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19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待他绕过一座山包回到工区后,我忍不住抱怨他那时候的磨蹭,

  他的解释是干他们这行的就是不能惊慌,越惊慌约容易出错。
  他们自己对本行工作的定义是吃阳间饭、赚阴间钱,意思是工作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最危险的是爆破后排除哑炮的时候,有许多运气极差的炮手会在排除哑炮的过程中遭遇哑炮爆炸,如果不幸遇到,那绝对九死一生。
  他说干这行的很多人身体有残缺,严重的缺胳膊少腿,轻一些的缺手指头。
  像他这样完整的人不是很多,这一点正能说明他工作的谨慎和技术的高超,当然还有运气的成分,因此我的担心实属多虑了。
  当我问到他们的收入时,却得知收入并不高,和我们工区的技术工几乎差不多。
  我也讯问他从事这样工作的理由和动力,他说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只会干这行、别的不会干。
  因此要想赚钱生活就只好出门在外耍这门游离于生死之间的手艺。

  听了这些不免让我的神情有些暗淡,心里也不由得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此时我想到富商、想到高官,不可思议的是我又想到了学过的一篇古文叫捕蛇者说······
  日期:2011-03-07 22:30:29
  中朝边境的见闻之《夺命公路》
  我们工区位于图珲公路路边,生活区就设在公路边到山体间稍稍开阔的地带。

  我们只要推开房门走上三步两步就会来到公路上,因此公路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活动场所。
  山里人爱路,这是我们这些来自于平原地区的外乡人共同的感受。
  养路工人象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养着公路,他们清扫路面、修补破损,就连路边排水沟里的野草都全部割掉。
  每隔一段距离,路肩上就会看见堆放得很规整的沙石堆,发现路基、路肩哪里不平整,养路工人就及时用这些沙石去铺垫。
  他们还在路肩的边缘种上鲜花来美化公路环境,整条公路给人的感觉很洁净、美观。

  但这条洁净的公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路面狭窄,它的宽度只能够并排通过两辆卡车。
  因此,这段公路自通车之日起就交通事故频发,有一些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造成路面狭窄的原因我没去考证,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原设计比实际的路面宽,在施工结束后路面就比原设计窄了。
  也不知道这种改变是来自于某些有决策权的“领导”、想为国家省钱;
  还是来自于只想多赚一些钞票的筑路队伍的偷工减料;或者是缘于这两种成因的综合。
  更有可能是因为这两种身份不同却有着共同追求的人渣,龌龊的合作。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最终路面修窄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那里,为交通事故的频发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据说当地有关人士还因为此事奔走号呼过,但在维稳高于一切的环境中最终蚍蜉未能撼树,撞墙的次数多了,愤懑也自然就不了了之。
  当地人车速过快也是导致事故的成因。
  我们工区的范围内属于公路的直线段,据我目测,经过的轿车时速大多都在120以上,有的甚至更快。
  开始在工区住宿的时候晚上睡不着觉,因为车辆经过的时候噪音很大。

  被吵醒的时候我曾经留意过,躺在被窝里,从听见车的马达声音开始、到它“嗖”的一声经过宿舍、然后再到马达声音消失,顶多十几秒的时间,车速之快由此可见一般。
  自98年9月到99年11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冬天除外、我不在那),在我们工区两侧10公里的沿线就发生了许多次车祸,伤的人不算,死就死了6个。
  某一天我站在路边,两辆车从我面前想向而行,开往珲春方向的是一辆绿色的捷达,开往图们方向的是一辆蓝色桑塔纳。
  双方车速度都很快,在二车交会时我听见了一声脆响,然后捷达没有停车、飞速的远遁。
  桑塔纳停了下来,下车的司机脸色煞白,然而左臂却是一片血色。

  我到了近前才搞明白:两辆车在会车时后视镜撞到了后视镜,司机的胳膊就是镜子的碎玻璃崩的。
  难怪他吓成了那样,两车贴得实在是太近了,如果再贴近一点那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显然桑塔纳司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站在那里平静了很久才驾车离开的。
  99年的春天在我们建筑物的旁边又发生了一次车祸,造成了3人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时的现场我没有看到,因为事情发生在春天我们返回工区以前,我是看见打捞的人员后才知晓了事情的发生。
  当时是一辆载着3人的轿车在这里失控而飞进了江里,造成车辆报废、无一人生还的惨剧。
  当车辆和人员被打捞上来后,某一个死者的家属发现失踪了一只皮箱,据说那只皮箱内装有20万美元的现金。

  因为数额不小,所以在那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雇了几伙人员前来打捞,但多次打捞后最终也没能找到。
  这次事故和上面介绍的那次事故几乎是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我发现这个巧合后就开始琢磨事故多发的成因。
  最后经过我认真的勘察和分析后我终于发现,事故的多发和这里的地形地势有关。
  这段路属于一处山脊的最高点,两侧都是很长的直线路段。
  无论从哪侧驶向此处的车都属于上坡,不到坡顶他们彼此还看不见对方。
  因为路段比较直所以爬坡时车速都很快,因此当车辆高速冲到坡顶、突然发现对面也有车到达这里时就难免出现慌乱。
  如果在这狭窄的路面上双方再靠近路中间行驶,那事故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我们的建筑物也应当承担事故相应的责任。
  因为山区的路边都是千篇一律的景色——除了山就是树,只有我们这里有一座高大的建筑物与别处截然不同。
  所以驾驶员到这里时难免要多看上几眼,这也导致他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至于造成了紧急情况、或紧急情况出现时他手忙脚乱的处置不当。
  其实安全驾驶最重要的一条因素就是提前预防,只有把事故消除在萌芽都没有的状态才是上策。
  个人认为:紧急避险的处置只是被动而为,那时候依靠更多的是运气成分,而技术却并不一定能用得上了。

  谁都不要炫耀自己在紧急状况出现时处理得如何得当,那说明不了你驾驶技术高超。
  我觉得没遇到紧急情况的驾驶员技术才是最好的。
  日期:2011-03-09 08:27:07
  (接上)
  超速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我们工区西面发生的一起车祸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我们这里去往图们要经过一个公路棚洞,曾经有一辆车就在这里出了事。
  当时天下着小雨,路面有些湿滑,一辆夏利出租车载着4名乘客去往图们。

  因为车速过快,所以司机在开车进入棚洞的洞口时就没有处理好,他直接把车撞到了洞口的墙上。
  造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女孩当场殒命,其他人也受了伤。
  倒霉的是这辆车他刚从别人手里买过来不出3天,还没有过户,事后原车主也跟着倒了霉。
  在图们那两年我也经历过三次交通事故,但幸运的是每次事故都很轻微,所以最终都有惊无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