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6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多数偷渡人员在中国的边境地区有亲属,过境后也都会去投奔他们,以便于得到更多的庇护和帮助。

  也有一部分偷渡客在中国没有任何亲属,他们过境后会投奔一个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的朝族家庭,哀求他们施舍一顿饱饭并给找一个能吃饱饭的地方。
  偷渡人员的目的都是摆脱饥饿,但因为性别的原因,男人和女人过境后会有完全不同的经历。
  极少数女人过来后能就近嫁人,她们会被真正帮忙的亲属安排嫁一个当地的朝族人。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的中国丈夫和她没有语言障碍,她也可以和生她却不能养她的故土隔江相望,以此来缓解思乡之苦,这部分人是幸运的。
  其他大部分女人却要经受更多的波折,她们会被人贩子分流到中国任意的地方卖掉。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会在《人口贩卖》的篇章里做详细说明,在此不做叙述。
  偷渡过来的男人只能靠出卖体力求得生存。
  有些人在亲属家做长工,有些人被接纳他们的当地人租出去赚钱,还有一些人自谋生路:无论做什么,能吃饱饭就可以。
  图们周边某些倒卖沙石的老板就很愿意收留他们,让他们从事装卸沙石的重体力劳动。
  遇到好的老板除供吃住外每人每天给2元人民币工资,遇到更黑心的老板则每天的报酬只是能让你吃三顿饱饭。

  在众多偷渡过来的男人中有极少数的幸运儿,亲属会给他们找一份工作,他们吃饱饭的同时还能积攒些钱财。
  日期:2011-02-21 21:35:03
  98年的时候我们的工程承包给了一个私人施工队,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就接纳了一个偷渡过来的男人。
  此人叫金明,38岁、1.70米的身高、面容黑瘦、镶着2颗明晃晃的“金牙”,据说是朝鲜的退伍军人。
  他的特殊身份吸引了我更多的关注,我经常去找他试着交流,也给过他一些施舍。

  金明家里上有父母下有3个子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辞别了老婆偷偷渡过图们江,投奔到中国的叔叔家,他叔叔把他介绍到我们工地打工。
  金明身手敏捷,干起活来干净利落并任劳任怨,无论多脏多累的工作他都完成得让工头十分满意。
  吃饭时侯他的表现也很特别。
  每到开饭的时间食堂的工作人员会给工人们打饭盛菜,不够吃的可以回来添加,所以每到这时食堂都特别热闹,张三回来加点儿饭、李四回来添点儿菜。
  但金明从来不回来添加,他无声无语的端着饭碗来、又无声无语的走,你盛多少他就吃多少,无论能否吃饱、也无论你饭菜的量搭配得是否合理。
  这在当时的工地是个人人皆知的笑话,我至今搞不懂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唯一麻烦的就是每次工头给他分配工作时都要“比划”一阵子,因为他听不懂汉语,工头也不懂朝语。
  但此人悟性极高,目光中也透着精明,他很快就会明白工头的意思,这应该得益于他在部队时是侦察兵。
  金明很珍惜这份工作,态度也格外积极,规规矩矩的行为中投射出更多的小心翼翼。
  看得出他担心失去这份工作而赚不到钱,也担心有人对他的偷渡客身份进行举报。
  我曾经多次尝试和他交流,但每次他都用善意并胆怯的笑容予以回避。

  可能这个不熟悉中国国情的人误以为我是会威胁到他身份的领导,他唯一愿意接受的是我给他的小恩小惠。
  金明会吸烟,吸的是廉价的叶子烟,我经常在和他交流时拿出2.5元一包的“人参牌”香烟请他一起享用,也经常在和他很不成功的交流结束后把打火机和烟盒里的所有烟都给他。
  他每次都吸得很贪婪,对我的赠予也面露喜色的接受。
  后来我才了解:在朝鲜,有资格吸“人参烟”的人级别要省级、县级人物有资格吸1.8元的“长白参烟”、乡级人物有资格吸1.3元每包的“蝙蝠烟”。
  老百姓只能吸自产的叶子烟,这些进口的高档烟对他们的烟民来讲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难怪金明面露喜色,原来他在我面前吸人参烟的普通行为,已经可以抽象的理解为他正在享受“省部级”的官员待遇了。
  日期:2011-02-21 22:20:25
  金明也有拒绝我送他礼物的时候,有一次我采购伙食回到工地时正好遇见他,我招呼他帮忙把东西搬进了屋里。
  为了表示酬谢,我打开一箱刚买回来的白酒,拿出一瓶送给他,因为我见过他自己喝酒、也知道我送他的白酒对于他来讲同样是奢侈品。
  但这次金明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我弄不懂原因,也许他认为帮我这点小忙儿就收这么贵重的礼物显得不仗义,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他拒绝的理由。
  如果真是这样,说明这个朝鲜朋友还是个挺高尚的人。
  金明每天的工资是30元,这同其他工友的标准一致,在工区里没有人欺负他,虽然他每天的工作量都比别人多,但这是他主动完成的。
  我们曾经探讨过,如果包工头招来的工人都像金明这样能干,则利润至少要增加百分之二十。
  在这里工作了20多天后,金明被迫回国了,在此期间他父亲2次偷渡过来催他回去,据说是因为他偷渡的事情被邻居告发了。
  他出来时也曾在家里疏通了一些关系,但现在的形势是:为他提供关照的地方小官已经没有更大的能力为他提供继续的关照,因此他必须回去,再不回去就危险了。
  工头给他结了帐,他赚了500多元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朝鲜人来讲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回到家后除了拿出少部分用于打点外,剩余的钱足以使他的家庭成为一段时间之内的富户。

  在当时的朝鲜,城市的职工月工资只有60朝元,只相当于4元人民币,所以金明拿到工资时显得很兴奋,也喜滋滋的很有成就感。
  我也在他离开时送给他几盒人参烟作为最后的礼物。
  日期:2011-02-22 09:40:19
  99年的时候我接触了另一个偷渡客,这个人50岁左右,满脸的“麻子坑”(就是“天花”病留下的疤痕,某些年轻人还真不一定知道,因为现在这病基本绝迹了)。
  他家就在我们工区对面的朝鲜村庄,并且是建在江边、最靠近中国的那座房子。
  但就是这短短的距离却使得他有家难回,他已经偷渡过来5年了,这5年的时间里他只在夜里偷偷地回去过3次。
  他常年寄住在中国边境上的一户朝族家庭。
  他也许是那个家庭的亲属、也许是那个家庭的长工。
  也许他既是那个家庭的亲属又是那个家庭的长工,我看见他时他正在铁路线上的另一个施工队里打工。
  那天我正在江边用望远镜观看朝鲜时他和他的工友从我身边路过,他停下来做出了借望远镜的动作。

  他的工友告诉我他是对岸的朝鲜人,那栋离江边最近的房子一共住了3户人家,中间那个后窗户就是他家。
  我把望远镜借给了他,他站在那里久久的凝望,嗫嚅着很小的声音。
  也许他正在分辨那些晃动的身影哪个是母亲、哪个是妻子儿女;
  也许他正在自责,因为他的家庭成员中只有他自己生活得“丰衣足食”而别人正在受苦;
  也许他正在计划着哪天找机会再偷偷回去送些粮食或钱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