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局——屌丝只能个人的逆袭与绝大多数屌丝的坟墓(越忙越穷的时代)》
第9节

作者: 湘西印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27 10:34:05

  “经济秩序的顶层设计”,及财富的发端:能源
  货币在币值稳定的时候是财富的储存方式和支付手段,这是货币最直观,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但货币绝对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在平稳温和的环境中,货币极其的梦幻,而在极端的情况会撕下货币这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果世界经济发展没有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全球化真是无比的美妙,以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澳元为储备货币的世界经济体系简直是所有人类的福音,不分种族,不分肤色,调配了一切,并让大家互通有无,各取所需。
  正因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不断产生的资源的消耗特性,在这残酷现实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一直被掩盖的“经济秩序的顶层设计”,而所有的货币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科技进步问题、都是围绕这样的顶层思维而来的。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悲哀难过的事实,欧美的精英非常清楚这种“经济秩序的顶层设计”,而我们这些所谓的精英除了私利以外,丝毫看不到对这一顶层设计的理解,最后会把十亿人的未来全部出卖掉。

  人类社会近百年来的文明也不过是资源利用的文明,同样,人类的活动也必然遵循“热力学定律”。也就是说,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了两种幸福的物质,一种物质就如铁矿石一样的金属矿藏,人们可以通过矿藏的冶炼提纯,从而得到某种金属,这种金属有着自身的属性,比如延展性,容易锻造、坚固、耐高温等等属性,人们于是可以使用钢材制造汽车,建房子;还有一种物质,在燃烧的时候、在裂变的时候可以释放出能量,驱动机械,冶炼矿物、改变某些物质的形态和结构,如石油、煤炭、U235等等,储存在这些物质里能量的释放为这个社会人类的运转提供了动力来源。人们可以开车、发电、转动机器生产产品,还可以用煤炭焚烧石灰石制造石灰和水泥,制造农业上的化肥……

  说的直白一点,从及微观的角度来说,人类可以在原子、中子、电子等基础上合成某种物质,制造出一种全新的元素。但人类绝对不可能凭空制造出能量,只能利用一种能量的形式获得另一种能量的形式,其中却必然会包含着能量的“耗散”。
  简单一点说,作为一种化学“元素”存在的物质,如一辆钢铁制造的汽车,在开了数年以后,通过对钢铁的回收,可能只会损失一点点的钢材,这种损失差不多是在颠簸和擦碰时候丢掉的,氧化生锈以后融归在土壤里的,这样的损失并不多。而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石油、煤炭燃烧以后的热量释放,由热能转化成一部分动能以后,最终还是以热耗散的形式回归了空气,通过大气层溢向外太空。人类最大的难题是制造不出永动机,也无法在不使用一种能量的基础上创造出另外一种能量。

  所以说,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能源甚至比铁矿石一类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更加的重要。煤、石油、U235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恩赐,作为通过植物的吸收固化太阳能以后形成的煤和石油才是财富的发端和初始阶段。
  能源比可以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更加的重要。对自身拥有能源的保护,对别国能源的购买和利用是整个全球化和“经济秩序的顶层设计”的最核心内容。而货币、“全球化”、“科技(科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发明创造上的,也就是资源利用上的能力;一方面是创造价值也可以说是价格优势上的能力)”、军事,都是围绕这个顶层设计逐渐展开的。
  能源为王的时代的开启,或许就是这个民族彻底被抛弃的那一天。
日期:2012-04-28 14:02:07

  谨以此篇献给越忙越穷时代的人们:在全球化背景掩盖下,美欧发达国家的思维
  就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游弋在中国的沿海,炮口对准这个“遍地黄金”的东方古国。而就在之前,为了能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出的产品卖到闭关锁国的中国,他们竟然用鸦片贸易的形式试图撬开中国紧闭的大门。这就是亚当斯密四代的“古典经济学”时代的模式。
  在金本位和古典经济学时代,“强卖”成了那个时代的主角。欧洲的产品不远千里,还要军舰打头阵,为的是卖给我们东西,哈哈!真可笑。
  但在那个时代,有钱不是有纸币,而是有黄金和白银,这两样都是全世界都喜欢的,所以称之为绝对的“硬通货”,全副武装的货船载着货物千里迢迢为的就是换取金银。
  现在不一样了,很不牛逼的中国居然成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货物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遍布世界各地,与一百多年前的反差是多么的巨大。
  不仅全世界都乐意购买中国的货物,还乐意在中国投资办厂,在这块苍茫而古老的土地上,一切变得繁忙而美丽,然后我们非常开心毫不掩饰的说,来中国吧!这里到处是机会,我们一起搞,我们实现“双赢”。然后,楼主笑了。
  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傻子和一群聪明人做生意,然后实现双赢的人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真的会获得多数的快乐,而拥有少许的痛苦,要么这家伙是个傻子,要么这家伙比较麻木,要么这家伙的感觉神经细胞反应太迟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