才华横溢;他主管过天下钱粮,可谓经营有道;他一路青云直上,深得乾隆宠信,可谓善解人意的心理大师。在和珅身上所体现出的处世智慧和经营之道,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曲意逢迎、阿谀谄媚自然是和珅后来少不了的法宝,但是,倘若没有真才实学的积淀,他也不能在以后博得乾隆的信任。在残酷的封建官场上,你生存的手段不高明,你行动的速度不快,你思考的头脑不强,岂能将国家大权玩弄于股掌之中。
  在和珅的性格中,包含着圆滑世故、不露锋芒、坚韧不拔、精明干练等特点。和珅做人的城府很深,处世的功夫很硬,说话很有分寸,做事很有心计,一言一行,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上,能够轻松地躲过明枪暗箭,能屈能伸,进退自如。
  和珅洞察人性,懂得识人、择人、用人的技巧,精通管人、防人、治人的方法,并巧妙加以引导和利用,从而在他身边聚集一批有才能的人。和珅又熟知官场,使他屡次面临危机,总是屹立不倒,成为乾隆朝的长胜将军。和珅老谋深算、工于心计,有过人的办事本领。
  和珅谜一样的一生,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和故事。他洞悉人性弱点,游弋于正邪之间的处世之道,以及官场经营智慧,将是人们永远追寻的话题。
  日期:2011-08-08 09:23:12

  第一章出人头地,立志要早
  ——和珅的家世与运气
  和珅,字致斋,满州正红旗人。将门之后,幼年丧母,其父做官清廉而又早逝,致使家境十分贫寒,继母乖戾。少年和珅为求学,为生计四处奔走求贷,形同乞丐。面对的只是贫寒和屈辱,而没有一点人间的温暖。但这一切没有使他自暴自弃,他性格刚强,与弟弟和琳互助互勉,与命运抗争,追求自己人生的制高点。
  和珅是成安宫官学校里最勤奋的学生。他不仅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还掌握了满、汉、蒙、藏等四种语言。他知道,在大清朝里,最有权力的应该是乾隆皇帝了,于是决定从揣摩乾隆的诗文着手,从诗文中分析乾隆的秉性与喜好。
  和珅本来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长时间,他就把乾隆所有诗文背熟了。咸安宫官学里的学生都是骄横的八旗子弟,和珅在他们身上试验自己的涵乔和忍耐力;还在那些教习面前检验自己的洞察力与献媚讨好的手段和能力,为将来有一天接近皇上做准备。

  纵观和珅的一生,他一介贫寒书生,久经磨难,对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却从未放弃过。他所走的每一步路都要经过周密计划,从不蛮干。他在年少时就显露出做事工于算计的过人之处。善于反思的他在做事为人中更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以至于他在以后的运筹帷幄中很少出错。
  日期:2011-08-08 09:26:13
  和珅家族的出身
  根据《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记载,和珅的直系先祖叫噶哈察鸾,其旗籍属于满洲“正红旗”。噶哈察鸾的后代中有个叫尼雅哈纳的,由闲散兵丁随清军入关并征伐山东。
  由于攻打河间府时首先登上城墙,因而被赐“巴图鲁”(勇士)称号,并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正三品)。后经世代沿袭,尼雅哈纳的四世孙常保袭此职,由于常保堂叔阿哈顿色在跟随康熙皇帝出征准噶尔时英勇阵亡,所以常保被特赐为一等云骑尉。到乾隆之时,常保出任福建都统。他死后由其长子善保(即和珅)承袭其职。

  和珅是其满语名字的音译,汉语意思是“三纲之纲”。和珅的乳名叫善保,字致斋,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他们的家族在顺治元年(1644年)与其他八旗军民一起入关,进入京师(今北京)后,便按照当时的规制:汉人全部迁出内城,其房屋由八旗军民居住;又按“旗分制”的规定,八旗军民严格按照旗分不同划分住处。特别是在清朝前期,京师的内城设有按满洲、蒙古、汉军等旗籍划分的24都统衙门,各旗分别有自己的驻防领地和固定教场、学校等设施。至于各旗人员的家居住处,也是按旗分不同,分别住在不同的区域。

  一般说来,这一规定从清初至清末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当时的具体规定如下。
  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清皇族属于此旗),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以上三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镶白旗居朝阳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以上五旗为“下五旗”)。
  据清史档案与和珅的《嘉乐堂诗集》的“诗注”记载,他家隶属于满洲正红旗二甲喇,其原来的宅第坐落在西直门内驴肉胡同(民国后改为“礼路胡同”,即今“西四头条”)的东头、著名古刹“广济寺”(今中国佛教协会驻地)后面,离该寺不到一箭射程的地方。
  和珅与其弟和琳都出生在这里,一直共同丨居丨住到他家的旗籍被抬入正黄旗,才迁至到正黄旗领地德胜门内什刹海畔的大宅第,也就是现在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