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老板是怎么谈经济学的》
第15节

作者: windfloor
收藏本书TXT下载
  阿毛说:“听起来,很头晕。”
  大老板说:“这样吧,我们假设,你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其他因素都不变,只改变你雇佣的工人数量,看你的产量会有什么变化。当然,这些工人的素质都是一样高的。你最开始只雇佣了1个工人。”

  阿毛说:“听起来,这个时候,我的工厂很冷清。”
  大老板说:“这个时候,他既要操作机器,又必须亲自从事一些辅助工作,比如搬运原料等,这时他的产量为10单位。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都是10单位。”
  阿毛说:“那我要增加工人。”
  大老板说:“增加到2个工人时,可以进行必要的专业化分工,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使总产量有了比较大的增长。总产量,由10单位,增加到了30单位,平均产量,增加到了15单位,边际产量,增加到了20单位。”
  阿毛说:“那我继续增加工人。”

  大老板说:“增加到3人时,总产量增加到60单位,平均产量增长到20单位,边际产量增加到30单位。”
  阿毛说:“再继续增加工人。”
  大老板说:“增加到4人时,总产量只增加到80单位,平均产量还是20单位,边际产量却降低到了20单位。。”
  阿毛说:“增加的幅度降低了啊,为什么会这样?”
  大老板说:“随着人员投入的增加,分工协作的效果逐步下降,总产量的增加速度也相应减慢。”
  阿毛说:“如果继续增加,会怎么样呢?”

  大老板说:“增加到5人,总产量只增加到95单位。平均产量下降到19单位,边际产量下降到15单位,增加到7人和8人时,总产量都是110单位,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继续下降。如果增加到9人,总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到105单位。这个时候,边际产量为负了。”
  阿毛说:“太可怕了,我不能再增加人了。”
  大老板说:“这是个普遍性的规律,叫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就是,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达到一定点之后,该要素带来的总产量增加量逐渐下降,直到最终为零。”
  阿毛说:“听起来,和糖葫芦的边际效用下降差不多。”
  大老板说:“是的,在经济学上,边际,是个奇妙的东西。当年,戈森运用这个词的时候,只是为了研究商品的效用,并没有想到在经济学上的应用会这么广。”

  阿毛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如果我的化肥生意实在太火了,那我该建厂房,买机器,扩大生产规模了吧?”
  大老板说:“在扩大生产规模前,你要考虑厂商规模变化,和规模报酬?”
  阿毛说:“什么是厂商规模变化?什么是规模报酬?”
  大老板说:“在经济学上,厂商规模变化,是指,厂商所有的要素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比如,你的化肥厂,在现在的产量水平的基础上,你的厂房,机器,原材料,工人数量,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这个时候,就可以说,你的厂商规模变化为了原来的两倍。”
  阿毛说:“那我的产量是不是也变成了原来的两倍呢?”

  大老板说:“不一定。有三种可能,有可能变成原来的两倍,有可能变成原来的三倍,也有可能只变成原来的1。5倍。”
  阿毛说:“如果变成3倍,那就划算了,如果只有1。5倍,可就不划算了。”
  大老板说:“这三种情况,也叫做不变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和递减规模报酬。在经济学上,规模报酬,就是指,厂商规模扩大所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产量增加比例大的就是递增规模报酬。”
  阿毛说:“我希望,我能得到递增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是什么原因呢?”
  大老板说:“这要看你的化肥厂的实际情况。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规模生产能够使分工更加专业化,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大规模的厂房和先进设备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汽车制造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一个典型例子。”
  阿毛说:“我知道福特的T型车。”

  大老板说:“如果只有2个工人,1台机器,他们需要执行所有的任务来生产一辆汽车,如果需要执行的任务很多,工人的工作效率将很低。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熟练掌握所有的工作,并且工作过程中,还要不断从一种工作,变换到另一种工作。一旦企业雇佣600个工人,和购买300台机器,情况将会改变。这个时候,每个工人将分派某一特定的任务,结果每个工人的产量,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增加。投入增加为原来的300倍,产量却会增加为原来的1000倍,甚至更高。产量增加的比例,将大大高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阿毛说:“那规模报酬递减是什么原因呢?”
  大老板说:“也有很多原因,比如,一些大型企业,由于规模过于庞大,带来的组织复杂性和管理协调困难,降低了生产率。”
  阿毛说:“那我得好好研究一下,我的化肥厂会得到哪种结果。”
  大老板说:“是的。你的生产规模,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配合比例,都会影响到你的生产效率。”
  阿毛说:“那这些问题,我都要仔细考虑。”
  大老板说:“除了生产效率,你接下来,还要考虑成本。”
  第二个问题:怎么样使成本最低?(关键词:明显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U型成本曲线,最优要素组合,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阿毛说:"我的化肥厂的成本,应该就是,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和原材料,以及雇佣工人的投资吧.想起来,该是很大的一笔钱."
  大老板说:"你说对了一部分.你说的是会计成本.但是在经济学家和精明的企业家眼里,还有另外一种成本."
  阿毛说:"会计成本是什么?另一种成本是什么?"
  大老板说:"你雇佣的会计人员,会记录企业的财务收支,资产和负债等,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作出评价.会对你的化肥厂,在厂房,机器,原材料,工人等各种经营,财务,管理方面的投资和费用,有一个统计.会计人员统计出的这个成本,就叫会计成本,也称明显成本.用经济学的话说,成本是指,厂商为获得一定数量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厂商生产一定数量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要素价值."

  阿毛说:"明显成本?难道还有不明显的成本吗?"
  大老板说:"某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他手里有家里给的10万元钱,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受雇于一家公司,第二个选择是,拿这10万元自己开办一家公司.他选择了自己开公司.一年的总收入9万元,扣除各项明显成本6万元之后,有利润3万元,这称为会计利润或正常利润."
  阿毛说:"赚了3万元,不错啊."
  大老板说:"如果他当初是受雇于那家公司,他可以得到年薪3万元,10万元钱存入银行,可获得年利息1万元.这样年收入总共有4万元."
  阿毛说:"听上去,还不如给别人打工赚得多."

  大老板说:"对于他来说,这个4万元,是他办公司在这一年中的隐性成本."
  阿毛说:"隐性成本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说:"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有些未反映为现金支出的成本,也应该包括在公司的全部成本中,这部分成本就称为"隐性成本".通常把总收入扣除明显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后的余额,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他的3万元会计利润,扣除这个4万元的隐性成本,经济利润就是负数,所以这一年中,他办公司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如果他的公司发展了,会计利润达到5万元,扣除4万元的隐性成本,经济利润就是1万元,就体现出他办公司的优势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