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第22节

作者: 回形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07 10:47:20

  (接上节)
  最后说说“科技”这档子事了。
  咱讲科学技术前得先澄清一个思维误区,就是以为“科学”就是一些教科书上的那些个“原理”。
  这是错得很离谱的。
  抱这种思维方式,就会把“科学”放在神桌上膜拜,并全面压制一个社会的科学研究与科学进步。
  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迷信,叫“科学迷信”。
  反正啥事都是这样,一神化起来,就容易迷信,就会对真实的科学科技带来致命的打击。
  这是有实证的:咱汉代儒学一玩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喜欢研究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凭空发展出一门神秘主义的“谶纬学”出来,还美其名为“形而上”,也就是凡事不要有根据,只看上天的指示就行了。这些“上天指示”有可能是通过发梦获得的,也可能是不知谁跳大神就突然发神经画出几幅图来,叫“图谶”。
  在王莽时代,这些“图谶”可鸟不得~,就连选拔干部、选拔高官也得靠这些图谶的。
  结果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就玄学之风高涨,毁灭性地打击了咱们历经数千年的科学实证思维。
  结果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咱这个世界文化文明的源头之一,就处于一种“没文化”的状况中。在这个没文化的时代,“文化人”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反正吧,不管古今中外,一迷信起来就容易走向神秘主义,一神秘起来就容易神叨——哪怕咱今天就直接迷信一种叫“科学”的东西,而忘了科学的本来意义。
  其实,咱们自嘎开个厂子就会明白了:只要咱们从事生产经营,每天就会有大量的科学技术产生。
  这些科学技术可能以“硬件”的形式体现,也可能以“软件式的程序”体现。也就是说,科学技术不仅包含更新更好的产品,也包含达致更新更好产品的程序方法。
  有的科技起初时看起来很小、很不起眼,但如果咱善于总结,就可以一步步地积累成为“大科技”或“划时代科技”。

  因此,咱开办企业,不管是制造业类的,还是商营性质的,都会很善于积累这些“日常的科技”——总有一天,这些积累的科技会派上大用场,让咱们企业往上走一层楼的。
  像英国,他们早期是没有东方的棉纺技术和缫丝丝织技术的,所以他们的确有很长一段时期在冬天里“茹毛饮血”,在夏天里就“披麻戴孝”——麻还是咱们做麻包袋用的粗麻。
  一直到了工业革命前夕,他们才掌握了羊毛纺织的技术,总算有点好衣服穿身上了。
  在工业革命发生后,蒸汽机动力使他们的纺织机械可以连片使用。他们也就大量养殖长毛羊,就是那场很著名的“圈地运动”了。
  在很短的100年内,他们的羊毛纺织技术就全面超越了咱们的丝绸(在上个世纪咱们江浙上海一带还有很多的缫丝厂,今天就当年盛况难再了),成为国际服装最高级的面料。今天男性西装高级点的,都有个羊毛标志,这就代表着英国毛纺技术的越益积累,越益进步。
  可见吧,越是懂得生活,越是在生产劳动的前沿,就越容易有科学科技的发明创造——科学技术不是跟着“原理”走的,而是跟着咱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走的。
  也因此,搞科技研发从来就没有啥身份的讲究,不是说一定得是“科学家”才能搞科学研究、科技研发的。
  绝大部分的科学技术,反倒是在各行各业的实干场上诞生的。
  像莱特兄弟,有很深的工程学与机械学的教育背景吗?这俩毛头小伙,不过是开自行车修理专卖店的,怀惴着一个“在天上飞”的梦想,就把“飞机”给造出来了。
  爱迪生也不过老美家著名的“民科”了。却在科技史上,能与爱迪生比肩的伟大科学家,也不过廖廖几位。
  ——科学技术其实离咱们不遥远,也不高高在上,就含蕴在咱们人类日常的生存、生活和生产劳动当中。大伙只要动点活心思,善于在自嘎的工作中总结,许不了咱一不小心,就有伟大的发明创造了。
  比方说,当初人们被划开了伤口,血“吧吧”地流,人们的直觉就是赶紧让血不流吧?除了按压之外,就是随便找把土给堵上了。后来又发现某些植物对伤口特好,还不会发脓感染的,就专采了来备着的。
  这就不得了,外伤科药物学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再经过专门的实验,就去芜存精了,还用专门的生产技术将其制式批量制造,就成为《云南白药》那样的“伤科圣药”了。
  如果再接下去细微细致研究,把《云南白药》是如何修复人体细胞、如何促使细胞重新活跃重新分裂的搞明白,则不仅《云南白药》这种药物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连“生命科学”这种新前沿学科也获得实证了。
  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越精采纷呈,则科学技术也会随之长足进步。有些所谓“原理”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证伪了。比方说,古希腊人还以为咱大地是在一条超级巨大的鲸鱼背上驮着的呢;古罗马还有人专门研究“人的大拇指哥上能站多少天使?”这种命题呢,……。这些“原理”只是当时的认知所使然,在今天就很轻易地被证伪了。
  ——世上本没有路,太多人走就成路了;世上本没有“原理”,太多人执信甚或迷信,就成原理了。
  在于咱们是选择“路”,还是选择“原理”而已。
  前者走向大千世界,后者归缩于象牙塔的堡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