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炮兵独立到核弹袭击——300年西方战史百将传》
第53节

作者: 小学生阿萌
收藏本书TXT下载
  矛盾是有的,但总体来说,四位名将配合得还不错。福大帅带领贝、黑、潘三大将连续对德军发动了三次战役、打算灭掉三个“特烦人”的德军突出部。这三大战役是:由法军主打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由英军主打的亚眠战役、由美军主打的圣米耶尔战役。德军在这三次战役全都惨败,接近崩溃边缘。削平了仨突出部后,福煦率领102个法国师、60个英国师,42个美国师、12个比利时师以及两个意大利师和两个葡萄牙师对德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全线总攻,福煦高呼“人人作战”,协约国军队一鼓作气,突破了德军防线,德军统帅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将军回天无力,兴登堡郁闷地对德皇威廉二世说:“陛下,咱实在是打不下去了,赶快停战吧,要不德国就完蛋了。”不久德皇被迫下台,德国宣布停战。

  1918年11月8日,在法国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作为协约国谈判首席代表在行军列车里接受了德国的停战谈判。福煦傲气凌人地对德国人说:“汝等来此作甚?”德国谈判代表团团长答道:“想听贵方停战建议。”福煦答:“停战建议?我们没有。我们愿意继续打。”德国人差点郁闷而死——“您老人家说啥就是啥吧。让俺们怎么样都行,这对于俺们已经无关紧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福煦以“大战终结者”载入史册。不过福煦可能想不到,22年后,在同一地点,他麾下的大将贝当率领法国向希特勒德国投降了,当然此乃后话,这里不表。

  战后的福煦成为欧洲军界第一红人,当上了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的主席。他不但被法国捧为巨星,还获得了欧美各国军界的尊敬,英国和波兰也授予他元帅军衔,他成了世界历史上罕有的三国元帅。1929年,福煦元帅在巴黎病逝。
  福煦是20世纪法国最具影响的军事家,虽说他指挥的战役多是死伤惨重、代价极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就是那样,换是谁指挥也避免不了重大的伤亡,堑壕战总是如此残酷,并非福煦一人之过。福煦具有超凡的军事协同组织能力,他成功地指挥英法美等协约国部队取得了对德国最后决战的胜利,也为未来战争中多国联合部队的统率、组织和作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福煦还是一位超强的“军事预言家”,当他在战后1919年认真看了战胜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后,他说出了一句极其经典的“名话”——“此非和平,乃二十年之休战也。”当时全世界谁也没有太在意福煦的这句话,直到20年后(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才恍然大悟、惊叹不已——福煦元帅真神人也!

  ——————————————
  【名将小传】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1851—1929年)法国元帅。生于法国塔布。毕业于综合工科学校和高等军事学院。1896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教授,主讲战略课程。1908年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对法国战略战术理论的形成颇有影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参加马恩河战役。1915年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17年任法军总参谋长,战功卓著。1918年任协约国军队总司令,统一指挥英、法、美、比等国军队,对德军发起最后攻势,屡挫德军,突破兴登堡防线,迫使德国求和,结束一战,代表协约国接受德国停战。同年晋升法国元帅,并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19年任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并被授予英国陆军元帅军衔。1923年被授予波兰元帅军衔。1929年3月20日在巴黎病逝。著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论交战前的机动》和《1914—1918年战争回忆录》等。


日期:2008-4-16 10:45:39

  第六十集:一次大攻袭毁了仨皇帝——勃鲁西洛夫(俄国骑兵上将)
  熟悉西方战史的朋友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表现确实不咋地,远不如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那么牛叉。别看一战中的老毛子人多势众、骑兵第一(俄军是一战中骑兵最多的军队,有20万)、咋咋呼呼,貌似凶悍,但实际战绩却很不堪,在东线打了不少丢人现眼的烂仗,也没几个值得称道的名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俄国军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曾在1916年搞了一次惊天动地的超震撼军事行动,不但严重影响了一战战局,而且还被后世兵家所借鉴,被誉为经典之战。这次超震撼军事行动的总导演就是勃鲁西洛夫将军——一俄罗斯在一战中唯一的名将——他的成功可是间接毁掉了三个皇帝和他们的帝国,您说牛不牛?

  勃鲁西洛夫是一位出色的沙皇骑兵战将,大鼻子下蓄着俄式大胡子(当时一战名将留大胡子是种流行时尚,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属于“德式”、霞飞和福煦属于“法式”、勃鲁西洛夫就是“俄式”)、一身戎装,腰悬佩剑,战靴铮亮,虽然这套行头看上去挺威猛,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他长得其实并不威猛,和一般的俄罗斯壮汉相比,他显得非常瘦小,甚至有些文弱(其实,好多俄国牛人都非彼得大帝那样的壮汉,如列宁、普京等都属于瘦小者,但极其精悍)。

  勃鲁西洛夫的脾气和他们国家的特产伏特加一样,那叫一个烈!又刚直又倔强,凡是他认准的事谁都无法阻止。他的脑子和其他多数俄国将军不太一样,当时俄国将军的战略战术头脑基本都“锈”掉了,打起仗来只知道让大批大批的士兵去送死却无法赢得胜利,而勃鲁西洛夫思维敏捷,很有战略眼光,从不打那些没意义的战役。有时候聪明人站在傻瓜堆里就会被排斥,勃鲁西洛夫就这样,加上他秉性太烈,所以很多俄国将军特烦他。不过幸运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看上他了。

  话说俄国自加入协约国(英法美等)参加一战以来,基本没打过什么漂亮仗,反而被德国的两位名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打得损失惨重,俄国大兵是上万上万的壮烈,东线形势一塌糊涂!1916年,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上将猛攻法国的凡尔登要塞,法军请求俄军赶快发动攻势牵制一下德军,否则法军就撑不住了。而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对意大利阵地也发动了猛攻,意大利急了,也让俄军发动对奥攻势来帮帮忙。

  几乎所有的俄国将军都坚决抵制这个要求——咱们死的人够多的了,那些可恶的盟友们还让咱们帮忙,万一再打败了咋办,咱可不能为别人卖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很犹豫,怎么办呢?这时身为军团司令的勃鲁西洛夫跳出来了——陛下,这仗交给臣来打吧。沙皇很高兴,就命令他指挥西南方面军对奥军发动进攻。其他俄国将军不高兴了——我们都说不能打,你凭什么能打?显得你比我们都强啊?于是他们拒绝给勃鲁西洛夫提供任何支援和武器。

  别看勃鲁西洛夫缺武器、少支援,但人家智商高,他想出了一个妙招——“一点主打,多点同打”。啥意思呢?就是说在一条宽广战线上用一拨军队集中兵力实施主要突击,再让其他好几拨军队各自选好地点同时实行突破,这样就能把敌军“忽悠”得神志混乱,搞不清到底哪是主攻,以此分散他们的兵力!
  奥军果然中招,很快就招架不住了。到这时俄国那些混蛋将军还是不帮勃鲁西洛夫的忙,反而更嫉妒他,他们拒绝按照命令进攻德军阵地。这帮混人的龌龊行为致使德军腾出手来帮助奥军,勃鲁西洛夫的部队虽然累得快吐血了,但还是坚持与德军血拼,直到彻底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进攻。俄军在这次攻势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挂掉100万!不过德奥军的损失更惨重——挂掉150万(其中被俘41万)!协约国的压力减轻了,意大利的战局也稳定了,德国被迫转入防御。最戏剧的是,这场战役在欧洲各国引发了一连串超轰动的连锁反应:

  德国——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由于调兵援助东线的奥军,所以没有更多的兵力在西线进攻凡尔登要塞,结果德军受挫,他被德皇威廉二世炒了。随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上台,他们很快就架空了德皇,成为德国的主宰,威廉二世完蛋了。
  奥匈帝国——奥军由于惨遭重创,帝国一片悲哀,君主制摇摇欲坠,奥皇约瑟夫·弗兰茨一世心情郁闷,撒手归天。不久,这个帝国就坍塌了。
  俄罗斯帝国——虽然勃罗希洛夫很成功,但毕竟俄军死伤惨重,而且在此之前,俄军已经损失了五百万,再加上这次的损失,俄国君主制已千疮百孔。不久俄国爆发了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完蛋了。
  怎么样?够狠吧?这就是“一次大攻击,毁了仨皇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