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暗桩”揭秘:金融让谁富有?》
第12节

作者: 一骑绝尘8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在发放抵押贷款时,会将抵押贷款合同卖给像“两房”那样的机构,它们经过精心包装,将合同变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证券随后又被出售给全球各个政府、银行或投资基金,乃至个人,风险便转移到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投资者的身上,这就是移钱大法之一。而非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必须被卖给私人,属二级市场的替代投资。在2007年8月3日,这个二级市场停止了大多数不符合贷款标准的证券交易,美国国家金融公司的资金链立刻陷入困境。

  美国国家金融公司的债券价格上涨了。然而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机构却把它的评级下调了一个或两个等级,使其接近垃圾债券的地位。一夜间,在该公司的债券价格上投保的费用上涨了22%。这就限制了公司获得短期贷款,即发行商业票据的能力,商业票据在货币市场上属于主体,它被认为既安全又具有流动性。发行商业票据的代价通常低于发行银行贷款的代价。不少储户习惯于使用银行存款账户或者存款证,并通过货币市场来投资商业票据。

  不符合贷款标准的证券交易刚停止不久,全美已有50家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到了8月15日,当时的美林证券宣布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可能破产,消息一经公布,再加上无法发行新的商业票据,该公司股价从其峰值下跌了约75%。2007年的市值曾高达240亿美元的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到了2008年1月11日,竟然以40亿美元被“贱卖”给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一场闹剧终于收场。
日期:2010-08-06 14:09:14

  这么多年来,带来丰厚利润的证券化、衍生化业务早就成了华尔街最主要的业务,其范围包括为客户进行交易和承销债券。因此高盛、摩根士丹利、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还有其他投资银行,都是高利润产品的代表,特别是多种包装完美、涉及国外市场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种衍生证券的实际操作比买卖房子至少复杂10倍,而且花样繁多,像什么Straddle(跨式交易)、Strangle(宽跨式交易)、Naked Put(裸卖看空期权)、Butterfly(蝶式交易)、Covered Call(掩护性买权)、Collar(上下限期权)、Iron Condor(铁鹰套利),这样反串,那样对冲,将风险包装得漂漂亮亮,变成美丽的罂粟,使华尔街投资银行能够抬高利润。

  而高利润的获得渠道是杠杆,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杠杆放大了利润,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成了投资银行最大的隐忧。对冲基金经理是在借钱投资上攻势最强的一群人,在2005年和2006年的金融狂潮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的杠杆率高达15倍,即它们自己拿出1美元,借用15美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对冲基金承诺可以提供超高的回报,但高回报一定紧紧伴随着高风险。
  如果赌注押对了,那么杠杆作用确实能保证投资者巨大的回报。但如果押错赌注,那么投资者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了。譬如,对冲基金准备购买价值100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基金花费的自有资金为10美元,它另外借用90美元。如果证券价格上涨10%,基金的回报率则是100%,其回报相当于原来的自有资金10美元的一倍。但是,如果证券的价格下跌10%,基金的自有资产也就荡然无存。所以说,通过杠杆作用进行的投资是致命的,即使投资者对此加以对冲。那些基金经理何以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了追逐利润。假设一旦赌输了,他们就必须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钱来赔,那我们看看谁还敢这样做?肯定没人敢了。

  正由于并不是用自己的钱投机,赚了的话是他们赢钱,而亏了的话,反正损失的是别人口袋里的钱,他们照样有钱进账,因为“奖金”早已被计算在公司的营运成本内。他们的玩法,已达到了赌徒的最高境界——稳赚不赔。像高盛、摩根士丹利和AIG(美国国际集团)等金融机构,本事还要大,它们稳赚不赔不说,甚至能使规模“大到企业不能倒”——它们把政府当做后盾。但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最终只有倒闭的结果,不过那也没什么,它们倒闭之后也可以东山再起。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儿,只要华尔街模式存在一天,金融海啸就还会继续发生,像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所遭遇的那种灭顶之灾就会再重演。

  写到这儿,前面讲过的概念就更清晰了:华尔街金融体系是掠夺财富的武器,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进行投机的炒家是当今的冒险家,大型投资银行是武装起来的船队,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为他们掠夺财富服务的船只,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
日期:2010-08-06 14:10:53

  【背景链接】
  贝尔斯登旗下表现最突出的两只对冲基金——贝尔斯登高级结构信贷基金(Bear Stearns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Fund)和贝尔斯登高等级结构化信用增强杠杆基金(Bear Stearns Grade Structured Credit Enhanced Leveraged Fund),是这次金融震荡的催化剂,两只对冲基金投资的 AAA级担保债务凭证都使用了极高的金融杠杆率,即使它们采用了抵消风险的对冲方式,即投资于ABX次级抵押贷款指数,这最终也没能挽救它们自己。

  这看上去是一个成功的模型:购买债务的成本来自于在担保债务凭证上收取的利息,并以信用保险的成本作为对冲。两只基金最终呈现出高额的回报。然而,随着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一切都被破坏了。投资于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金价值大幅缩水,基金经理所进行的对冲没能充分涵盖其杠杆作用下扩大的巨额亏损。
  而借钱给基金的银行面对的是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价值的蒸发,这种突发性的亏损使银行异常紧张。于是银行要求基金拿更多的资金作为抵押,从而迫使基金出售债券以筹集现金。这使得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格下降得更快,银行就更加不安,便要求更多的资金担保,从而造成基金出售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样的恶性循环没过多久便使这两只对冲基金分文不剩,噩梦就此开始。

  在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正式完成了对贝尔斯登的收购。而在2007年1月,贝尔斯登的股价曾高达每股170美元。贝尔斯登在全球的员工约有14 000多名,公司历来鼓励员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员工持股量达到总股本的1/3。股价大跌使贝尔斯登的员工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当然,受损的还有广大的投资者。
  而雷曼兄弟则因过度投资于担保债务凭证,紧跟贝尔斯登也倒下了。雷曼兄弟是以自己购买的住宅和商业房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作为后盾(它大胆假设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永远不会下跌的),因此大量投资于担保债务凭证市场。由于雷曼兄弟完全依赖短期贷款做生意,因此它要获取高额利润并及时地连本带息归还贷款,就只有铤而走险了。它以1 ∶ 35的杠杆率进行投资。也就是说,雷曼兄弟拿自己拥有的1美元,以及从别处借入的35美元进行投资。按这样的比率,只要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总价值下降3%(雷曼兄弟的实际亏损幅度远远大于3%),股东的权益便完全丧失。于是,当房地产市场无情地崩溃后,雷曼兄弟因无力偿还所欠贷款而“寿终正寝”。与贝尔斯登的情况相似,雷曼兄弟持股的员工也遭受重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