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家》
第28节

作者: 7号风球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郁风觉得应该还是可以应付的。他以前也寄过不少快递。一般的快递公司,问都不问一声,就寄走了。如果是EMS,最多问一声。哪有拆封的道理?
  前台对郁风说道:“最近走的快递,工作人员都会一件件的当面拆封查看,禁寄品一律不收。”
  “那你让他们过来,寄寄看吧。”郁风只有抱着侥幸的心理试试看了。
  到了下午,刚上班,前台给郁风打来了电话,说是EMS的人已经来了。
  郁风带上已经包装好,并且贴好面单的包裹来到了前台。

  EMS的工作人员问道:“是什么东西啊?”
  “三盒药。”
  工作人员拿过包裹晃了晃,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美工刀,对郁风说道:“因为奥运会,对包裹的要求很严,我们必须看到实物,才能收件,得拆开来看一下。”
  “噢!”郁风无可奈何地应了一声。

  眼巴巴地看着EMS的快递员将他花了很大的气力,用胶带严严实实缠绕起来的包裹,就这么稀里哗啦地划开了,郁风的心里很是难受。
  快递员从划开的小纸箱里掏出了一瓶药水,说道:“嗳唷,药水嘛!我们不能收!”
  随手将拆得乱糟糟的包裹放在了桌子上,跟前台打了一声招呼后径直走了。
  这下,可将郁风愁坏了。无可奈何之下,郁给安琪打了一个电话。
  安琪赶紧在小区的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请求有快递方面路子的邻居、朋友们帮她们将一个装有药水的包裹寄往应县。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门卫打来电话,说是有一个叫“路路通”的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想进公司洽谈快递合作的业务。
  公司物品的寄运事务就是由行政部负责的,具体的负责人就是跟郁风同一间办公室的行政主管小张。郁风便让小张接听了电话。
  小张向行政总监诉说了一番自己的想法:EMS的运费高,但很靠谱,轻易不要更换;这家快递公司可以进来谈谈,以作备用,万一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
  行政总监赞同小张的想法,让她出面接待一下。

  快递公司的那位小伙子进入办公室后,与小张谈得是神乎其神,极力地展示他们公司的优势,一心想揽下业务。
  郁风在心里面直摇头,这位小伙子终将是白费口舌!
  突然间,郁风想到了自己的那几瓶药,也不知这家快递公司能否运送。
  想到了自己的那几瓶药后,郁风一心朌着他们的交谈早点结束,他也好问问那位小伙子。
  就在郁风左顾右盼,内心十分焦急之时,那位小伙子与小张的交谈终于结束了。
  小伙子前脚刚走,郁风后脚便跟了出去。
  快到公司大门口时,郁风叫住了那位小伙子。
  小伙子回过头来一看,见是与小张同一间办公室的同事,立刻满脸笑容。
  郁风试探着问道:“我自己有三瓶药要寄到应县去,你们能寄吗?”
  小伙子满口说道:“能啊。”

  郁风又强调了一下:“是水剂的药品,能寄吧?”
  “能啊,没问题。你什么时候寄啊?”那位小伙子一副小菜一碟的神情,轻松地说道。
  这可真是让郁风喜出望外!赶紧说道:“你等我一下,马上就寄!”
  就5块钱的运费,差不多是EMS的四分之一。郁风明白,这个价钱肯定是一个优惠价。
  药品寄出后,郁风给安琪打了一个电话,将情况告诉她一声,也好让她放心。
  药品寄出去的第二天晚上,郁风刚摆好地摊,手机响了,是家里打来的。
  母亲在电话那头问道:“风啊,吃过晚饭了吗?”
  “吃过了。”郁风微笑着说道。
  下了公司的班车就蹬自行车,到了家拿上东西就往小广场上赶。这会子,哪里就吃过晚饭了呢?
  母亲继续说道:“你们在饮食上也不能太苛刻了自己啊!”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郁风是一个节俭的人。担心他们因为父亲的病而生活得不好。
  郁风连连说道:“知道,知道。”
  母亲又说道:“我打听到八桥那边有个老中医,在手臂上贴一种膏药,能够将黄水给拔出来。如果黄水拔出来了,肝病也就好了。好多得了肝炎的人都去找他拔黄水,效果蛮好的,不少人看好了。我打算明天带你爸爸看看去。”
  “这个能行吗?”郁风一脸怀疑地问道。
  正规医院都没把握,一个乡下郎中的偏方能行吗?以前郁风对所谓的乡村中医还有两分的侥幸期望。自打父亲经历过了上一次乡村郎中的失败的治疗之后,他对这些所谓的偏方,所谓的祖传疗法,已经完全失去信心了。认为那根本就不靠谱。
  “应该能行。就是这个膏药贴在手臂上,比较疼,而你爸爸这个人又特别怕疼。”母亲有些担心地说道。“不过,这个治疗比较方便,不用打针吊水。”
  提到了不用打针吊水,母亲的语气明显地轻快起来,就像是卸下了肩头上的一付重担。

  郁风知道,找人给父亲吊水,真是太为难母亲了!这个时候,他又能说什么呢?只好说道:“要不,就试一试吧?要是不行的话,赶紧再吊水啊!”
  母亲带着父亲倒腾了几辆乡村巴士,一路上问询着,终于找到了那个乡村郎中。
  交了钱,郎中在父亲的手臂上紧紧地缠上了膏药。可能是因为贴得很紧,父亲有些疼痛感。
  郎中特意交代道:“这个膏药贴在手臂上,有的时候会很痒,要忍着点,千万不要将膏药揭开来;一揭开来就没有用了。”
  父亲满口答应着。
  母亲问郎中还有没有其它什么要注意的?是否忌口?然后又跟郎中闲聊了一会儿。少不了要问问这种疗法有几分把握。郎中自然是那种太极说辞,让你看到希望,然而即便是出了问题,他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父母亲一大早就出门了,日落西山时,才匆匆赶回家。这一天,他们几乎都是在赶路。回到家时,已是人困马乏。母亲扶着父亲在床上躺好,帮他盖好被子后,又去厨房熬稀饭。
  稀饭烧开后,得用小火焖一会儿。
  趁着这个当口,母亲拿起菜刀走进庭院,从梨树下的一个塑料桶里,捞出了一条鲫鱼。杀好鱼后,在水池里洗洗干净。母亲又往灶膛里加了一把稻草。然后到门前的菜地里掐了几根小葱,洗一洗后,跟鲫鱼放在了一块儿。揭开锅盖,舀出半碗粘稠的稀饭,放在灶台上凉一凉。又揭开另外一口锅的锅盖,开始做鱼汤。
  农村的大锅灶,不像城里的燃气灶,打着火,就不用关注火源的问题了,而是需要不断地往灶膛里添草加薪。因此许多时候都是两人合作,一人坐在灶膛后,专司烧火;一人在灶台前专心炒菜。母亲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着,在灶台前翻转几下鲫鱼后,又赶紧往灶膛里添一把稻草,如此周而复始地忙个不停。鱼煎好后,加入水,盖上锅盖,就可以只管烧火了。
  鱼汤沸腾之后,稀饭也不太热了。加上一点小菜,母亲端着稀饭进了卧室。托着父亲坐起身来,靠在床头上。然后母亲端着饭碗,父亲慢慢地吃着稀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