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硅谷》
第35节

作者: 海明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期刊俱乐部每周活动一次,利用中午午餐的时间在一个小会议室里进行,每次由一个人讲解。我虽没报名,但每次开会娜克苏米都要我去,她是好意,我只好去。听了几个星期后我觉得我实在没有这方面的背景,如果要象他们那样做深入的分析我得花上比他们多得多的时间才有可能。玛丽莎完全把这个大组当成了她自己的天地,有种不怒自威的权势。大家都有点要讨她欢心的感觉,这让我很压抑。

  玛丽莎的大组膨胀了起来,朱萍的权力无形中便萎缩了下去,我猜想朱萍要招新的研究员进来的部分原因是不想自己变成个可有可无的部门经理。叶惠珍便有自己独立的课题,和玛丽莎没有关系。
  由于肝细胞其它的指标我们现在没有条件全部自己测,公司联系了外面的实验室帮我们测。第一次测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的指标都测到了。公司的上层看到结果后极为兴奋,在公司的管理层通报了。公司有一个部门的头是个ABC,和我关系不错,她还特意到我格子里来祝贺。
  我也看了结果,那些指标测出来的结果实际上并不是很强,说是实验误差也不是不可以,我很怀疑结果的真实性。做了多年的检测工作,我知道在做测试时稍不小心或是用的试剂有问题的话出现假结果是很正常的,而且一次能测到这么多阳性结果,好得有点过头,即便是用成人肝细胞来测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离体后的肝细胞都会丧失一部分功能,何况这诱导分化出来的肝细胞。

  我把我的担心告诉了娜克苏米,她也同意,说一次的结果不能说明问题,至少要重复两次以上才能确定。看来这基层的人是最清醒的,高层的人无论如何都带着一些主观意愿,不管背景如何。
  日期:2006-11-12 7:11:20
  公司的组织工作做得很到位,公司的大小事务每隔一段时间就向所有员工通报一次,有问题可以当场发问,这样员工对公司的运作和进展情况很清楚。最近还设立了一个新的程序,管科研的副总裁每周和公司的员工,不管是研究员还是助理,有一次工作午餐,所谓之工作午餐就是大家把自己的午餐拿到一个会议室,和副总裁一块吃,边吃边聊,这样上层有机会听到最底层的声音。每次参加的人都不多,三五个或七八个,这样一年下来公司的员工都有机会轮一次,当然这是自愿参加的。平时公司的员工不一定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上层,这种时候没有压力,再内向不敢说话的人都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公司的行政事务有CEO负责通报,财政有CFO,人事由人事部经理通报,科研则是副总裁通报。公司有一个专利部门,经理是副总裁的级别。他也向公司的员工做过一次通报,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在美国专利申请的周期太长,很难定期通报进展。不过那次我们都很受益,第一次听到资深专业人员介绍专利申请过程和费用情况,学到了很多。

  没过多久就轮到副总裁在员工大会上通报公司研究课题的进展,这种会议总是人满为患,大家都会来,其它会议到的人有时候一半都不到,尤其是那种罗哩罗嗦的人事部会议。听副总裁报告是件很过瘾的事,她的口才非常好,脑子清晰,条理分明,能把和自己毫不相关的课题介绍得一清二楚,让大家都明白。每次她介绍完后大家都是一阵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在这里要有相当的才华才能让这帮牛人服气,连CEO都没有这种待遇。

  这次会议上副总裁也把我们课题进展的情况通报了,她很强调我测出来的酶活性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她没有通报外面实验室测出来的结果,看样子高层里面至少她的脑子还是很清楚的。在介绍每一个课题时她都把做具体事务的助理的名字说出来,让人很有荣誉感,这也是大家愿意来参加她的会议的原因之一。
  会议上她也正式把公司的科研战略向大家介绍了,和以前我听到的差不多,公司打算在两年之内奋力一博,尽量争取有大的突破。
  公司的产品部正式成立了,大家都很关心经理的人选。结果出人意料,行政部的凯丽出任经理。我听到消息第一反应便是漂亮女人有手段,自然只是心里猜测。不过在第一次开会时大家的反应都和我差不多,包括玛丽莎,看来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想。我不清楚凯丽的专业背景,但她一直在行政部,应该不是专业人员。
  产品部成立的直接原因是我们课题的突破性进展,因此产品部成立后第一次会议便在我们课题组开。那天课题组的人都到齐了,朱萍宣布开会后大家都用眼睛看着凯丽,看看这个以前的职员现在突然升上来的经理有些个什么能耐。身边熟悉的人有了地位的变化总让人不习惯,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职位的人来说。那些眼光并不友善,有些冷眼看把戏的成分。凯丽显然感觉到了,她开始说话时声音都有点颤抖,但还是强撑着把开场白的话说完了。我感觉她的内质有点强悍,弱一点的人很可能会出洋相。

  在公司当经理最重要的便是说话,话说得漂亮便是好经理,反之则要大打折扣,再有其它本事都是白搭。凯丽的第一次开会说话勉强可以打六十分,考虑到她刚升上来,陌生加上紧张。不过她是美国人,没有语言问题,这是个很大的优势。
  我觉得公司这一步走得太早,产品部成立是为产品作准备,可目前的情况离产品差得还很远,更重要的是在可见的将来也不是很有把握。当然公司高层也许有其它的考虑,光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个明智的决策。公司的高管都是些聪明人,但我经历过不少公司,知道看上去再聪明有才华的人都有视觉盲点,有时候会犯些很低级的错误。当然我只是个助理,在公司里是最底层的,说不上话,更无法影响公司的决策,但并不影响我思考。

  朗的新部门是具体实施产品的中试,他一开始来的时候只是一个人,整天在实验室里和大家一块做实验,熟悉操作流程和原理。后来就开始招人,招了两个女人进来,都是四十左右年龄。一个象亚洲人,叫罗西,另一个象希腊人,叫多玛。多玛的五官象雕像似的,年轻时肯定很靓丽,一双大眼睛滴溜溜乱转,反应极快。罗西则很温柔贤淑,象日本人。两人的英文都不错,大概都是很小就到了美国,在这里上的学。

  由于业务关系,我和她们的接触比较多。我很喜欢罗西,她的气质总让我想起当年的陈芳;多玛的性格则是那种快节奏,她很聪明,也能聊。我每次碰到她总会觉得惋惜,这么聪明伶俐的人为什么还得来工作,干吗不自己干。象我这么能力一般的人都可以自己创业,他们的条件更好,反倒以打工为主。
  (二十)
  五月份副总裁的工作午餐轮到我了,看到email上的名单里有我和敏的名字,我便问敏去不去,敏说去呀,去聊聊也挺好的。敏到美国的时间不是很长,英文也不是那么溜,不过她的经历比较多,不怯场。
  到了时间我们都把自己的午餐带上,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围着一张长圆桌子坐了下来。来的人不多,总共只有四个,除了副总裁外其他都是外国人。副总裁见状兴致也不高,和外国人说话总归不如和美国人说话那么随意。我们开始随意聊了几句家常,见其他人没有什么严肃的事情要谈,我便问副总裁:“我可以问一个大一点的问题吗?”

  她看了我一眼,点点头:“当然。”我实际上是有备而来,就接着问下去:“公司最近决定在两年之内要上很多项目,是否有考虑到两年之后不成功的可能性?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能有突破,大家当然都很高兴,公司也会因而有大的发展;但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不成功,没有任何突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不会把公司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地步?”

  副总裁听完了我的问题后沉思了一下,缓慢地说:“是有这种可能性,公司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问题是我们如果不拼的话我们肯定会失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