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GDP》
第36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重要的是江户时代中期,“兰学”被日本的有识之士和进步知识分子接受和宣扬。所谓“兰学”即欧洲近代科学,因多翻译或学自荷兰人而命名。十八世纪末日本民间学习“兰学”已蔚然成风,进入十九世纪更传播范围甚广,近代物理、化学、地理、医学、生物学甚至西洋油画都为日本进步学人所喜好。最有代表性的兰学门徒福泽谕吉后来成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宗师,一大批师从“兰学”的新知识分子成为“倒幕维新”运动的先驱和中流砥柱。

  江户中后期的日本思想界可谓百花齐放,出色完成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先行的旗帜作用。而中国类似的民族思想觉醒运动要推迟到晚清救亡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逐渐完成。
日期:2010-08-20 16:47:37

  4)日本是岛国,国小力弱,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威胁下的危机意识远比中国强烈。
  5)日本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强于中国。
  日本从战国时代直到江户时代,国家在政治上都是中央统辖和地方自治共存,还有僧团势力、商团组织和农村的宗法社会,虽然也存在等级森严、重农抑商的传统,可是社会的包容性、兼蓄性都比古典中国皇朝宽松。所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有各种政治团体和社会团体存在(二战期间军部才严令取缔某些组织),比如大家熟知的黑龙会、樱会等军国主义社团,这些社团客观说在历史上起到了强化日本力量的作用。

  而中国历代皇朝的标准做法是严防任何民间组织对皇权构成威胁(黄巾起义、孙恩起义、元末民族大起义都是借助宗教推波助澜),无论儒、释、道必须改造成为皇权专制服务的工具,民间除官府系统外只允许村社级的宗法社会自治作为基层统治的补充。即使存在实际的非政府组织,也都沦为政府所不容的黑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也宣布取缔任何形式的反动会道门以保持意识形态的纯洁。其实缺乏社会自治能力,缺乏多元化、多层次的非政府组织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中国近代史国民一盘散沙就是社会缺乏自治和共同意识的最明显案例,“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也是这种缺乏合作与自治传统的反映,这点上中国社会比印度还来得差些。

日期:2010-08-20 16:52:05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日本人在所有后进民族中的反应是最激烈的。江户幕府主持了“天宝改革”试图保住政权,但倒行逆施的政策让日本的地方武士和普通百姓更下定决心要彻底埋葬反动黑暗的旧体制。短短不到十年内,经“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尊攘狂潮”、“禁门血战”和“西南战争”几起标志性事件后,日本各地的爱国志士从盲目的“尊王攘夷”思想转变为统一的倒幕救亡路线。1868年日本“戌辰革命”爆发,讨幕派武装发动讨幕战争,以风卷残云之势荡平了貌似强大无比的德川庆喜将军的势力,旋及开启了明治维新的自强大门。

  “废藩置县”、“官制改革”,日本革命者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坚定地肃清封建残余组织形式,强化国家统一,向资本主义官僚专制体制转型。“戌辰革命”三部曲完成后,日本新政权的骨干们确定了“求知识于世界”和“富国强兵”的建国纲领,国家进入史称“明治维新”的资本主义改革阶段。
  “明治维新”运动中,以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岩仓具视、西乡隆盛、大隈重信为核心的日本领导核心,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和社会制度,虽然内部有分歧乃至流血斗争,但通过教育改革、殖产兴业、改革军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地将落后的封建日本改造成近代化的新国家。这期间日本在野的思想家、新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们的贡献也至今为日本人民推崇和纪念。

日期:2010-08-20 16:59:59

  “明治维新”的细节哥不展开多介绍了(有兴致的读者可有找到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那段历史),“明治维新”的本质是日本封建进步势力和爱国志士发起的救亡图存社会运动,最后的成果是完成了日本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使日本从一个混乱落后又贫穷的偏僻封建岛国逐步变成了旧式资本主义国家。它最值得关注和有借鉴意义的两点在于:1)对教育的极端重视,提高了日本全体国民的素质技能;2)彻底从制度上消灭了武士这个庞大封建特权阶级的存在,让这一占人口比例相当份额的不事劳动的阶层(包括武士的家庭成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既减轻了社会负担,也强化了生产力发展。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这一方面和当年东亚的国际局势及日本社会的传统有关,更重要的是这是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
  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以20世纪前的英法两国为典型,资本家对内主要靠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族来榨取利润和完成积累,对外靠野蛮侵略与掠夺来扩大成品市场和廉价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供应地;微观企业层面依靠技术和管理,宏观国家层面凭峙暴力和拳头。尽管支撑旧资本主义扩张模式的基础同样是先进的科技文化,但是由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和人类的普遍文明觉悟没有当代人这么高,所以不象今天的新资本主义更注重科技文化的竞争。这种情况直到地球人遭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才彻底反思,旧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国家间的发展与竞争强调文明的游戏规则,依靠科技进步和自由贸易为主导。

  这种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扩张模式实际上是古典“国家主义”和“重商主义”思想结合的产物,本质来看是种重视外延甚于内涵的粗放经营的发展思想,与现代的经济学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旧资本家表现出的对利润的狂热和对人道的蔑视,就是马克思观察到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现象,也是霍布森、卢森堡和列宁痛斥的“帝国主义的邪恶本性”。日本帝国就是在这种旧资本主义的邪恶本性驱使下给朝鲜民族、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带来了野蛮残酷的侵略与战争,也最终引爆了自己并给日本人民造成了难以忘却的痛苦记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