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第1节作者:
回形镳 日期:2011-4-29 0:31:00
现在的经济学门类是林林总总了,但是专论如何“创造价值”和“提升价值”这俩经济学核心的,却极为凤毛麟角。
===================================================================================
其实,经济学所有实践活动,都是以“创造价值”和“提升价值”而展开的。
===================================================================================
如果从以上标准来看,咱们看从《国富论》开始,到现代凯恩斯主义,这些“经济学理论”,全是教国王或政府如何“搞经济”的。
搞得政府总对经济有过份的兴趣之余,这些“经济学理论”却几乎不涉及“商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事。
因此这些“经济学理论”,是很容易被细心的经济学实践者,剔除出经济学门类之外的。
索罗斯就更干脆,直接宣布“经济学就是伪科学”。
这些游离于“价值”之外的“经济学理论”,还挺能整事。
在现代来说,从凯恩斯主义一直到“休克疗法”,却把政府与在大学读经济系的大学生们,搞得迷糊迷茫得很。百花入百眼的,连经济学的边界也不明晰了,甚至什么叫“经济”,也不好定义了。
还不如咱们的西汉之前,就直接将经济定义为“水”,是社会与国家管理的一个要素,边界十分清晰;与其它四个社会要素:木、火、土、金,是并列关系。
五个社会管理的要素相互影响,就成为一个完整形态的国家了。
这就叫“五行”,是咱们古代国家一种治理核心理念,可以称之为古代的“统筹学”。
——这可比现代这“理论”那“理论”强多了,起码不会使经济实践活动游离于“创造价值”、“提升价值”之外,从而使经济有了“润下”,即“滋润万千百姓”的功用。
经济学很清晰,从来不含混。
——你能创造价值,你就能够立业。
——你能提升价值,你就能够走向富裕。
日期:2011-04-29 00:35:06
但是,“价值”这事儿,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飘忽的,可能在经济界别中浸润了多年,仍会发生暂时的迷惑,就不要说新入行的初哥了。
咱们看以下在商业世界中经常发生的场景。
一对订了婚的男女,想择一套住房做新居。房产经纪带着他们来到一套住房,就发生了以下对话:
房产经纪人:“这套房实用面积70平方米,最适合你们这些小夫妻居住生活了。”
买方:“为什么地上有条缝?”
房产经纪人:“看看外面,面对足球场,你们的小宝宝长大了,还可以在那里踢足球。”
买方:“这个厨房不是我们喜欢的样式。”
房产经纪人:“这个厨房是最新潮的了,叫半开放式厨房,你们一个人在里面烹饪,另一个在外面可以慢慢欣赏。”
买方:“墙的批荡实在太差了。”
房产经纪人:“这间房太实用了,看看主人房,你们在里面打滚都可以,还面对东方,你们可以享受第一缕朝阳。”
……
最后,小夫妻问:“这套房卖多少?”
房产经纪人:“老友价了,折实了160万。”
小夫妻只同意出140万。
双方就价格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这里就很让人困惑了,
到底是房产经纪人提出的160万价格,更符合这套房产的价值;还是小夫妻提出的140万价格,更符合房产价值?
亦或两者都不符合该房的价值?
那么,该套房产是以什么来厘定和确定其价值的?
咱们当然可以列举出一些成本因素,来强调该房产的价值,比方说强调该套房产的建造成本是多少。周围还有良好的学校或公园或其它设施,来强调环境因素。但是一旦这对小夫妻觉得价格不合适,扭头就走,这套房子也就是对这位小夫妻不存在价值了。
那么,价值到底是房地产经纪强调的“客观因素”构成,还是以这对小夫妻的“主观衡定因素”决定?
也就是说,价值到底是一种客观标准,还是一种主观标准。
以上问题,就构成了“价值”的飘忽性和不确定性。
这也造成了咱们估值乃至定价的难度。
如何处置?
日期:2011-04-29 00:41:09
在回答以上问题前,咱们先说一个关于“估值”的故事。
咱们记得那位“红色资本家”亚蒙·哈默(Hamer Armand)不?
但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他弟弟维克托。
这是一位天才型的估值定价大师。
哈默的父亲可是位共产党人,美国共产党就是他一手创立起来的。为此,哈默与前苏联的领袖列宁可算是好友,曾在“十月革命”之后,就远赴前苏联做各种贸易生意,是西方第一位企业家远赴前苏联了。
但咱们说的重点不在这,说的是哈默自从前苏联开始“清洗”之后,哈默离开了前苏联,经欧洲回到了美国,并带回了一批前俄国沙皇时代的艺术品。
那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代,正所谓连地主家也没几个余钱的,哈默手头值钱的东西也没几个,就靠这批艺术品东山再起了。
维克托就在其时,展示他估值定价的天才了。
他并不是因为市场萧条就给这些艺术品定个低价。
相反,他采取了“从尊从贵”的原则,推销这批前沙俄时代的艺术品。
每遇整数,他还减上一元钱,比如1000元的艺术品,他就定价999元;2000元的艺术品,他就定价1999元。
再配合眼花缭乱的营销推广方式,等售出90%以上的前沙俄艺术品,哈默就手里攥着几百万美元的现钞了——上世纪30年代的几百万美元,可=现在的好几个亿美元。
哈默企业之船,就可以扬帆出海了。
其实,像维克托这样的估值定价天才,在咱们国家也不少——历史上不少,现在也不少。
像那位私人收藏家马未都,就可以说也是像维克托这样的估值定价天才。注意看他的电视栏目,当他对古董估值的时候,当然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咱们更多地看到他的……咋说呢?“灵感”?
反正他的“灵感”就是挺灵的,都达到“是就是,不是也是”的地步了。他说是这个价,市场就跟着他走,而不是他跟着市场走。
——估值,就是这么神奇。
老马家说一个价位,好过俺上去说一万个价位。俺上去对古董说个价位,观众不扔俺臭鸡蛋,就得感谢观众们素质高了。
说起俺这位“前干部”,也得说说现在的干部。
咱们的干部不是到瑞士的制表厂参观吗?
一看瑞士那个制表厂,就那个气呵~。
靠~,看设备简陋的,连个压壳机都是上世纪初的设备,笨笨的,还手工去压呢。
制表师傅也挺懒洋洋的,见到“中国贵宾”们来了,连司空见惯的擦鞋笑容也没有,只瞅一眼,招呼也不打个,就扭头回去干自已的活了。
干部们就得出结论来了:“凭啥瑞士的手表卖几万元一块?管理气氛还不如咱们上海、深圳的制表厂呢。”
回来就下政策了:以后上海的手表,也卖几万元一块,顶死你丫瑞士手表的~。
各位说说:手里拿着几万大洋,是买瑞士表,还是买上海表?
为啥维克托、马末都的估值定价就灵验得很,而咱们长官的定价嘛~,就这个那个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