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低成本创业交流续》
第30节

作者: 中国地摊联盟3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07-01-26 | 昨天晚上3个人干了一夜10个小时把人家定的400个馍给做出来了.小妹,王鹏和我我们3个人.从昨天晚上8:30开始做.直到今天早上6点.才把集庆门来凤小区肉夹馍点预定的400个馍生产出来.这下我也明白我们的生产能力了.以前我是根据在西安的经验.估计一天一个炉子可以生产1000个左右.但是没有实践过.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误差.现在通过昨天晚上一个晚上的实验知道了.一个白天就可以做到这个数字.但是需要炉子不停人熟练才行.今天早上按他们的要求在7点以前就准时间送到了人家点里面.他们的生意还真不错的.他们说是2天就需要用怎么多了.再要提前给我打电话说的是 .因为他们很忙我们在那里等到了8点,才有时间给我们付钱.一共是387个,因为和面少了就没有打够400个.第一次又不知道他们的要求.很多都做小了.又给他们少算了10个.只算了377个的钱.这样算我们一个晚上赚了70多快钱.不怎么多,但是开始吗.是我们自己的速度还不够快.以后快了就好了.上午无叔打电话来问我生意的情况.我当时正在睡觉.就大概和他说了下.现在人不好招,因为要过年了的,人都在往家回.生意也不能大规模的铺开啊.看来是只能年以后再大干了.年前先把代(加)工面饼这块做起来.做好.等一会再给无叔打个电话.再解释一下情况拉.

  日期:2010-05-03 12:38:40
  2007-02-02 | 入乡随俗的技术问题
  到西安去学习技术以前,我就明白学习总正宗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就回来一定完全按照那个技术在南京做.因为我走了中国很多地方.发现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不同,就小吃来说.都会在原来做法的基础上参加一些当地的习惯口味.这一点在中国真的很明显.新疆的拉面和南京就很大差别.就肉夹馍来说,新疆的和西安的南京的各自又都不同.都是因为掺杂了当地的口味习惯而造成的.这一点我来南京还没有开始做生意就发现了的 .现在开始做肉夹馍就更重要了.老实说这样的习惯,这样的改变对于我们这些新进入行业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因为没有所谓正宗这个挡箭牌在我们前面.我们才可以发挥创新的优势,从而占得市场.如果是现在在西安做这个.难度就很大了,因为当地就认可正宗.而新开始做这个的人又怎么可能正宗的过人家几百年的老字号呢.从大家看来我是说.

  原来就是想着先学习了最正宗的技术.回来再根据南京人的口味做改进的.但是开始时间就苦与不知道应该怎么改进.所以到现在还是按照西安的技术在做.不知道这是不是没有怎么做开市场的原因.不是说麦当劳在中国销售的汉堡都和美国的口味不一样呢嘛!!!说是根据中国人的不同口味改进了的.所以这个正宗还真不是走到那里都好使的挡箭牌啊!!!

  前面准备做代加工面饼的生意噢.就是给南京很多卖肉加馍而自己不做面饼,从别人那里买饼的小摊专门加工饼.人家就拿来样品让我看.我一称只有70克重量却比我们的90克还要大一些.而且放几天都还很软.不会变的很硬.我一直没有找到原因.有一位在新街口地铁卖的大姐专门拿来了样品.说是我如果可以做到和她的一样,就每天要300个.当时我知道她这个很简单,就是没有找到方法.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摊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说是我们的饼不够软.发的不够好.其实我们就是按西安和北方的正规方法做的.这样口感很好的.但是这是南京啊.人们对于面食实在是不怎么精通啊.

  今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休息,手机突然响拉,我一接原来是在西安我们一起学习做肉加馍技术的小李子,他是在新疆的博乐开的店.问问我这里的情况.他的生意不怎么好.我问他一天可以卖到100个吗?他笑着说如果可以卖到那么多就好拉.呵呵!!!在我们无意说话之间我说起来了这个问题.就是面老是发的不能象别人的一样那么好的问题.他顺口说了一句.要用泡打粉的.这一句话提醒了我啊 .是的我们在接别人的店的时间.我就发现有一小袋这个东西的.就没有用的扔在那里.当时感觉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也没有扔掉.怕是有用.现在我明白了.原来那位大姐就是不告诉我是用的什么东西做出来怎么发的效果的.因为是同行嘛!!!现在我明白拉.

  其实在北方是不用这个东西的,因为它会大大的破坏面的劲道口感.而这里是南京啊.一般的人并不怎么懂得面食的口感.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啊.我们也只好做了的.明天有集庆门小店要200个面饼.说好了中午送到的.我就开始用这个泡打粉给他们做了.如果效果很好也就攻克了新街口地铁大姐的难题啊.就可以接到她这个每天300个的大单拉.
  呵呵!!!我就说嘛!!!只要有做最好东西的态度.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过了这一关我们就可以在南京大张旗鼓的开始做加工面饼的生意拉.这样在生意还没有好起来以前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啊!!!!根据我们的技术每天也就是可以做出来1000个左右的面饼.可以赚过近300元的.呵呵!!!今天就写到这里拉.
  日期:2010-05-03 12:58:01
  2007-02-08 | 今天在商界上又看到了关于牟其中的话题感觉是个英雄应该支持
  10月4日
  狱中再造“乌托邦”

  身在武汉洪山监狱的牟其中已悄然度过了61岁生日,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中国首富”,如今在监狱里过着拔杂草、看监区大门之类的悠闲生活,这是监狱里给年龄偏大、又有高血压的老年犯人的特殊照顾。
  1999年1月7日,在北京被武汉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后,牟其中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永定河21号,那里是南德集团北京总部,如今已成为了小肥羊火锅店,南德的痕迹荡然无存。
  北京是牟其中的发迹之所,也是他的沉沦之地。
  1992年前后,牟其中以对俄罗斯的飞机贸易一鸣惊人,并因此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首富”名声从此远扬。随后,牟其中又接连做出惊人之举:发射卫星、开发满洲里……但牟其中的巨额财富一直受到外界的质疑。其实,比财富数字更惹人争议的是牟其中的宏伟计划:炸喜马拉雅山、研究高速芯片、购买前苏联航母……
  2000年8月,牟其中以信用证诈骗罪被终裁入狱,人们猛然发现,这个富豪的亿万身家顷刻间灰飞烟灭。
  “南德在境内外的财产还有20亿。”已经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牟其中仍旧坚持。
  2003年3月19日,牟其中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刑事申诉状,南德集团于2004年3月22日向该院递交了“中止民事审理并转入刑事审理紧急申请书”; 2004年4月2日,南德集团暨牟其中、夏宗伟再次向湖北高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刑事申诉及指定管辖申请书”,请求案件重新审理。至今,牟其中和南德集团理事会尚没有收到任何答复。

  被囚禁的孤独灵魂
  洪山监狱中有几份当地报纸,犯人们每天可以看到央视的《新闻联播》,也可以收看到国内主要的几个地方台,牟其中自己也订了些报刊,如《南方周末》、《中国经济时报》,牟其中的前生活秘书夏宗伟每月还给牟送去《特供参考》和一些书籍,狱中的牟其中经常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人的去信,牟总是客套地回几句话。
  牟其中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早上6:00起床去院坝内散步,早餐后从事简单的劳动,中午有两小时午休,他还要抽出一小时去跑步,下午自学、读书,晚上研究项目计划。
  国内一些监狱有亲情电话,犯人可以在适当时候申请与家人通话,但洪山监狱没有。其实,就牟其中来讲,除了夏宗伟也没有什么人还一直在牵挂他,夏宗伟与牟其中一个月可以在接见日见一次面,但只能见面30分钟,为了延长见面的时间,夏宗伟经常在接见日申请共进午餐。
  尽管如此,牟其中一直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他经常发出无人能够理解他“满腔报国心”的悲鸣,一个人体会着“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千古寂寞,咀嚼着“老骥伏枥、悲鸣万里”报国无门的苦涩。
  牟其中前后三次入狱,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狱中度过,自称曾经拥有20亿身家的牟其中,如今却身无分文、两个儿子亡命天涯,第二任妻子抛弃他独自去了美国。妻离子散,身陷囹圄,可谓老来凄凉。
  谋划复活南德

  “从南德目前拥有的国内外的巨大无形资产来看,从南德已经掌握的智慧经济的操作方法来看,从南德过去处理过类似问题的经历来看,我有把握在两年时间内,解决南德的流动资金问题,连本带息偿还国内全部债务。”牟其中依然坚信自己能够东山再起。
  6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信用证的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牟其中认为该征求意见稿下半年有可能正式公布,届时,他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他平反的时刻“已经临近了”。
  鉴于对形势的乐观估计,牟其中已开始考虑出狱后的工作安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