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你一定会升职——顶级职场培训顾问二十年工作体会》
第22节作者:
作者金刚心 然而,在基层员工的职业进步和因进步而建树这个主题上,似乎还没有谁在做公益式的互助,没有一群人组合成公益互动共同成长的团队.
今天,我们准备做.
我们打破了企业的围墙,地域的隔阂,让经验的苹果互相传递,让智慧在彼此思想和心志中互融,以此将我们的不甘心,将我们的剩余能量转化为彼此升职的动力和能力.
我们记录下这一时刻
我们等着时间来给这一项目注入见证,见证我们互助的成效,见证最初的成员有谁走得远?见证后加盟者如何带来新鲜血液和后来居上,更期盼时间来见证的是:今天不怎么样的人是可以变成怎么样的人才和人物的,见证这些人才人物形成的那些细节经历能化作大众参阅的实战价值,并让这一价值成为推动君子型企业论坛的第一笔经费.
2010年11月20日(2)
上午带孩子去参加最美童声选拔,因为著名的歌唱家要了,市委宣传部为歌唱家组织一个童声伴唱团。
孩子很喜欢,我也想让孩子去锻炼一下。于是别人既然搭了台,我们就有了唱戏的机会。
回来后,电脑里一阵咳嗽声。昨天受邀请没来自得及回信的朋友纷纷而来。于是一场关于这个项目的新的探讨又开始了。
我在大家了解了大概后,赶紧把D的日志模版发给大家看,然后又赶紧给大家讲“长征,跟着走”的故事。
看到有的同志有置疑,于是我就接着B感慨D日志里的一句话,赶紧借题发挥补了一句话:“淳朴好。精明的人也许不容易跟着我们这套思路走下去。”
这话立即引起了新同志的疑问:“不太理解。”
我回他的话:“我只是因为经历多些,于是说出这样的话。让时间去证明吧。”
新来的这一批同志里,有一半左右表示了对项目的兴趣,希望借助这个项目的参与,让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一截。但是因为各人时间和内心动力上的差异,暂时没有出现第二个象D那样快速进入角色的同志。B本来已经展示出了类似D的创业热情,可是他要面对一个非常实质的现实:上夜班。
这种白天黑夜颠倒的日子据他说已经连续七个月了,这么长的时间让他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心境专心于自己的爱好。
这次畅谈,D没有参与,她在她的工作岗位全力投入,去给客户送经费,去和客户增加交情,去打动客户和她的网站业务更赢。能体会得出她象火一样燃烧着,她的心里象火一样热烈,热烈期待着自己把事做成事业,火一样地期待着自己一个多月来能拿到第一笔广告定单。
我让自己的心思进入她的心境,进入她的工作流程,寻找她的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欠缺点,规划着怎么样启动我的经验和大家的智慧帮上她。
因为曾经给众多人做过职业规划,所以我知道她特别需要我们给她开一次工作理会,沿着她的工作薄弱点给她出些主意。
于是我在她的职业日志后面留言:你的工作看似是一个业务员,可是你的工作模式类似一个公司的运作。公司有策划部,而你只有自己加一个年青的助手,这样就注定您在工作环节上薄弱点。我们来做你的策划部吧。现有的同志来自于不同企业,都是有思想有经验的人才,我们组合成你的第一个智囊小组。
我相信这个工作例会会给她一些实质的帮助。于是就静等着她的回音,因为几个想支持她的同志需要她定时间。
可是她在忙,她在拼搏,她在争取第一比定单。她已经为工作投入了她几乎全部的财力,以至于她妈妈的生日她只能买些苹果,她很难受,她想早日成功。
于是我们只有静心等待她喘口气的时候能上上网。
日期:2010-11-24 19:14:40
再摘录一段"升职实验田"
晚上,一边等D的信息,一边和老群的书友们做职业困惑方面的咨询。这些老群有这个特点,平时很容易静悄悄,当我有时间说些职业分析的话,或者出个职场题,就会有书友带着兴趣和疑惑出现。一聊就是好半天。在聊的过程中,那些好象此时没有困惑的人,也象被严重搅动了的湖水,有困惑从心湖的底层翻越出来。
这种状况就相当典型地说明了目前基层白领们的职业心理:主动面对自己的问题,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的意识相当不足。大家习惯于有人牵引着成长,一旦要自己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大家就容易陷入思维麻木的状态。
这种状态最大的危机是:时间一晃就是三五年,自己很可能只得经历没得经验;
没有得到经验的危机是:一晃又是三五年,物价上涨不少,生活压力不小,可是自己还在低水平的薪水层次里转圈。
等D的信息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夜已渐深,她还没下班。这时,一个新现象出现了,一位好长时间没有上网的群友冒了出来,一张口就问我的书出版没有?接着感谢我几个月前给她的职场咨询和建议。面对突然出现的积极阳光的书友,我也似乎受到了“积极情绪”的感染;我们每天都和不少人交流和打交道,可是能遇到态度上积极阳光,心思里直接关注别人的人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今晚还没等到积极挑战困难的D,又一位积极阳光的书友(先称呼她E吧)出现了,我忽然感觉到我的三个老群里应该还有一些“值得我们系统辅助的人才”。
因为心里有了这样的触动就想进一步证实我的判断。于是我陪她多聊了几句,哪知道这一聊就刹不住车。
在聊了一些她的业务之后,她那关注别人的心态又一次积极启动:“老师,你做企业培训么?我有几个朋友是经营培训公司的,经常请这方面老师。”
我马上告诉她:“不用了。我先把我的经验传给你。”
接着立即给她做了一个咨询的总结:“你是一个很适合做营销的人才,虽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咨询交流,可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两个证据证明我说的话。第一,你和我没说几句话,就直接进入我的关注点。做业务的人不面对别人的关注点就找不到有力度的话题,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就输不出有影响力的交流。而你做到了,你这么年青应该不是出于技巧,而是出于本能,所以这就是你独到的优秀。第二,我们没交流多少,你就开始关心起帮助我的事情。做业务的人如果不能有兴趣帮助别人,就结交不出交情,而业务的展开通常是顺着交情网传递的。没有交情只靠勇气做业务就如奔驰的汽车没有润滑油。”
这晚她很高兴,E说她收获很大。E把这样的话告诉我,我更觉得遇到了可塑性高的书友。于是马上告诉她第三点:如果您今后不习惯做职业日志,您很快就可能陷入磨练期对自己的优秀产生质疑。
我没有直接告诉她我的互助升职群,我担心她还太年青,虽然展示出了职业优秀,但是还可能会兴趣点众多而不能专一于职业日志。而职业日志要想成为帮助一个人升职的重要资源,前提条件必须是“坚持。
即使如此,我还是准备多关注她。等到合适时给她这个互助群的号码。同时我也因为为她的表现而想到了群里还有更多优秀的可塑性人才。
日期:2010-11-26 19:39:42
3训练让我们成长
每一年都有上百万大学生想留在一线城市;与此同时,又有上百万一线城市的员工想换工作。
有的人削尖了脑袋找“三好”工作:好岗位,好待遇,好自在;有的人一门心思找事业、找机遇;更多的人却在等着天上掉下个贵人来……
许多人撒了一堆应聘简历,可是结果却总是出人意料。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所有的理想和愿望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压缩进了内心深处,烦恼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多的就是——鸡肋工作。
职场里的鸡肋工作
1.平时无事可做,遇到工作难题却没人教自己;
2.收入不高,每大一岁,新冒出来的花费却越来越多。同样都很闲,可是有人就比自己收入高,于是越比心越累,越比越烦恼。
3.想多做点事,可是没人安排事做。想辞职,好工作又不知道在哪!
跳出“鸡肋工作”的主渠道是“成长”,自我提升职业素养或者被动提升这种素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