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
第34节

作者: 戴小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腾腾腾走到船舷边上,大声对着岸上喊道:“姑娘,你莫装逼,装逼遭雷劈,莫装纯,装纯被人轮,莫装嫩,装嫩遭人恨,莫装傻,装傻被人打……”
  一口气骂下去直到面红耳赤气不够用,他这才大口吸了一口气,顿时,一股带着海腥味的海风从鼻腔钻到肺部,颇有海上明月豪气顿生之感。
  这口气终于发泄出来了,用梦入神机那厮的话来说,从今以后念头通达了,这才能成就神功。
  他心里面喃喃,把五百年后的脾气发泄得淋漓尽致,很坚决地对着岸上竖起中指,五品诰命夫人了不起啊!跳到海里面游过来咬我啊!
  船上,岸上,所有人全部目瞪口呆,这位小相公……是在骂人?

  不远处的小丫鬟小倩红了脸庞,而岸上的闻人氏气得玉面铁青,脖颈上粉嫩的肌肤下青色的血管爆起,细若削葱管的手指紧紧捏起,指甲刺进了掌心而不自觉。
  十几个秀才们面面相觑,然后,这才觉得这位郑贤弟像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互相看了两眼,秀才们胸中突然也生出一股子挥斥方遒的义气来,纷纷跳着脚大喊:“郑贤弟,我们顶你。”
  不要以为顶是后世网络名词,这时候的大明朝用[顶]一字司空见惯,始见于武宗朝,南京吏部尚书朱恩拍大太监刘瑾的马屁,拜帖连[拜上]都不敢写,而写[顶上恩主老公公],从此[顶]、[顶上]一词瘟疫一般在读书人当中蔓延开来,开始还是曲身阿附阉党的时候用,到后来,连文官们写拜帖,脸皮厚些的都用这种[顶]的写法,据说连戚继光给张居正的拜帖都曾经用过[顶上]一词,当然,这是小节,不损戚少保名将的名头。

  乖官在船上挥手,然后大声唱起方才所作的《点绛唇》,岸上的秀才们也跟着大声地唱: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
  这《点绛唇》唱响在海面上,孤帆点点,终究在海面上远去了,那小丫鬟看着背着双手站在船舷边的乖官,那雪白的马儿在他身边,不停探过头去跟他挨挨擦擦,他转过头来,嘴角似乎带着一丝儿笑,伸手去拍拍马头。
  小丫鬟突然觉得脸上滚烫,忍不住用手捂住了脸儿。
  PS:[南浦沈香雨]这句我本来准备改成[南浦樱花雨]的,因为这个词牌名又称为《点樱桃》,泥马,又怕有孙锡良的粉丝,把孙教授那套[国人喜欢樱花就是汉奸就是谄曰]的观念拿出来,想想算了,用个[会稽周郎曲]罢!这年头文化流氓多啊!惹不起。
  又PS:有读者问乖官的字不需要避讳朱元璋么,朱元璋所设立的文体规范,有“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除凶恶字样以外,无其他应避忌讳”的规则,意思是说如果皇帝的名字为两个字,使用此二字中的任何一个字无需避讳,也无需避讳皇帝名字的同音字,所以乖官的字凤璋是没问题的,只要他别叫元璋就行了。

  再PS:“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是圭的一半,二璋合一便是圭,所以,这是形容大臣们手持玉璋联合一心供奉君王的意思。取表字,要么类近,要么反之,譬如杨[过]字[改之],奉璋和国蕃意思类近,只不过被沈榜沈县尊改了一个凤字,当然,也有出处,只是因为大堂上被扒下裤子一节容易被联想,实际上这个字取的很有水平的。我记得给乖官取表字那一章的章节名就叫《左右奉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头吹嘘过[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的君臣之道。

  咱是不是脸皮很厚?这么夸自己水平高,老实说,我也觉得有点傻,为了给乖官取个合适的字,我查阅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资料。有时候自己也想,网络文学,印刷出来也是上厕所的时候看的,有必要么!但,我脾气颇偏执,做事往往一定要按照自己心里面那个路数来。

三十四章 痴呆文妇

  天津卫早消失在海面上,孤帆远影,乖官在甲板上吹着海风,小丫鬟小倩看着他背影,觉得小小身影,却有小姐说杜工部诗[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的寂寥之感,本想上去说话,却没胆子迈开步子过去,左顾右盼之下,瞧见了单思南。
  “喂!小书童。”小丫鬟走过去,冲着大头摆了摆手儿,大头扭头看眼前这个穿着蜀锦遍地撒花裙的少女,以为是这家船主的小姐,就微微弯腰,学着乖官的腔调施了一礼,“见过小姐。”
  小丫鬟小倩先是一怔,接着,忍不住咯咯咯笑了起来,大头被她笑得摸不着头脑,等小倩自承身份,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大头虽然机灵,到底没怎么见识过豪奢人家的派头,以为穿着蜀锦裙子就是小姐,这在北地也不算差,像闻人氏,就是一身蜀锦。不过,江南繁华胜地,四大名锦俱都出自南方,一匹蜀锦,在市舶司所在地宁波,十两银子足矣,到南京应天府或许贵些,顶多贵个一二两,到北京顺天府,这价钱可就贵了去了,翻个跟头也不止。
  所以,颜家的小丫鬟穿一身蜀锦裙子,成本大约十三两左右,符合一个得小姐宠的丫鬟的价儿,但是这一身到了大兴县,加上剪裁,估计得大兴县县太爷沈榜一年俸禄四十两拿出来才能拿下,这个,可就不是段夫人的丫鬟春梅穿得起的了。

  自觉出了丑,大头赌气转头不理会小丫鬟,小倩忍着笑,“小书童,姐姐给你道个歉,莫生气了。”
  到底才十一岁,大头很快就不生气了,小倩就缠着他问乖官的事儿,差不多半个时辰,乖官的老底被掏了个一干二净。
  盘问清楚了,小倩喜滋滋去了,回到舱房里头,她大声就冲自家小姐道:“小姐小姐,小倩问清楚了,那位郑家小相公,是顺天府的大名士,作了一首木兰辞,快要名扬天下啦!”
  颜氏小姐正怏怏斜卧在榻上,看她满脸儿兴奋冲进来,一进来就说什么大名士,忍不住生气,“就那个小孩子?大名士?说得那么轻巧,这世上,也就青藤先生才当得起大名士的称呼。”
  小倩吐了吐香香舌尖,心知小姐生气了,就闭上了嘴巴坐在榻边上,舱内精了好一会儿,那颜氏小姐忍不住,问她,“不是说作了一首木兰辞么?念来我听听。”
  “小姐都说了,小孩子能作什么好词,不念了,省得污了小姐的耳朵。”小倩故意说到。

  颜氏小姐被她气乐了,一翻身扑过来,“好你个死丫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主仆二人在榻上笑闹成一团,好一会儿,才歇了,俱都气喘吁吁,小倩到底是受宠的丫鬟,大凡受宠的丫鬟,都是眼眉通挑晓得看脸色兼会揣度人心的,什么时候可以逗一逗自家主子,什么时候不可以,这些都是学问,因此她不等自家小姐再问,就把人生若只如初见念给自家小姐听。
  颜氏小姐一闻之下,如遭雷殛,脸色都变了。
  不怪这位颜清薇小姐被雷得外焦里嫩,乖官抄袭的那位,号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或称[八百年无双无对],换句话说,宋朝以后的数百年,他的词为第一。而木兰辞又为其代表作,像颜清薇这种时称[痴呆文妇]也就是后世所谓文学女青年加小资产阶级的结合体,也是某个文人们竞相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代开篇共同的第一句话[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整日沉迷在苦闷的圈子里,恐惧、彷徨,不明白人生的意义。]

  如此幽艳哀断,洒洒然别有怀抱,这种诗词对一个文学女青年的打击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本来点绛唇就已经让颜清薇惊艳了,这会子又冒出来一首木兰辞,她当然是如遭雷殛了。
  半晌,她摇头自言自语,“我不信他小小年纪能做出这种能传唱千古的词来……”说着,起身拎着裙子就往外面走去,小倩一骨碌翻身起来,“小姐,小姐,你这是干什么去。”
  颜清薇拎着裙角一阵疾行,出了船舱到了甲板上,就看在乖官正在和马儿嬉闹,她停下脚步,身后小倩急急忙忙追过来。
  “就是那个穿月白儒衫的?”颜清薇扭头问小倩,小倩点头。

  这时候,颜清薇倒是有点儿惊惶,不过,要是弄不明白,死也不甘心,当下拽了拽裙子,挺了挺胸,自己给自己打气,“清薇,你可是青藤先生的记名弟子,那个小孩子,不过欺世盗名之徒,怕什么,过去责问他。”
  想到这儿,她胆气顿生,腾腾腾,小脚儿快步走去,到了乖官跟前,刚要张嘴,眼镜娘看清楚眼前人儿了。
  哎呀!小姐,他面如凝脂,眼若点漆,触目如琳琅之玉,一见之下,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身姿濯濯如春月柳,身处众人之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小倩给她形容乖官的词语在脑海里面响了起来,顿时脸儿就红了:原来,小倩不是胡说。
  跟在旁边的小倩看自家小姐的模样,心中明白,心说:小姐,这下相信小倩不是胡说了罢!你总说这世上哪儿有魏晋风骨姿态的少年,眼前就有一个哦!
  乖官正笑着摩挲小白马的马脸,看一位小姐急冲冲跑到自己跟前,突然又红了脸儿不说话,有点莫名其妙,不过,这位小姐一身儿白绫,衬托出雪白雪白一个俏人儿,好像是这船主家的小姐。
  自己穿月白色儒衫是因为便宜,可这位小姐一身白,绝对不是穷,一般来说,爱穿白色的人都有一股子洁癖。所以,乖官下意识就皱了皱眉头。
  “可是颜小姐,见礼。”乖官不好失了礼数,弯腰唱了个肥喏。
  “郑相公,万福。”颜清薇脸上绯红一片,微微屈膝道了个万福。

  这情景,怎么说呢!有点像是江南闹洞房时候让新郎新娘互拜的味道,旁边小倩顿时捂着嘴儿轻笑。
  乖官不明白,颜清薇却晓得自己的丫鬟笑的是为什么,使劲抿了抿薄薄的唇,脸上搽了胭脂一般,红红腻起一片,端的是一位美人,不过,脖颈儿两旁,却是有两条大筋崩了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