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家》
第59节

作者: 7号风球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父亲的病情在不断地恶化,疼痛感越来越剧烈,频率越来越高。意识到自己恐怕是挺不过这一关了。他多么希望能够活下去啊!哪怕是再活个几年。他才五十出头,辛苦了一辈子,家庭的重担才刚刚交棒,自己还没有从交棒时的高速奔跑中歇下来。上有80多岁的高堂需要伺奉。郁风虽然已经成家,但他还没有抱上孙子。人的一生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两大使命,他一个也没完成,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如何向先祖交代?

  父亲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见过郁风了,也一直没有通过电话。他是多么想见见郁风啊!父亲知道郁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郁风毕竟是他唯一的指望。
  就算是郁风救不了他,他还是迫切地想见见郁风,他还有许多话要对郁风说,还有一些事情要向郁风做个交代。可是母亲一直不让父亲给郁风打电话。母亲心里清楚得很,给儿子打电话,除了增加儿子的痛苦,一点作用也没有。
  到了这个时候,尽管父亲很想给郁风打电话,但是没有母亲的帮助,他是打不了的。父亲的头脑不是很清楚了,已经搞不清楚电话号码了。
  父亲大脑不受控制了,经常犯糊涂。为人处事一向严肃认真的父亲,嘴里动不动就骂骂咧咧的,也不知道是在骂谁?
  求生是人的本能,况且那种剧烈的疼痛让父亲难以忍受。

  这一天中午,母亲去小河边洗衣服了。父亲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艰难地挪动着脚步,一步,两步,一步,两步,去了邻居大柱子家。
  对于父亲的到来,大柱子吃了一惊,很是意外。梗着脖子,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是好。
  父亲苦着一张脸,怏求道:“柱子啊,你能不能带我去医院看看啊?”
  郁风与柱子家不是什么至亲,是本家,多年的邻居。
  郁家落根此地,到郁风这一代已是第五代,是村子里最早的两个姓氏之一。郁家的人丁并不兴旺,整个村子郁姓仅有四户人家。这还包括早已搬到了集镇上的大爹爹一家。因为门族小,几家人一直走动着相互关照着,关系还是挺紧密的。
  再怎么着,这种血缘关系已是疏远了,只能帮些小忙,需要巨额投入,当然是帮不了的。
  既是邻居又是本家亲戚,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大柱子看着郁风父亲满脸的乞求之色以及那满眼的无奈与绝望,心里难受极了。可是,他帮不了啊!
  大柱子不忍心当面回绝,只有好言说道:“我一定会想想办法的。我先送你回去吧。你在床上躺着,可不能乱走啊!”
  在大柱子的搀扶下,父亲又回到了卧室。
  父亲之所以会去大柱子家,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儿子是有心无力,几个姐妹更是不照面。他这是病急乱投医!
  尽管父亲已经时常的迷糊,但他的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两家毕竟沾亲带故。大柱子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特别是大柱子的弟弟,经济优渥,很有势力。可是,人家再有钱,毕竟是外人,又怎么可能出大力气呢?
  当母亲在小河边洗好衣服,回到家时,父亲已经躺在床上了,大柱子也已回去了。父亲刚才去了大柱子家的那一幕,母亲一点儿都不知道。
  第二天中午,母亲在门口摘菜的时候,二奶奶拉着一张脸,很是不高兴地对母亲说道:“昨天中午,达山小哥跑到我家去了,他让柱子带他去看医生呢!”
  母亲很是吃惊地说道:“哎呀,他怎么跑到你家去了啊?”继而满脸愧色地对二奶奶承诺道:“我会跟他说的,让他再也不要去你家了!”
  母亲回到卧室里,小声地对父亲说道:“昨个,你怎么跑到柱子家去了啊?以后,可不要再去了啊!人家会不高兴的。”
  父亲倚靠在床头上,低着头,像是犯了错误的小孩子似的,默不作声。其实,他的心里挺委屈,挺难受的。
  疼痛越来越剧烈,已是难以承受,但父亲一直在忍着,并没有过于大喊大叫。
  自从上一次母亲给郁风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再也没有打来电话。郁风也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但是,他的心里清楚,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一点希望也没有了,现在就是在痛苦地拖着时间。他没有勇气给家里打电话!
  郁风白天忙着工作,晚上忙着地摊。他不想让自己歇下来,因为一静下来,满脑子里全是父亲。他能够想象得到父亲那个痛苦的表情。郁风知道父亲跟他一样,很是怕疼。平时打个针,都会龇牙咧嘴的。
  郁风想起几年前自己因肾结石需要在军区总院动手术时,父亲当即带着几千块钱从上海赶到了南京。这笔钱里既有父亲刚跟老板结清的工钱,还有一部分是跟老板借来的。
  老板是郁风的远房表兄,木工出身,常年在上海揽活做房屋装修。那一年,缺少人手,想到郁风父亲比较忠厚能干,就把郁风父亲叫了过去。到了上海,父亲觉得这个活,要比老家在工地上肩挑手挖的活儿轻得多,工钱也高一些。可是,干了还没多长时间,就因为郁风的一场手术而不得不丢开了。
  手术前后,父亲一直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郁风,就怕有个什么闪失。
  考虑到费用的因素,当时郁风选择的是传统手术而不是微创,需要全麻。
  郁风记得是上午时分被推进了麻丨醉丨室,当时他还问药剂师什么时候打麻药。药剂师给他两个字:马上。随即一个小面罩盖到了脸上,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郁风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病房里,窗外的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了,应该已是傍晚时分了。
  他还记得,醒来时,剧痛难忍,整个人剧烈地扭动着。父亲一个人无法按住他,医生、护士也来帮忙。几个人都很难控制住郁风,医生连连按镇痛棒,释放药剂,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郁风痛苦地大声喊着“妈妈”。
  在郁风的眼里一直是硬汉形象的父亲,当时流泪了。非常担心地说道:“风脑子是不是被麻药打坏了啊!怎么看着‘爸爸’叫‘妈妈’啊?”
  郁风平静下来后,护士这才发现镇痛棒早已从静脉上脱落了,难怪当时不起作用。
  父亲小声地嘀咕道:这不是让我儿子多吃苦嘛!

  第二天的下午,接班的护士发现郁风的置留针快要脱落了,导致手腕扎针的地方肿了起来。
  接班的护士抱怨了一番,拔掉置留针,重新扎针。
  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向不爱惹事的父亲,忍不住向护士发火了。
  郁风住院的那几天,一向粗枝大叶的父亲对郁风的照料可谓是无微不至。

  等到郁风出院后,上海的那个活儿已经有人顶上了,父亲再也没有机会去上海了,挺遗憾的。
  现在父亲生病了,自己却救不了,甚至于为了自己在城里的生存,连回家照料都做不到。郁风的心里愧疚极了!
  自从父亲生病以来,真正照顾父亲的,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离身边一直贴身照料父亲的,也只有母亲一人。照料一个病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父亲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后,自己连衣服都穿不了了,时不时地犯迷糊。近来出现了昏迷现象,偶尔还会大小便失禁,衣服、被褥一片狼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