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06 09:46:05
十二、一个钢铁厂引出的连环大幕剧
楔子:江苏铁本事件
2005年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对国内房价的上涨表示了谴责和疑虑。作为全国房价最高的上海,更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
正如瓜子前面提到的,上海市当即作出了反应,马上表示要采取有力措施,以应对房价高涨的问题。
两会上发生的一幕,乃是决策层形成共识的表现:经济过热的担心,已经让国家的宏观调控箭在弦上。其时,以房地产为核心的、以钢铁相关产业畸形繁荣,已经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忧虑。
闪电总是伴随着雷鸣。
事实上,在2005年两会之前,宏观调控已经打出了雷鸣一击。着力点,就在于查处“江苏铁本事件”。
江苏铁本事件发生在常州,这个叫做“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最为人所知的是“设计生产能力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人民币”,此外,“按照投资规模和审批权限,铁本项目本该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但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越权对这些总投资高达105.9亿元的项目进行了审批。”另外,“国务院检查组的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2月末,中国银行常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对铁本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43.39亿元,其中25.6亿元的银行贷款已实际投入到项目中去。”【1】
2004年4月,江苏铁本铸钢有限公司新厂项目被紧急叫停;随后,国务院派出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人员组成检查组,赴江苏常州彻查"铁本案"。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铁本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媒体评论:“疾风骤雨式的行动,使在中国经济过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短期内有所减缓。宏观调控成效初显。”
为何要高调处理江苏铁本?
原来这一点,关系到中国的国家战略,以及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模式与国际资本意志的博弈。
日期:2010-08-07 01:52:33
调房地产?非常可笑。
张居正当年以10岁皇帝的师父,代理皇帝的身份,对明朝分配体系稍稍做了些纠正,身死政销,满门抄家,大儿子上吊。
他对抗的是整个行政体系。
当今那位,有张居正的决心么?有他的才干么?有他的威望么?
降低房价,等于对抗全体行政体系的每个分子。谁敢?
毛主席当年亲自对自己创建的体系下手,结果呢?对他的诬蔑到今天仍然不绝。
日期:2010-08-09 12:27:34
俺跟柱子的观点一致。
所谓的西方经济学,用俺最大的克制,说出最保守的评论:最起码在欧美之外,就是伪科学。甚至在欧美本土,也是忽悠人的。
天天拿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宝的,那才叫做一个可笑。
1997年,欧美报纸口诛笔伐香港,罪名是“违反了经济学原理”,“侵犯了自由经济的神圣原则”,吓得香港的任志刚晚上回到家哇哇大哭——这是真事,请看任志刚自己的回忆描述。
其实,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香港关紧大门,加强监管,打了欧美的狗所罗斯。
2008年,香港当年用的招数,欧美全部抄袭,一点版权费也没给!
这次,没看到哪个欧美媒体出来大喊什么原则啦,原理啦什么的,也没有人指责美欧这个不对,那个不对。
什么经济学,鸟!
日期:2010-08-09 22:40:11
1、2010年1月25日,外汇管理局表示:不能简单得出千亿热钱涌入中国结论。
2、2010年7月6日,报道称:外管局首次详谈热钱流入方式,否认热钱大规模进中国。
用逆向思维来看这两条可笑的新闻,很有味道。
与之相应的是今年前六个月,外汇储备增加额仅仅有552亿美元。换言之,在出口大幅回升的同时,外汇储备却增加很少,一定是大规模资金正在流出。
哪些资金在流出?看看上面那两个报道就明白了——他们的话,要反过来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