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同学聚会引发的风流,无限后悔中》
第16节

作者: 流氓有文化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络社区的特点和优势上面已经谈的很多,同样,这些特点和优点不仅满足了民众的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的需要,也成为商业推广的阵地,对民众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起到了广泛的影响力。
  天涯社区经常出现各种产品投诉贴、推荐贴,当然很多是消费者走投无路才来天涯社区来控诉,但不排除很多是商业行为,只不过有的很明显有的很隐蔽而已。
  王老吉、海尔、以及各大汽车品牌都在天涯遭到过或真或假的投诉,其中不乏网络营销公司受雇竞争对手蓄意而为的。
  在消费者更关注普通消费者的负面口碑,这些帖子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知名品牌的负面口碑。老百姓看热闹的心理就呈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一言我一语,负面口碑越传越厉。但我们很少看到因为某个草根网民发表了对某个品牌的美誉之词而获得极大关注。目前也有一些在做社区口碑营销的公司,抛看他们给客户的报告和公关软文,真正意义的效果应该说并不尽如人意。

  网络社区已经早已脱离娱乐的单一功能,换成营销的角度,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商业推广不错的平台,当然同样口碑源头的创造也绝非写写公关软文,海量群发即可,也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创新。
  某知名广告公司提出的AISAS (Attention关注 -> Interest兴趣 -> Search搜索 -> Action购买 -> Share分享口碑)新营销理论,重新解释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遵循的营销法则。AISAS理论与传统的AIDMA(Attention关注 -> Interest兴趣 -> Desire渴望 -> Memory记忆 -> Action购买)营销理论相比,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通过搜索(Search)获取口碑,通过分享(Share)传播口碑,这是传统营销和公关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实,别看它看起来很玄妙,其实核心思想就是借力使力,顺应传播大潮,网络社区是其越来越重视的推广阵地。
  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未来的网络营销中,信息的对称性要大幅度提升,广告只是一种告知,产品好坏在网络搜索一目了然。口碑、关系逐渐将渗入网络的每一个角落。有数据显示,60%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超过90%的大公司相信,用户推荐和网民意见在影响用户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善用社区来创造口碑的企业必然能够降低传播成本,提升受众精准度,提高营销传播效果。

  因此增加网络社区和网络消费受众的学习成本,等于把握未来发展的先机,新媒体营销(网络社区口碑营销)是企业未来营销的必经之地。
  事实上关注网络社区只是网络营销的其中一部分,网络社区是传播载体,通过自身的掌控能力体现的是传播的广度,但如果希望创造持续稳定地关注度,那就应该创造自己的载体。因为网络传播的效果是累加的,当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媒体对该品牌的营销传播就是持续并稳步的渗入。
  有心介入新媒体营销的企业,创造口碑和传播口碑都是一件持续而长久的事情,因此融入网路社区是必要条件,毕竟不同的载体采用不同的策略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如何能够提升营销效果,只有对传播载体和传播受众足够的了解。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利用网络社区隐蔽性来行有违公德人伦,法律法规的人也有,所以这方面也需要相关规范的管理和自律。
  也许几年后,网络社区已经成为我们与社会沟通的主要方式,通过网络社区,大家更好的团结在一起,为了社会公正,为了共同爱好,为了更理想的生活。
  日期:2011-02-13 17:48:44

  【论文类】文学类
  《从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深入剖析中国男人(特别是北方男人)对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关于怎么看女性,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在一次次自我兴奋和自省中翻来覆去。不可否认女性已经在经济上非常独立,无数的杜拉拉、董明珠、吴仪们不断在男人面前展现着强大和自信,可女性在精神却一直迷迷糊糊游荡在崇高和卑微之中。这种模糊首先来自于社会对女人潜意识的要求,这种潜意识的要求对女性的自我感知也产生了迷幻,女人也慢慢从属了这种意识。尽管不愿意承认,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未来相当正常的时间内,女性还是在认知层面对男群社会保留相当强烈的依恋。

  唧唧歪歪说来这么多,让我们回归主题。
  我看王朔作品不太多,在朔爷牛逼的时代我已经脱离了愤青时代。那时候的我就已经通读了许多正襟危坐的名著,已经学会用装逼的嗤笑和不屑一顾来调侃朔爷的小说,就如同近期的朔爷用佛教和意识流来继续调侃读者和社会。也许朔爷突然发现他再拿老套路应付读者已经牛逼不起来了,网络上的写手已经把他那一套玩意玩的稀巴烂了,朔爷到底是朔爷,爷玩的就是与众不同,于是朔爷剑走偏锋,玩起了泰山北斗的常玩的那一套,结果有人晕了,惊呼朔爷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了,可是在我看来朔爷还是那个朔爷,只不过换了一套更为时尚的标签而已。

  一不小心又说多了,打住打住,还是来认真谈谈朔爷作品中女性形象以及背后那固有的两性文化传统吧,无论贬、捧、无意识,男人对女人的要求还停留在美化生活提高情趣的阶段,当男人从女人分那儿得到无上的满足后才会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辞,所以,婚姻、幸福、平等,和相爱的人过简单的生活,等等酒足饭饱后剔牙般的闲文雅句蹦出来来了。

  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还是有差别的,共同点就是作为男主角的附庸所存在,没有太鲜明的性格特征。她们性格特征模糊,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我精神,缺少应有的女性特质和生命特征的真实性、复杂性。基本以北京大妞为蓝本来发挥,热衷油滑贫嘴放浪不羁的男性,还自以为个性十足,不落俗套,倔强、悲情,特容易被感动。她们不崇拜英雄,鄙视窝囊废,喜欢介于英雄和浪子之间的男人,姐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在塑造这些女性时,王朔无意识地把中国传统男人把女人的内在规范和要求表露的非常自私和无知,也难怪,朔爷根本就没把女人当回事,难有功夫来深入刻画和深入内心来写呢。
  王朔骨子里是传统的,他表现的越叛逆越油滑越露出了他那一颗狡黠而又本分的心。在王朔作品中,女性从来属于被消费的地位,她们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塑造,完全是一些男性视角下的符号和编码,缺少女性应该有的自主性,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感觉到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王朔的影响,作品中的众多女性体现了男权意识对女性的价值规定和内在诉求。

  通过对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限的回忆,我们可以把他书中的女性形象分为几个类型
  1、 不食人间烟火的观世音型,就是没有观世音的能耐,代表人物:刘慧芳。
  2、 知书达理高雅知性的女性,代表人物:王眉、肖科平、周瑾。
  3、 徘徊在社会和心理边缘的女性,吴迪、李白玲、杜梅都属于这类女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