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孔芷走了进来:“陛下,水好了……”但是当看到自己的父亲,正在傻傻的站在那里,皇帝已经没有了气息的时候,水壶摔在了地上,她也瘫软在了地上。
“爹……这……”孔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她看向自己的父亲。
而此时的孔骏好在没有慌神,但是他的眼角却有了泪痕,明显是哭过了……孔骏深深的吸了口气:“皇帝临终遗言,太子杨文熙继位!”
“任命孔骏兼太傅,录尚书事,大都督,假黄钺,总百官,辅政新皇!”
所谓的录尚书事,就是非尚书台官员,但是可以参与到尚书台的政务中,这种官职,一般是兼任,又地位显赫,权力大的官员担任,而大都督加假黄钺,则代表着天子威权,节制于各个高级将领,所遇战争之事,则带兵征伐。
一般大都督则后面则要都督中外诸军事,为实权最高统帅,但是如果没有都督中外军事,则属于虚权,但是代表着天子权威,到了各个地方,是可以节制于各地兵马。
而孔骏之所以没有把这个变成实权,则是因为即使加了这个,地方的人,听不听他的,这都是需要一个问号的……
毕竟地方掌权的人,大多数都是藩王,你要想节制人家的兵马,那就代表着削弱藩王的权力,如此之下,天下是会乱的。
而总百官,可以理解为统领朝中百官,为百官之首,这一套下来,这孔骏则是成为了实际的第一官员,也是唯一的辅政大臣。
然而段豪此时刚刚到了杨亮这里,刚把皇帝快不行,要他进宫的事情告诉了他……
杨亮也是立马跟着段豪轻装上阵,前往皇都,害怕皇帝不行了……
俩人日夜赶路,来到了洛阳城下,看着城楼上的白条什么的,顿时意识到皇帝驾崩了……
而段豪看着杨亮说道:“王上,跟我一起入京?”
然而令段豪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杨亮可谓是十分的谨慎,当他得知了,孔骏给自己的加封后,他明白,孔骏此时已经完全掌握了朝政,自己再前往的话,那就是瓮中捉鳖了……
而杨亮看向段豪说道:“小友啊,陛下临终怕是已经改了诏书,我在前往帝都之中,恐怕不好……”
藩王入皇都,那是要有皇帝的命令,不能私自入京的。
“我们有,皇帝的入京诏书啊!”段豪拿出来诏书递给了杨亮,示意他,你不是听着命令来的。
“小友啊,现在这个时候,诏书是真是假,已不是你我说了算的了……”杨亮对段豪说道。
此时段豪是彻底地明白了,这杨亮是根本不敢进去……因为此时的孔骏已经彻底的把持了洛阳城,杨亮如果进去的话,孔骏是很容易把他干掉的。
而此时段豪也只能就此作罢了,人家不愿意进去,你总不能强迫人家进去吧?
对此,段豪对杨亮是颇为失望的,因为在他看来,杨亮应该进去,争取一下,与那孔骏争论一下,皇帝的遗书到底是什么,让孔骏拿出来真正的诏书看看。
他相信杨烈不会改诏书的,因为给自己的诏书中,在召见杨亮的时候,却明确的说明了,让杨亮进宫来是干什么的。
所以拿着这份诏书,可以去找孔骏对质去,让孔骏拿出来他的诏书,如此之下,到时候皇帝的诏书到底是什么,就可以确定了……
所以在段豪看来,杨亮应该入皇都,与孔骏对峙,但是这杨亮胆小甚微,不敢去与孔骏对峙,如此之下,在段豪看来,杨亮也是难成大器之人。
对此,段豪倒是感觉无所谓,毕竟即使孔骏当政,作为孔家党的一员,他段豪其实也是受益者……
既然杨亮不去争取,那么段豪不会再说什么了,毕竟损失的不是他,是杨亮自己。
其实内心当中,段豪是希望杨亮前往争夺一下的,虽然段豪的表面内心是感觉无所谓的,但实则,作为拉杨亮入朝的段豪,杨亮一旦当权,那也一定会封赏于段豪的。
而孔骏,对于段豪颇为有意见,即使提拔段豪,恐怕也不会重点提拔……
但是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了,他段豪能再说什么呢?
“既然汝南王已下定决心,那么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段豪说完抱拳作揖,随后告别了汝南王,带着段兰两人回到了洛阳城。
而杨亮看着前面的洛阳城,他也只能在内心中暗自懊悔,如果自己能早点回来,如果杨烈再多活一会……事情,不会如此呀。
这是杨亮这些年来,距离权力核心最近的一步,但是到门口了,他选择了放弃……
其实这种对眼前权力果断放弃,何尝不是一种本事呢?
毕竟权力是最迷人的迷药,是男人面前的绝色美人,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的,在这世上,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而段豪回到了洛阳城中,而此时朝中正在商议着,对于杨烈的谥号安排……
至于新皇登基,早已经结束了,在杨烈死的第二天,就完成了新皇登基,因为只有新皇登基了,孔骏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独揽朝政,掌握大权。
至于杨烈的谥号,一天的时间,就定下来了,为‘孝文’。
如此评价,对于杨烈而言还是很中肯的,杨烈这二十四年来,治理的国家还是不错的,在这二十四年里被称为‘元兴之治’。
这二十四年里,只发生过一次凉州叛乱,这个叛乱虽然和杨烈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好在叛乱造成的后果不是很强,比起来元兴之治的功绩,这算不了什么。
在元兴之治中,大周帝国的人口得到了增长,国民的资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但实则,在这二十四年里,因为杨烈对于朝臣官吏,管理的相对宽松,也滋生了很多腐败之事,毕竟皇帝对于腐败的容忍程度是很强的。
在元兴之治的时间里一共发生了三场腐败大案,对于这三起腐败大案的主犯都没有进行死刑,最大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没收家产,流放……
也是因为这种处理发生,造成了凉州起义,从而席卷西部,差点丢失关中要地,如果要丢失了关中,这段历史,也就不会被称为元兴之治了,也是因为贾恒平叛了这场叛乱,他才得以在朝中立足,即使杨烈后面对其不爽,也没有拿下其太傅之位。
因为对于杨烈而言,贾恒真的是救了大周帝国……
即使因为贪腐,发生了农民起义,叛乱,但是杨烈依然不改他宽宏的态度,所以后面又滋生了很多腐败之事。
毕竟风险低,利润高的事情,没有人不会做,基本上只要当了官,多多少少的都会贪腐起来,从而,整个帝国的社会风气,官场都不是那么的清明……
但即便如此,粮食储存增长,人口增长,这都是实打实的事情,比起来这些,贪腐算不了什么。
当然他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和他对于南方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最后给杨烈定一个孝文皇帝,其实是很中肯的……
而孔骏上台后,则对于自己的亲信,更是开始了大大的提拔,在他被杨烈重用的时候,就开始排异己,当时杨烈还在,都如此,更别说,现在杨烈不在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