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苹果工作过,说说老板乔布斯的那些事》
第9节作者:
这雷人的
日期:2010-11-04 11:41:51
此时,创新的含义已经¬在盛大和苹果身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就像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ɬ•艾弗所说的:“重点是如何组织内容。”苹果的成功已经¬足够让人确信对于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创新的另一种解读,而且苹果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充分证明了这种另类整合创新模式的可行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陈天桥也终将会收获属于他的成功。而这种整合创新模式或许也正是在技术上落后的中国企业的机会所在。
中国的商业环境在改变,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也逐步提高了认识,陈天桥的“整合即创新”也会有广阔的市场。
日期:2010-11-04 11:49:05
战略:在质疑与否定中突围
从一开始,苹果就与微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微软采用的是开放式“组装模式”,即产品的硬件和软件分离,自己做系统软件,其他软件和硬件由其他厂商参与开发生产。苹果采用的是封闭式“端到端模式”,即无论硬件、软件,苹果都由自己开发。当比尔•盖茨凭借微软的成功荣登世界首富的宝座时,微软模式战胜了苹果模式。失意的乔布斯只能酸溜溜地说:“如果你要问我,对于比尔•盖茨因为某些我们曾经¬有过的创意而成为富翁,我有什么感想,那就是千万不要当墓里的首富。”剩下的时间,乔布斯只能像祥林嫂一样不断地在公开场合指责微软在³¬袭苹果。但这并不是苹果故事的全部。时隔20年之后,苹果模式开始发力,随着在这一模式下研发出的iPod、iPhone、iPad的火爆,乔布斯大声叫嚣说:“时代变了。”为什么乔布斯凭借曾经¬失败的模式可以卷土重来?
日期:2010-11-04 12:15:50
一切从错误开始
凭借Apple Ⅱ的成功,苹果在争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战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Apple Ⅱ推出3年后,已经¬占据个人计算机市场1/3的份额,苹果凭借Apple Ⅱ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亿美元。而那时的蓝色巨人IBM甚至还没有推出自己的个人计算机。显然,在个人计算机市场,苹果已经¬把不可一世的IBM远远落在了后面。本来在随后与IBM的竞争中,苹果可以继续保持它的领先地位,但乔布斯在Apple Ⅱ中把好运气都用尽了,随后推出的Lisa和Macintosh销量都不敌后来者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
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其实不难理解,苹果不仅要对付IBM,还要对付康柏电脑、惠普电脑、戴尔电脑等众多电脑厂商,苹果是当时所有电脑厂商的首要竞争对手,微软用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与厂商结盟,控制了整个个人计算机行业。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竞争,在微软模式下聚集的厂商力量,彻底压倒了苹果模式。
日期:2010-11-04 12:23:40
1981年,IBM才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了标价1565美元的个人计算机。这款计算机配有一个5.25英寸的软驱和16KB的内存。IBM的个人计算机尽管晚Apple Ⅱ四年推向市场,但在技术上却没有任何突破的地方。
IBM个人计算机推出后,苹果的研发人员买回了一台,并将它拆开研究,研究过后,他们对巨无霸IBM的行动没有感到任何恐慌与害怕。因为IBM的个人计算机既不美观,体积也很大,同时没有技术创新,还不容易操作。乔布斯嘲讽道:“我觉得很奇怪,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甚至都比不过苹果。Apple Ⅱ是6年前在车库里设计的,他们只是重新包装了一下,或者是稍微扩展了一下Apple Ⅱ的技术。”
苹果上下没有看到整个行业的未来,没有看到这个行业在新模式下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IBM的个人计算机是开放和可以克隆的,任何人都可以组装。这种新模式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康柏电脑、戴尔电脑等令苹果日后头疼多年的对手。
苹果对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毫不在乎,乔布斯狂妄地说:“我们将让IBM退出市场,我们让它吃不了兜着走。”十几天之后,苹果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一则自鸣得意的醒目广告。广告的大标题为“Welcome IBM,Seriously(欢迎¬IBM,认真地)”。此时的苹果俨然已经¬以一种老大的姿态自居,就像主人一样在招呼一个陌生人的到来。
日期:2010-11-04 13:09:08
可惜后来的事态并没有向着乔布斯预料的方向发展。仅仅到年底,IBM就销售了5万台个人计算机,两年后,IBM个人计算机在销售额上已经¬超过苹果。1983年,苹果在个人计算机的市场份额是21%,而IBM则从18%升至26%,超越苹果,成为个人计算机最大的供应商。
为了应对IBM的挑战,苹果推出了Lisa和Macintosh个人计算机。在Macintosh的发布会现场,乔布斯大声疾呼:“IBM想占有一切,苹果是其最后一道障°¬,我们能让IBM霸占整个信息时代吗?”尽管Macintosh很完美,受到各方赞誉,技术比IBM个人计算机先进很多,可它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销量一直下滑。一年后,苹果发布业绩时,竟然出现了亏损。
乔布斯寄予厚望的Macintosh被IBM个人计算机打得落花流水。在IBM与苹果的较量中,没有任何优势的IBM取得了完胜,以至于苹果公司前执行官吉恩•路易斯•盖斯无奈地写道:“乔布斯是电脑界的先驱,而不是培育者。”乔布斯把个人计算机市场拱手相让,IBM超越了技术更为先进的苹果,担当起个人计算机商用化、家庭化的重任。
日期:2010-11-04 14:15:05
苹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没落,并不是产品本身落后,也不是技术上落后,而是产品战略的原¬因。自1981年IBM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后,就顺应了美国政府对其提出的反垄断指控,开放了IBM个人计算机的标准,这个标准日后变成行业标准。一大批电脑公司,如惠普、康柏和戴尔等,都选择以IBM个人计算机的标准生产计算机。这使得这些计算机可以与IBM的个人计算机兼容。而苹果却拒绝其他公司跟进,没有将技术标准及时开放,以至于市场上的所有技术几乎都不能在苹果电脑上使用。
如果当初苹果及时开放技术标准,将自身领先的技术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IBM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追随苹果,生产与苹果兼容的计算机。那样的话,在市场竞争中,苹果就会取代IBM,成为个人计算机商用化过程中的最大赢家。但苹果的自我封闭,给了蓝色巨人一个绝佳的超越机会。
IBM不仅公布了自己的技术标准,还采取了与其他厂商合作的方式,共同生产IBM个人计算机。IBM的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采用的是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和现成的零部件,电脑上的配件也很容易被替换。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可以在发展中赚到钱。因此他们会更快推出自己所掌控环节的技术与服务,而且能通过成本控制,吸引更多用户。
日期:2010-11-04 14:16:3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